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1|回复: 0

[散文] 《听客溪的朝圣》(上)

[复制链接]

8226

主题

1902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19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18-6-28 10: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客溪的朝圣》(上)



翻阅《听客溪的朝圣》/(美)迪拉德著;余幼珊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2016.6重印)书名原文: Pilgrim at Tinker Creek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看到了一点关于女作家的介绍文章。安妮‧迪拉德( Annie Dillard),1945年生,1968年获英语硕士学位,毕业论文是研究梭罗的《瓦尔登湖》。1971年在经历了一场几乎致命的肺炎之后,她在弗吉尼亚州的听客溪生活了一年,这一经历成就了她的《听客溪的朝圣》这本书,并使她在二十九岁使获得普利策奖。最不可思议的就是这本书作为当代自然文学的范本,被广泛地选入美国大、中学的教材。

我十分好奇,一个二十六岁的美国女才子描写的大自然会是什么样的?尽管我见到过一些西方国家男作家的自然文学作品。

二十六岁是半成熟半不成熟的年龄,尤其对一个散文家来说。自从美国的梭罗在十九世纪的一个乡下小湖边,写出经典散文集《瓦尔登湖》后,似乎美国的写大自然的作家们,从此后都喜欢在一个小地方住上一年,然后堂而皇之地写一本当地的散文集。

我不禁想,若那一天我下定决心在黄山脚下住上一年,或许我也能写出一本关于黄山的出色的散文专集……只是没有这个勇气把自己工作放下一年,但是真到退休时,或许就写不出来了……

真的,若我决意要去黄山风景区呆上一年,或许我真可以尝试写出一本中国式的《瓦尔登湖》或《听客溪的朝圣》……

读了二十几页,我己感受到了女作家作为诗人的激情。我知道她在二十六岁写这本书之前,已出版过第一本诗集。作者写自然风光的文字很有新意,但又带有青春期特有的疯劲,病人发高烧般的热情。我想这本书有些段落,或许适合中学生或青年人大声地朗读,发泄青春时无名的燥动和狂热,带着对天地莫名的困惑或感动……

或许这是美国人愿将这本书作为中学甚至大学生的范本……这书中作者心态比传统散文作者们年青……

或许这个年青的女子刚刚经历了一次生死大考,看世界的目光一定是有独特之处,否则这本书说服不了美国人接受。作者在这本书出版二十五年后再版时亦说:“喜好华丽的句子,并且总以为还不够华丽,直到做过了头。有些地方看起来看来很可笑。”更多年后的后记中,作者仍说:“一九七二年动笔写《听客溪的朝圣》时,我二十七岁。兴奋的滔滔雄辩以及形而上的大胆,显示那是一本年轻作家所写的书(傻子冲过去)”

作家年龄大时看年青时写的文字,会不相信那是自己曾写过的文字,有点愧意之中必然带着骄傲和困惑,心里会想,“啊,我还曾那样有才啊,真是不可思议!”

读着读着,你就会觉得作者进入发高烧病人时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状态,你觉得书中更多是诗歌的癫狂的风格,而不是散文作品的平静风格。

对于一个成年人的读者看这样的半疯半癫的东西,是要有好奇心和耐心的……作者年青的文字显得很“孟浪”,如年幼的孩子在洗澡盆中恣意扑打出四溅的水珠……这个有文釆的年青女子有股疯狂劲,其文字又如电视中落水母熊,上岸后来回拼命摆头,在阳光下挥洒出无数晶莹的水珠……

作者文字中有一种独特的美和气质,有一种说不出的灵性和幽灵式的激情……很多跳跃式语句,很多段落会很陌生,像是吃了迷幻药后冒出的文字,尽管我没吃过那种药……

我曾买过一二十本现代西方国家诗集,都是这样的半疯半癫的词语,我很不习惯,看几页,那些新诗被放置了多年……

这次破例我想通读这本书。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异类的散文风格,我也意识到自己散文写作风格亦不自觉的开始向这本书文风挺进了……

