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6|回复: 0

[散文] 《皮革轻舟勇渡大西洋》(上)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7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8-16 10: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皮革轻舟勇渡大西洋》(上)

   




翻阅《皮草轻舟勇渡大西洋》 / 提姆·谢韦仑著 郑明华 译重庆出版社2006-1

这是我在一组梦幻般的配乐中阅读完的一本梦幻般书。一个英国人在1976年-1977年中,用一只四十九张牛皮仿中世纪爱尔兰的圆舟式样,手工制作了一只皮草小船,仿传说中的古代六世纪的一本书《修道院院长圣布伦丹主航行》中想象和未证实的故事,从爱尔兰出发,横穿大西洋,到达新大陆。只是为了证实中世纪爱尔兰修士圣布伦丹乘坐皮革圆舟横渡大西洋,比哥伦布早一千年到达美洲的可能性,从而进行了这次海上探险之旅

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竟然真的在现代社会发生了,并且成功了。这是我永远难以理解的事情。一个人为证明古人的一本书中说的并不靠谱的故事,竟以生命为赌注试一次,这是疯狂还是英雄的壮举?

这对一个人和他的三四个人的小团队来说,失败了,是人间一个小小的悲剧;成功了,则为现代的人类文明社会带来了一个传奇故事,尤其带来了我看的讲这个故事的这本书。

    用自己的生命冒一次险,写成一本传奇故事的书,这或许是一件很划算的事,至少对个别不甘平庸的人而言,反正最终要见上帝,与其老死病床,不如青年时代轰轰烈烈的赌一次命,用生命写本精彩的故事。不过,我个人只有欣赏的份,决无勇气自己去试一次。

    这本书文字十分的精练,写景的文字并不多,却足以让我们作者心潮澎湃,身临其境。

    这本书将这次海上之旅,写得如梦似幻,看到这本书的第六章,作者写到达赫布里底群岛的故事,我想起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我打开了我的IPAD上的网易云音乐,再次倾听我去年下载关于大海的七首“古典”音乐:一、拉威尔的《海上孤舟》;二、德彪西的《大海》;三,布里顿的《海上黎明》;四、肖邦的《大海》练习曲;五、门德尔松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六、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序曲;七、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大海与辛巴达的传》。我似乎这次真的听懂这些描写大海的音乐……

看这样的历险记,很快就进入了成年人梦幻般的童话故事情节中。到本书作者着手准备用古人的方式渡海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此前已经有人根据一个传说,用小木筏从南美漂到夏威夷群岛,仿古人海上冒险成功,并写下了一个传奇故事。

这是一个人通过个人努力,将自己的个人的经历变成人类的故事。通过作者的书,我们这些读者分享了孤舟在海上多次命悬一线的生死博斗经历,千千万万人仿佛与作者走过了这一程……

莫扎特、贝多芬是用音符为人类写交响音乐,将自己的情感变成人类公共情感。本书作者这类冒险家,则是用自己的行动创作一部人类行为的交响乐。

若要这问这类人为什么不怕死,只要想想为什么有少数人年纪青青、风华正茂却要跳楼,可能一样无解。这肯定是人类基因决定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类型的人,有一个人类不同类型分布曲线,你我普通人是中间值,属分布最高部分,也是没有故事的沉默大多数……而两端人数少,甚至极少,但他们天生是为这个世界写故事而生的。爱冒险,不怕死,在没有外界直接压力下,从事的看上去不可能成功的事的人,只是他找对一个方向,一个出口,就会使作者给我们带来这本书……

作者自己拥有优秀的文学才华,他使我们这些读者随着他的书,进入他的又小又窄的皮革小船,穿越大西洋一次……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家乡在远方”,当年台湾作家三毛的歌词这样写到。这本书的作者心中的故乡,一定是在古代六世纪……

    百度词条上是这样介绍作者:

    “提姆·谢韦仑,英国人,牛津大学毕业。多次进行历史、地理探索旅游,曾以皮革船横渡大西洋、骑马探寻成吉思汗遗迹、操控古希腊战舰探访杰森和尤利西斯的登陆点、骑马追踪十字军第一次东征路线,也因此多次获得地理、历史发现奖。包括皇家地理学会金徽奖、皇家苏格兰地理学会的利文斯顿勋章,以及行业最高奖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创始会员奖章。著有探险类著作《皮革轻舟勇渡大西洋》、《寻找成吉思汗》、《香料群岛之旅》等书。”



吴砺

2018.8.15


附《皮草轻舟勇渡大西洋》摘录:

