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3|回复: 0

[散文] 《美国深南之旅》(三)

[复制链接]

6197

主题

151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3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8-20 15: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深南之旅》(三)


我在阳光中开心上路,向南进发。到康涅狄格州另一头的时候,正好遇到暴风雪前端低垂的云层,边缘混沌碎裂,仿若一张旧桌子的抽屉在头顶滑开,挡住了光线,天空就像倒扣的桌 面,远处一堵可怕的石膏墙正在慢慢靠近。新泽西的天空一直沉到和我的车顶一样高,雪开始飘落下来,小小的雪花轻扬翻飞,被路上的车辆卷过公路。每隔一段路,总有车撞在一起,像撞扁的玩具一样躺在故障车道上。在特拉华州的黑夜中,圆乎乎的小球一样的雪花从街灯旁边飘洒过;环形公路上雨雪交加,漆黑湿滑,积雪堆满整个弗吉尼亚州北部。

在风雪中赶了六百英里路之后,我在里土满北部的一家汽车旅馆停车过夜。第二天早上,迎着阳光继续赶路,在冬日里棕色的温暖南方中快乐行进。

这一次,我知道自己的方向。P210

教堂被焚烧或遭遇炸弹袭击也许会毁掉一次集会,但那是一次绝望的举动。事件过后,教堂被重建,而且作为必需品,它被建得更加坚固,因为人们来到教堂是为了寻找希望、尊严、爱、慰藉、友谊和劝诫的。在这里,教堂是生活的中心,这种情况我在美国的其他地方从未见到过——当然不是指我的出生地。但这一点倒是跟我在印度和非洲所看到的,一座清真寺或寺庙附近人们的生活颇为相似。P220

但现在我做了一些调查,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了。记者和学者通库。瓦拉达拉詹曾在《纽约时代杂志》上就此发表过一篇文章(1999 7月)。他报道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百分之五十的汽车旅馆现在为印度裔的人所拥有,这个数据是亚裔美国人酒店业主联会提供给他的。此外,拥有并经营这些汽车旅馆的印度人都是首次从事这个行业,他们中许多人要么在东非经营过商店,要么就是印度农民,或者像我在弗吉尼亚州看到的那样,是移民过来的印度医生,他们设法获得免签,以医生的身份来到美国,然后转而开办汽车旅馆,或将其当作第二职业。

一个印度移民开一家比萨店,或是一个日本移民开一家寿司店,或是一个土耳其人摆一个烤肉串摊,这都是符合逻辑的身份转变,但一个印度人经营一家汽车旅馆就比较反常了。美国式的汽车旅馆在印度是非常罕见的,几乎闻所未闻。于是,瓦拉达拉詹在文章中写道:“美国的汽车旅馆就形成了一个非线性的种族小圈子。”他解释了这个独特的社会学术语:“某一个种族群体固定从事某种清晰可辨的经济活动,所做的工作与自己的种族没有明显的文化、地域甚至种族的关系。”这个词也叫作“职业聚类”,就像在纽约那些韩国人开的熟食店,或(据我所知在英格兰)那些希腊人开的炸鱼薯条店。

看来印度移民转而从事旅馆业,是因为开办一家非连锁汽车旅馆(或是家庭便利店)并不需要熟练掌握英语,或是听命于美国老板,他们只需长时间工作。开办餐馆则是个问题,就像我在之后的旅行中遇到的另一个帕特尔先生对我说的,因为老板得亲自品尝食物,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食物有可能是牛排,素食的印度人特别厌恶的一种食品,牛在他们眼里是非常神圣的。

印度的家庭体系是一种优势。在他们做生意需要借首付定金或需要信托合伙人时,其他的帕特尔,他们的族人,就会挺身相助。更彻底地调查了这种现象之后。瓦拉达拉詹发现“百分之七十的印度裔汽车旅馆老板,确切地说是美国所有汽车旅-。。。I:。I瘤。vA,硼咧肥琊苊天国所有汽车旅在这个数字比当年大得多。P237