作者有丰富的知识贮备和联想力,甚至有哲学家般对生死思考的能力……她将自然界广泛的死亡用来讨论,过去人们多只讨论人类的生死问题,很少讨论自然界的动物的生与死……

作者对大自然的描写有时足够的华丽而清新……

我一定是急于看完这本书,觉得这本书是很有厚度……这是我读过的最奇怪的一本散文集,一本不是正常说话方式的书……尽管有些部分不适合我的胃口,我还是像到中国人家做客,十分礼貌地将客人挟到自己碗中菜礼貌地吃了下去,毕竟这挟菜到你碗中的人,是一个美貌的才女……

“难以解释的是,这本不容易看的书竟然经常晃进了寄宿学校和高中的课程内,还有大学必修课,后来出的一些书也如是。而我怀疑,因此之故,很多受过教育且应该会喜欢,或至少会懂这本书的成人,从未翻开此书——何必去看自己小孩书包里的书?也因此之故,有一代年轻人是咒骂着我的名字长大的——而你该记得,我本来不要用那名字的。”

作者在此书出版二十五年后这样评论自己的书,请注意这一句:“有一代年轻人是咒骂着我的名字长大的”。不知作者为此窃喜,还是假装悲伤?

这本散文集观察和叙述自然事情和景色方式,是中国古典文学不会采用,而中国新的文学并没有的——细致甚至琐碎的西方准科研观察和描写;其联想方式亦是天马行空的将一些似乎不相干的事情并行在一起,这是理科和文科知识交织在一起,这会启发孩子们跳跃性思维模式,这并不是中国的通常文章表达方式……

这本书或许是因为作者经历了个人生死考验,使文章有成人甚至是老人的深度,但还是无法抑制青年人朝气蓬勃的本能,这本书让人产生共鸣又困惑……如同上午走进深渊般的峡谷中,有巨大的阴影,又有峡谷一侧山头上灿烂的阳光……




吴砺

2018.6.26




附《听客溪的朝圣》摘录:

“听客溪的朝圣安妮·迪拉德的书《听客溪的朝圣》就是一双孩童的眼睛:观看、惊讶、揣测、赞美、恐惧……她在弗吉尼亚蓝岭的山谷里住了半年,就像梭罗住在瓦尔登湖边,大自然是她的教堂和大雄宝殿,所有神要对人说的话都在闪烁明灭、生生死死的万物里。她的眼睛比梭罗要年轻,所以她看到的万物更华丽、热闹、节奏明快。如果说梭罗的《瓦尔登湖》是肖邦的《夜曲》,那《听客溪的朝圣》就是肖邦的《玛辞卡》或《华尔兹》。安妮·迪拉德的眼睛忽而是显微镜,侦察昆虫的表情,忽而是天文望远镜,遥望星系的聚散生灭。这本书里缺席的是我们视野里最常见的那个东西一人。p’006(中译本序)

光明黑暗、已知未知、有序混乱、生命死亡是太阳与芦苇共同的宿命,而我们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用思想彼此照亮。你没去过瓦尔登湖,但梭罗带你心驰神往,只需要花三十块钱买一本他的书。,,我也没有去过弗吉尼亚的蓝岭,读完《听客溪的朝圣》,借安妮,迪拉德惊鸿照影的慧眼,目睹了那里的一切。P’007(中译本序)

它过去曾经是、现在仍然是,将来继续是一团永叵的活火,燃烧有法,熄灭有度。——赫拉克利特p009

我恐怕也遭遇了年轻人的障碍:喜好华丽的句子,并且总以为还不够华丽,直到做过了头。有些地方看来很可笑。它欣然使用“我”,让人感到尴尬,但至少它只是用第一人称来表示观点而已,就像用手拿着照相机对准某处。

难以解释的是,这本不容易看的书竟然经常晃进了寄宿学校和高中的课程内,还有大学必修课,后来出的一些书也如是。而我怀疑,因此之故,很多受过教育且应该会喜欢,或至少会懂这本书的成人,从未翻开此书——何必去看自己小孩书包里的书?也因此之故,有一代年轻人是咒骂着我的名字长大的——而你该记得,我本来不要用那名字的。P324