“浪涛中的第七道浪头一般被认为是最恶劣的,足以在海上强风中毁灭一切。但现代的海洋学家认为这不过是对大海的盲目恐惧,他们甚至可以用复杂的海浪理论和海浪力学来证明他们的看法。但是人们对第七道浪的戒慎依然持续,在大西洋暴风雨下滚滚浪头中的无盖小船上掌舵时,很少人能不聚精会神地数着浪头;每一次船头被巨浪掀高时,,每个人都在心里预料着可能随之而来的毁灭。令人惊骇的灰沉海水延伸到地平线,滔天的浪头一座压过一座,每一道浪都带着吞没、翻覆和摧毁的力道。在船身陡降到浪谷的那一刹那,不论是真实或想像的第七道浪头,人们无不盯着这些怪物般的海浪带着令人丧胆的威胁,一波高过。一波,操兵似的整队成列,甚至连地平线的形状都随之改变,然后潜沉,准备突击:p002

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该如何驾驶这条船,也没有哪条船像这种船只一样,已经在水面航行了有将近千年的历史。在一般人眼中,她看来像一根浮在水面的香蕉:长而单薄。细瘦的船头和船尾以奇特的尖锥状微微上翘。惟有仔细观察她的人才会见到她的特别之处:这艘船是皮革做的。船身使用了四十九张牛皮如缝缀被面一样缝在一起,并用木架撑住。厚度大约仅有四分之一英寸的牛皮,在船只移动的时候,一如搭在人肋上的皮肤,在我们和暴烈的大西洋之间收缩移动。P003

那我们何苦驾驶这么一艘极不合适的船和逐渐强劲的大风交手?答案就在我们这艘奇特船只的名字:“布伦丹号”( Brendan),用以纪念6世纪伟大的爱尔兰修士圣布伦丹。传说,畢布伦丹曾经驾驶船只前往美洲。这可不是神话狂想,而是据考证至少完成于公元 800年的拉丁文文献所得到的重现话题。这些文字也说明了圣布伦丹等修士如何乘坐一艘皮革船横渡大海到达远方的大陆。当 然,如果这些说法都是真实的,圣布伦丹必然比哥伦布早一千年,也比维京人早四百年就到过美洲大陆。质疑者认为这样的主张根本是过于轻率。乘坐用兽皮做的船横渡大西洋,简直不可置信,有如幻想,而且用皮革造船的说法本身就很荒谬。但是,那些拉丁文文献对于使用皮革造船一事却很肯定,甚至清楚地指出圣布伦丹这群修士曾经建造了这么一艘船。很显然,要证实这个非凡的故事,只有仿造一艘样式相近的皮革船,看看是否能够渡过大西洋。这就是我们的故事了。我和一群伙伴正在海上实验,想要知道圣布伦丹和那些爱尔兰修土是否真能以皮革船远渡重洋。P004

“布伦丹航海计划”的想法就此诞生了。当时我们正在爱尔兰西南的科特麦克谢里( Courtmacsherry)度假,就在晚餐后的厨房餐桌上聊出了这个结果。现在我回想那次聊天,我太太和我对于圣布伦丹记述上的不同看法似乎找到了共同点::对我太太来说,“奇怪”指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风格;对我来说,圣布伦丹的故事则在探险历史上显现了极不寻常的一面,而且这中间还有…个很重要的巧合:我们两人多次驾驶单桅帆船“普瑞斯特·约翰号”(Prester John)一起出海,通常船上还有我们三岁的女儿艾达( lcla)同行。我们最远曾航行到土耳其。因此,我们知道圣布伦丹驾驶小船横渡大西洋,并安返爱尔兰,在理论上并非不可能。我们个人的文学、历史和航海背景,等于是挂在同…个轴上的偏光镜。突然之间,我们同时穿过这几道透镜见到一个可能的结果。我们坐在爱尔兰两部,距离圣布伦丹出生、生活、传道,并且长眠之地不远的地方。在那样具有启发性的气氛下,研究和仿造一艘圣布伦丹的船只,看看那个著名的古代故事是否属实,显得非常合平逻辑。P016

3月里某天,我走在一条幽深的小径上,据说它通往圣布伦丹启程寻找“上帝应许之地”的出发点。周遭的环境令我感动莫名。这里是凸伸至大西洋的凯里郡幽谷半岛(Dingle Peninsula),是圣布伦丹的家乡,也是爱尔兰最偏远的地方。在这里,绿色 山丘和荒野绵延迢递与蓝灰 色海洋接际。天空如此清澈,陆地似乎斜斜地往前连接到远处的地平线,令人产生奇特的晕眩感。圣布伦丹在这里受到的崇敬几乎显现在每个自然物上。他名字的老式念法为“布兰顿”( Brandon)  因此 地有布兰顿岬(Brandon Head)、布兰顿湾( Brandon Bay)、布兰顿角(Brandon Point)、小小的布兰顿村(Brandon Village)以及布兰顿山(Mount Brandon) _N后者的峰顶在圣布伦丹日 (Saint Brendans Day)是人们登顶以纪念这位圣者的地点。在过去,强壮的年轻人甚至在肩膀上扛着祭坛台上山,以示崇敬。