正因为如此,每次当我说起自己是个作家时,大多数人都只是笑笑。在我看来那笑容代表遗憾,就像我刚刚说起个人的过失,不过是一个可爱的值得原谅的过错。因为对于不爱读书的人来说,书就是谜题和挑战。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而显得有些为难,所以多少会怪我将他们置于这个尴尬处境,就像赴宴的客人在一群肉食者中间落座,然后说:“对了,我是吃素的。”

与兰德尔会面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我在南方旅行的一年半期间,在我遇到的几百个人之中,他是唯一知道我的名字、看过我的书的人。不过那样其实也有好处,不为人知反倒自由自在、没有负担。

在我的旅行生涯中,作为一名作家生活在文盲之中并非难事。在非洲度过的大多数年头里,我一直很开心地跟那些人住在一起。对他们而言,书不仅是晦涩难解的,而且简直就是威力无限的神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往往有其他厉害的技能,更有观察力、更精明。说起话来长比比受过教育的对文学体验有限的人更天马行空,他们认为对于生活的问题,所有的答案都能在《圣经》或《古兰经》里找到。还有最懒惰、最自以为是的人,他们能够阅读却嫌费事,生活在最自呜得意的无知中,在我看来这些人非常危险。P262

他接着说,在教堂里可以了解社区的社会架构,教堂是黑人身份的=部分,没有黑人愿意离开自己教堂的庇护。看来对于教会团体来说,“庇护”是个比较准确的字眼。

“大多数去的教堂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经常去的地方,”他说,“当城里来了新人,教堂之间就会互相争夺。我有时总在想,新来的人怎么才能躲过教会的争夺。”p268

福克纳是我们最伟大的作家和最敏锐的思想家之一。他是一个腼腆内向的人,但又是颇具胆识、坚持己见的文学天才,对南方的历史有着百科全书式的了解,任何到南方旅行的人都不能无视他的存在。他一辈子都住在这个种族隔离的社区,在这个他为之骄傲甚至称其为自己的镇子的地方,他一次也没有以他睿智的声音振臂高呼,说黑人学生应该马上得到人读该大学的权利。他的观点是:一切要等时机成熟。黑人们被禁止进人这所大学,就连在这里做点杂活都要走后门,而且工作一做完就被要求马上离开。这一切发生时,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只是袖手旁观。福克纳于1962 7月去世。两个月后,在一场漫长的法律纠纷(继而又发生致死的暴乱)后,来自密西西比州中部小城科修斯科的詹姆斯·梅雷迪斯被录取为这所大学的第一名黑人学生,这些都并非拜福克纳所赐。①p315

“一旦把詹姆斯·布朗奇。卡贝尔①算进去,”uL.门肯②1917 年在《艺术的撒哈拉》一文中写道,“你找不到一个真正会写作的南方散文作家。”门肯将南方看作美国的肛门,是浸信会教徒的化粪池,循道宗教义、耍蛇者、不动产商和患梅毒的新教传教者将这里搞得乌烟瘴气,还是一个毫无艺术气息的地方。“佐治亚立刻就成了棉花作坊黑心雇主、循道宗牧师转化而来的宗教改革派和滥用私刑的帮派的家。”他以满是谴责的笔触写道。之后又说:“在南方,最盛行的宗教都可以容忍以私刑为良性制度的说辞,两代人以前,则可以容忍人们对奴隶制的狂热信仰。”

也许是受到这种怒气的驱使,在门肯的文章发表十三年后,福克纳将一篇短篇小说寄给了门肯,这篇小说(由门肯大)f阔斧地编辑过)1931 年出现在门肯自己创办的杂志《美国水星》上,题目为《那一晚的太阳入与此同时,福克纳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萨托里斯久 之后他笔耕不辍直至死亡,将南方文学变成了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否定了门肯的说法,.并通过小说将南方生活的特质予以升华。所有胸怀抱负的美国作家均会被鼓励去读他的作品,但他错综复杂、洋洋洒洒的散文体文风使他成为年轻作家最难学习的榜样。你不得不学习如何阅读他的作品,他不是任何人都敢于模仿的作家,虽然很不幸的是许多人都在模仿他。P318