天气很热,热到连镜子摸起来都是暖的。P014

我住在一条小溪边,听客溪( Tinker Creek),在弗吉尼亚州蓝岭(Blue Ridge)的山谷里。隐士隐居之处叫做锚屋;有些锚屋不过是些拴扣在教堂一侧的陋室,就像是藤壶附着在岩石上。我把这座房子想成是拴扣在听客溪边的锚屋。这座锚屋让我把锚牢牢地固定在溪虽的石床上,让我在溪流中稳住,有如海锚,面对倾泻而下的光流。那是个住家的好地方;有很多事情可以想。那两条溪——听客溪和卡汶溪( Carvin Creek) –是个活动的谜,每分钟都展现新面貌。此谜即恒常创造之谜,以及所有上天给予的暗示:视觉的幻化,没有变化的可怖,现下的无常,美的繁复,自由奔放的不可捉摸,以及完美具缺憾的特质。那些山——听客山和布拉希山( Brushy)、麦卡菲之丘(McAfees Knob)和死人山(Dead Man) –则是个被动的谜,是最最古老的一个。此谜单纯,乃无中生有之谜,物质本身之谜,是随便什么东西,是既有的。山是巨大的,宁静的,包容的。你可以把自己的精神拋给一座山,那座山会把它留下,收起来,而且不会像一些溪流那样把它丢回来。溪流是那个充满刺激和美的世界,我住在那儿。而山是家。P016


自然界粗暴而且危险,这并不奇怪。每一个活着的生命都是靠某种延续的紧急野外求生本领而活下来的。但同时我们也是给创造出来的。《古兰经》里,安拉问道:“天与地与其间万物,汝以为吾戏作乎?”问得好。这创造出来的宇宙,展向无从想象的空间,含藏无从想象的丰富形体,它到底是什么呢?还有空无,那令人发晕、无始无终的时间又是什么呢?如果说巨型田鳖并非戏作,那难道是\是认真之作?帕斯卡用了很妙的名词,来描绘造物者一旦造了宇宙,却又置之不理。那名词是:“躲起来的神①。”事情是不是这样的呢?是不是有了那样的概念之后,神却潜逃了,并且把它吃掉,就像狼偷了感恩节的火鸡后消失在门外?爱因斯坦说:“上帝很微妙,但没有恶意。”爱因斯坦又说:“大自然以其本然的壮丽,而非狡猾,隐藏其神秘。”很可能上帝并非潜逃了,而是犹如我们对宇宙的想象和了解一般,伸展开来,伸展成一匹布,这匹布庞大无比而又微妙,以崭新的方式发出无比的力量,而我们只能盲目地摸到布边而已。上帝用一片黑暗作为大海的襁褓,就等于围起了铁栏杆,关起了大门,告诉我们:“到此为止,不得前进。”然而我们是否连这一步都还没走到?船划进了那一片漆黑没有?还是大家都在船舱里玩纸牌呢?

残酷是个谜,是痛苦的荒原。但是假如我们为了了解这些爭,隔而刻画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犹如一场漫长而野蛮的游戏,那么我们又会一头撞上另一个谜:涌入的力量和光,头顶上唱着歌的金丝雀。除非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种族,都让同一位群体催眠师(是谁呢?)给骗倒了,否则似乎是有一种东西叫美,一种全然无私的慈悲。大约五年前,我曾经看到一只反舌鸟,由一栋四层楼高的屋檐上,向下垂直俯冲。鸟飞既不经意又随兴,如同茎的卷曲,或是一颗星星亮起。

反舌鸟向空中跨出一步然后下坠。翅膀还收拢在两侧,好像只是站着唱歌,而不是以每秒三十二英尺的速度由 空中落下。就在撞向地面前的一瞬间,鸟儿准确地、从容不迫地稳稳地将翅膀张开,露出宽宽的白色横条,又展开优雅的、有白色条纹的尾巴,滑向草地。我刚从墙角转过来,就一眼瞧见那潇洒的姿态;四下没有他人。鸟儿自由落体般的降落,犹如树在林中倒下那充满哲意的谜。我想,谜底必然是,不管我们要不要,或知不知道,美和天道兀自展现。我们只能尽量在场。P022