布兰顿溪(Brandon Creek)位于幽谷半岛北面,是海岸巨崖上面的一道裂缝。要到溪边得先穿越泥沼区。泥沼区边常有堆栈等待干燥的褐色泥煤,以及偶尔出现在眼前、由松动岩石圈住的小片田野。这里的居民很少,不过在道路和溪口交会的地方,我找到两间房子,各位于狭窄道路上面面相对。第二栋房子有如风景明信片剪下来的图画一样。粗石围墙呈美丽的石灰白,半掩的门边有一座水泵,盆桶里种了花。整齐的茅草屋顶以编织的绳网 网住,以防屋顶被冬天狂风掀翻,屋顶的边缘则以海边搜集而来的光滑椭圆石头压住,那些石头白得几乎像项链上的珍珠。

布兰顿溪就在离小屋不远的地方。这条涓涓细流却隐含着大西洋的狂浪和漩流,即使在风平浪静时,溪口的海穴中也发出隆隆的声响。

那是令人愉悦的一天。明亮的阳光也间夹着倾盆大兩,典型的爱尔兰西部天气。布兰顿溪浅绿色的水如此清澈,看来有如热带岛屿的溪流。我由溪口朝向西北凝视时,晕眩感更重了。我心想,北美就在见不到的远处了。传统坚如磐石,如果传统上视这里为圣布伦丹启航点,那么此地也将是我的船只出发的地点。P023

我间约翰是否可以替我造一般小圆舟,并让我观摩制造的过程。我和他花了一个炎热的下午,将涂上防水焦油的帆布紧搭到骨架上,于是我有了一般自己的双人小圆舟,船上还有传统的结构用以架起主桅。我去取船时间他::“你觉得大型独木舟可以越洋到达美洲吗?”他看着我,老脸上咧嘴而笑。

“啊!船当 然没有问题,只要水手够好。”p028

不久之前,我还担心是否找得到造船厂承造。毕竟,现代的造船/‘难得遇到有人前来委造中世纪船只。但事实上,我似乎操心过度了。不过也只有在爱尔兰,委托人可以踱步走入当地的造船厂,摊开设计图,用平常的语气问:“不知你是否可以帮我造这条船?它是6世纪的样式,我自己会覆盖牛皮船身,但我需要专家帮我建造木头骨架。”造船厂的经理把眉头抬高四分之一英寸,慢慢吸了两口烟斗,喃喃地说:“应该没有问题。我来看看我们的师傅是不是有空当。”p043

强风加上低温,不适合“布伦丹号”出海冒险,于是派迪,葛兰侬的大型木材卡车将她拉往夏侬河( River Shannon)的浅水区,等天气好转时试验。那是个悠闲的早晨。我们立起桅杆,在右舷架好舵桨,开始试验扬帆航行的情况。微风鼓胀起“布伦丹号”两面方帆,瘦长的船身随之微微倾斜,并在泥煤褐色的夏侬水域里开始滑行。我们在田野深处,见不到房屋的踪影。宽阔的河流转弯流过翠绿的草原。天鹅在我们的船头振翅飞起,…边划动着双蹼,并摆动着长颈以增加速度,在高空留下了振翅的有力声响。成群的野鸭自河流两边干枯的冬日芦苇中飞起,一匹放牧在河边的驮马飞奔到水边,盯着沉静滑行过水面的奇怪船只看,然后快速调头飞驰而去,蹄子一路踢溅起些许软泥,一直到安全的距离外才停下来,又回头看着船只。鼓起方帆的船只寂静地在褐色的芦苇之间滑行而过的感觉有如梦境。P060

人们向我们挥手,高喊着祝我们好运,然后,就在我们要出溪口,经过高耸的崖壁时,我回头望,见到两百多人正走向岬头看我们离去,,这一幕将永铭心中,:眼前的景象带着梦境的色彩,太阳在遥远的西边,低斜的阳光照出岬顶上的人群剪影,看来有如横饰带。他们的形影小而黝黑,像一排极有秩序的昆虫,沉静而急促地朝同…个方向的崖顶尽头而去。他们在上面将会见到我们的身影在海上逐渐变小。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坚持,我敬 畏地想起每年爬上布兰顿山向守护圣者致敬的朝圣者。这么多人帮助我们,这么多人对我们满怀信心,我心想,绝对不能让他们失望。P076




吴砺

2018.8.15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