《巴黎评沦》①的—位采访者曾经问过巴里·汉纳②这位创作过许多疯狂故事和鼓舞人心小说的作家,为什么这么多南方作家“感觉非离开南方不可”。汉纳回答道:“他们确实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们在佛蒙特州时反而能够写出最好的南方小说。我有一次遭遇暴风雪,在佛蒙特州也写了不少很好的短篇小说。我是说我更好的作品来自寒冷的佛蒙特,因为乡愁。浓烈的乡愁催生出故事。”p323

越过州界去查塔努加,向北到诺克斯维尔,然后经过布里托,这条线路是我第一次旅行时所走的。田纳西东部很冷,之后又下起了小雪,粗大的冰柱和凝固的水滴挂在公路旁的山崖上,小雪继续下着,到弗吉尼亚州积雪已经很深了。路上雨雪霏霏,能见度很低,我沿着阿巴拉契亚山脉冰天雪地的寒冷山丘向北前行,再次进人迷茫的冬天。P334

春天还是一块散发着潮湿气味的棱镜,折射着各种各样的芳香。这些春天的气息充满了希望——没有气味、让人嗅觉萎缩的寒冬开始有了变化。淤泥中的落叶层弥散着烟草味,浸润的土地嘎吱作响,散发出一阵酸腐味,还有常青树的小芽和潮湿的青草的清甜气息。在有些地方,一股股浅灰色的烟雾从温暖泥土的缝隙中升腾起来。万物复苏的迹象使我低头注意到正在萌芽的球茎,光滑而充满生机的郁金香球茎长出一英寸多高的叶片,番红花像鸟喙一样的嫩芽,蕨类植物像小提琴头的新苗,鸢尾花狭长的绿色枝条,以及其他萌出点点新芽的植物,百合花洋葱般的球茎也开始拱起来,这一切都在滑溜溜的软泥中慢慢显现。P338

打动我的是,在障碍马赛前派对上的有钱人可以想见都是举止优雅,也许有些势利,还都容易招人嫉妒。但障碍马赛比派对的影响更大。几乎整个镇子都动了起来。我没料到会遇到这么多来自城里各处的人,有本地人、商人、房地产经纪人、商店店员、大学生、高中生,还有戴着手工礼帽、穿着夏裙的女人和姑娘,穿着运动夹克、戴着傻气帽子的男人。他们全都很开心,就连成群结队穿梭于帐篷和摊档之间、在雨中看比赛的人,也都是乐呵呵的。

看到这样热情洋溢、充满善意的场景,你也会觉得振奋,而你只需要假装在艾肯镇没有黑人就行。P348

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在看望瑟蒙德时,埃茜,梅直接询问过他的种族观点。“为什么那时的他会是个种族主义者和隔离主义者呢?”她寻思着,“他说:‘这个嘛,情况一向都是如此。,,’

他说种族隔离这个概念或《吉姆·克劳法》①都不是他首创…。.—一,D(,《柑.Jb刀儐伊~郡小是他首创“你知道,南方就是这个样子。”埃茜·梅后来说。她觉得他骨子里并非种族主义者。“我想他做那些事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事业。”

比尔,克林顿在罗伯特。伯德②的葬礼上也说过类似的话:南方政治隐含的权威意见、道德信仰和强烈的道德立场是给那些傻瓜和失败者的——要在迪克西获选,你必须妥协、见风使舵、做一个伪君子。勃德也是一位任期超长的南方参议员。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还在三1;党的本地分部担任“尊贵的独眼巨人”这样的高级职位。P353

汉纳和波蒂斯扩大并深化了考德威尔和福克纳在南方土壤中耙犁出来的沟壑。这种夸张文风的奇特风格似乎是一种声东击西的战术。在这些作者的作品中,也出现了某种怪异的故意逃避的迹象。3b 就像是另一种近乎纯粹的超现实主义(变幻不定.)的现实,以残废畸形白人和怪异反常黑人的形式出现,穿插些小事件分散读者的注意,用来将大家的目光从南方生活赤裸裸的现实上引开,使他们不去注意这里生活的单调、贫穷、疲乏,随处可见的残忍和虐待,还有悲苦和致命的误解。P366