。某日,近傍晚低潮时刻,上百条大鲨鱼愈渐狂乱地游过一条潮河河口附近的海滩。每一波绿色的浪由汹涌的海水中升起之时,海水面照射着六英尺或八英尺长、扭曲的鲨鱼身躯。而那一波波海浪向我卷来时,鲨鱼就消失了;然后一波新的海浪由水面涨起,水里面,像琥珀里的蝎子般,装着翻滚沉浮的鲨鱼。那景象具有让人惊叹的神奇:力与美,天道与暴力相缠,沉浸于狂喜中。P022

一年里面最美的一天。四点钟东边的天空乃乌黑死寂的层云,缀以低空的白云。西边的太阳照亮了地面、山丘,尤其照亮了光秃秃的树枝,也因而每一株银色的树,映在黑色的天空上,正如一张摄影家的风景照底片。空气和地面都千千的;山丘忽明忽暗有如霓虹灯。云层向东滑动,就好像往地平线扯去,仿佛一张桌布给掀掉。棘刺铁丝网篱笆边的毒胡萝卜拼命往东边翻,好像背脊都要断了。紫色的影子向东疾行,风吹得我面向东边,我再度感到河岸旋转时那种晕眩、延伸的感觉。

四点三十分,东边的天空清朗;那一大片乌云是怎么给吹散的?十五分钟后另一片乌云由西北边的空中过来,就在头顶了。所有东西都光泽漏尽,好像给吸干了。只有在天边,黑黑的山变成了遥远、点亮了的山——倒不是给直射的光照亮的,而是让悬在前面,一层层发亮的雾给弄白了。现在乌云到了东边;所有东西都一半在阴影里,一半在太阳里,每一块土,每一棵树,每一排树篱,隔着毒胡萝卜,我看不到听客山,直到山像街灯般亮起来,砰的一声,无中生有①,其砂岩峭壁透着粉色,莹然饱胀。突然之间光又不见了;峭壁像给推开般退去。阳光射到我和山之间的一丛桐叶枫上;树的枝干亮起来,我就看不见峭壁了,不见了。灰白的网状桐叶枫树干,一秒钟之前还像银幕般透明,忽然又不透明了,且发出光。现在桐叶枫树枝的光灭了,山亮起来,峭壁又出现了。P025

有东西击打我们,此物锋利几无护鞘。力量会孵化并点火。我们像笛子般任人吹奏;我们的气息不属于自己。詹姆斯·休斯顿曾描述两个年轻的爱斯基摩女子盘腿坐在地上,口对口,轮流吹对方的喉管,发出一种低沉、诡异的音乐。我又再过桥,其实是小阉牛的栅栏,此时风已轻微,变成暮色里柔和的空气,吹皱了水面。我看着溪面上扬起一层层奔动的光。这幅景象有种纯然被动的魅力,就像云层下的光在原野上争逐,又像是正在做着的美梦。微风吹起,力量薄弱,但是你在精神之狂风的力道中屏着气,兀自扬帆前进。P027

梵高在一封信中写道:“尽管如此,还是有大量的光照在所有东西上。”假如黑暗让我们眼盲,光也同样让我们眼盲。过多的光照在所有东西上,就会出现很特殊的恐怖。彼得·弗洛伊钦①曾经描述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容易罹患的著名小皮艇症。“格陵兰的峡湾有种独特的气候,会有一阵子天气平静之极,风微弱到吹不熄火柴,水则有如一面镜子。乘着小皮艇的猎人,在船上必须连根手指头都不能动,以免吓走害羞的海豹。太阳低低地悬在空中,发出刺眼的光,周遭的山水进入虚幻的世界。明镜般的水面射出的反光将他催眠,他好像无法动弹,而突然之间他有若飘浮在无底的虚空中,一直下沉、下沉、下沉……他心生恐惧,想要动,想要叫喊,可是都没办法,全瘫痪了,只能往下掉了又掉。”有些猎人特别受到这种恐慌的诅咒,让家人也蒙其害,有时还会挨饿。P037

燕八哥是出了名的难以“控制”。话说一名男子受不了屋子附近一棵大桐叶枫上栖息的燕八哥。他说他试遍各种方法驱赶,最后举枪对准其中三只,并射杀之。有人间他此法是否奏效,他想了一下,前倾身子,偷偷地说:“对那三只很有效。”p051





吴砺

2018.6.26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