这是我的再一次回归。一部游记通常总是源于旅行者第一次面对某些地方的一场旅程,旅行者对这些地方进行生动形象的记叙,然后继续前行不再返回。这个地方的画像,它在那一天、那一刻甚至那一个星期那种天气下的面貌,成了封面、封底之间的内容,它的特征被赋予了永久的形式。对它的模糊泛化——这位旅行者匆忙间的判断,使得游记显得如此轻松明快,读者读来觉得它那么有见地,却让了解这个地方、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抓狂,这些人看着满嘴俏皮话的旅人清新的描述,连自己的家都认不出来了。

这种仅此一次的旅行(“接着我们在吉大港①逗留、吃个午饭”)也使得游记中出现许多歪曲和扫兴的描述并非无缘无故或用意卑劣,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对身边经过之人随意一瞥之后的模糊叙述。旅行者的想法是一次探访已经很多了,他们觉得旅行不是去研究,而只是一次概括,是个人的有倾向性的主观感受。我有许多次也都是以这种方式旅行,注意记录在我匆忙旅行中所到之处的原貌、反映其中的不和谐和自己幸灾乐祸的心理。我知道我的旅程与我的生活和我正在游历的地方有关。在非洲、印度和中国行得通的方式,在南部腹地却是不够的,也会误导他人。P378

离开的时候,威尔伯对我说:“我们会采取些措施的。”

“确实,同他们生活在一起是可怕的,可是他们毕竟是人。”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农民》的结尾,作者借欧佳之口说:“他们跟常人一样也感到痛苦,也哭泣,而且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哪件事是不能找到使人谅解的缘由的。……现在她很可怜所有这些人,为他们难过,所以她一边走,一边频频回头再看看那些小木屋。”p395

我努力思索着巴迪的话。“你什么话也不能说。”他的意思是:不可能公然对抗学校,在种族主义上选择正确的道德立场。所以才会有许多南方人说他们处于两难的道德境地。他们说起斯特罗姆·瑟蒙德时是这么说的:不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毕竟,他与他的黑人女仆发生了关系,还送钱给他的黑人孩子。别揪住他不放——他拥护种族分子的观点,只不过是为了赢得选票。这于比尔,克林顿对罗伯特,伯德三K 党员身份的评价如出一辙:“他是来自西弗吉尼亚州山里的乡下小子。他只是努力想当选罢了。”

“你以为我焚烧这个十字架,不让你们在这里上学,还掩盖私刑——但是,我不是种族主义者,真的。我只是想当选罢了。”p445

说出真理、符合道德经常使人们无法获得政治权力;但毫无例外地,做正确的事情从长远看是最要紧的,最终也是最有力的。所以民权斗争真正的英雄们从来都不是政客。他们是身负使命的普通人,进行静坐示威,组织游行和辩论。当他们开始成功时,那些看到机会的政客就开始追随他们。

也正是因此,罗莎,帕克斯最终被奉为女英雄,今天还受到那些懊悔什么都没有做过、想请求一位小巧的老妇人原谅的人的爱戴。她远比他们勇敢。她顽强的勇气、拒绝为一位白人男士让座的行为,体现了她的道德信仰和她对真理的坚持。这些是南方任何一位政客都不敢展示出来的勇气,因为——正如克林顿对伯德恬不知耻的辩解,他们要冒着选举失败的风险。

对于许多南方白人来说,假装种族主义者是可以容许的,也许在政治选举中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原谅的。你必须是一个南方人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于南方政客来说是一种前进的路径,他们与巴迪一样,相信“你什么话也不能说”,不然你的朋友们会不喜欢你。他们和许多道德混乱的愚蠢的青少年有着共同的信念。他们只渴望受欢迎。P446

我说:“布鲁克黑文似乎是非常友好的地方。”

“是挺友好,但这镇子就快不行了。政客们要把我们卖了一-切都关了门。东西都是中国和印度造的。我们的就业岗位都跑到那边去了。而且印度人还跑到这里来。他们经营加油站和汽车旅馆<;。你觉得还能怎么样呢?”

“无处不在的帕特尔先生。”我说。

“我老是听到这个名字。就像是某一个古老大家族,哪里都是他们的人。”p466




吴砺

2018.8.19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