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4|回复: 0

[散文] 《环境与历史:美国和南非驯化自然的比较》(一)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8-27 16: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境与历史:美国和南非驯化自然的比较》(一)



翻阅《环境与历史:美国和南非驯化自然的比较》较/(英)贝纳特( BeinartW.),(英)科菠( CoatesP.)著;包茂红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6书名原文: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The Taming ofNature in the USA and South Africa

读这本书使我产生无比的愉悦感,使我第一次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观察我们人类的历史和我们人类自身。我们得感谢西方近现代文明,为提供了我们东方文明所没有的观察世界的眼光和方法。

如果没有西方近现代文明走进东方,我们仍是在刀耕火种,摇头晃脑地背诵《四书五经》,准备科举考试呢。西方近现代文明带着我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还有使我们完全不同的视觉重新看世界尤其我们人类自身。

    或许我们不少读者,可能对此不以为然。我只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的故乡我所在村庄过去在爷爷辈,过去每家几乎都是养十几个孩子,但是能活到成年的孩子,多只有一两个,或二三个。通常孩子一次普通的发热发烧,孩子就可能没有了。现在,西方文明带来的医疗进步,这样的悲剧几乎极为罕见了。没有西方文明带来医学,我们成年人同样会因一场小病、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的;没有西方近现代文明,我们仍只是像吴承恩写《西游记》,幻想像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或是长一个千里目,千里耳……现在,我们普通人都比孙悟空享受更多的这些本领……

有些读者还是不舒服,觉得这是崇洋迷外。我只好说,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这一套理论,可真正是西方文明来到东方的泊来品啊……我们现在吃的大部分食物都是外国引进的啊,红薯、玉米……

当然,我的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我们都是人类的一部分,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是五万年前古代非洲大陆的古人类的移民,只是大家在不同的地方住的时间不一样,有的住在地球村的东头,有的住在地球村西头,住在西头的人,这二三百年发达了,捣鼓出不少新玩意儿了……地球自有人才出,东方西方各领风骚数百年,仅此而已……

这两三百年人类的历史,变化实在是太剧烈了。我在阅读讨论这些历史变化的书籍后,总是有恍忽隔世的感觉……这二三百年西方文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进程,使整个地球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像住在一个村庄里……真正做到了地球村的幻觉世界,我们甚至担心,这种进程最终失去了控制,最终机器人类智能化消灭了作为生物体的人类自身……

我希望什么时候,中国的高校与研究所也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系统地长期研究中国过去二千多年文明史中的环境变迁史。我希望能看到中国学者写出类似这样的一本书,或许能全面地理解中国二千年王朝的变迁史。因为中国过去的历史,总是将王朝变迁一律归罪于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即使是政府有能力,但一二百年和平发展后,人口到了土地承载力的极限,一旦出现长期重大自然灾害,这个王朝无力应付,自然会在饥饿的民众压力下崩溃……

    我看过有网络文章中说,汉朝人口最多时六千万;三国志记载三国时只剩下八百万。几乎每个朝代更替时,都是大量人口丧失;土地荒芜,再重新分配。这里环境,在改朝更迭中起作用到底有多大?

    有人说,清朝之前的人口从未超过六千万(这说法不一),但清朝道光年间达到4亿人口(1834)。有文章说,这主要归功于从国外引进粮食品种,如土豆、红薯、木薯、玉米等高产作物,适合土水贫瘠的土地,这为中国人口数量级倍增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本书的阅读,使我再次强烈的意识到自己这些年读的书内容太狭窄了。我觉得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非功利的角度,他似乎有义务较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这是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来这个世界走一次,就天生有这个优越的条件,否则,他下次可以像佛教轮回说中那样,干脆投胎成猪就行了……

    其实了解更多一点,或许不是想象那么难,并不是要成为专家,若找一二百本不同学科的科普读物读上一遍,或许我们看待世界的目光就大不一样了……我刚刚发现,人文与社会译丛出版社有173册新翻译西方各领域新著,若能抽空通读一遍,那会长多少新见识啊……这本书就是这个系列中的一册。

    广泛的阅读,会使我们自己可了解其他人看问题的角度。就“爱国主义”话题,我最近看到了一些关于“爱国主义”一些名人的评论:

1: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塞缪尔‧约翰逊

2:爱国主义就是积极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并被杀。——勃特兰‧罗素

3:爱国主义是超越于原则之上的对于不动产的一种专横的崇拜。——-乔治‧简纳森

4:除非你把爱国主义从人类中驱逐出去,否则你将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宁静的世界。爱国主义是一种有害的、精神错乱的白痴形式。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乔治‧肖伯纳

5: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安卜罗斯‧皮尔斯

6:当爱国主义涉入认知领域时,是一个应该被扔出门外的混小子。——阿瑟‧叔本华

7: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爱国的,他们可以为少数牺牲多数。他们热爱他们坟墓的泥土,但他们对那种可以使他们的肉体生机勃勃的精神却毫无同情心。爱国主义是他们脑袋里的蛆。——亨利‧大卫梭罗

8:民族主义是我们的乱伦模式,是我们的偶像崇拜,是我们的疯狂。“爱国主义”是它的迷信崇拜。不必说,我所谓的“爱国主义”态度将自己的国家置于人道之上,置于正义与真理的原则之上。——埃里克‧弗罗姆

9:要让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应该可爱才行。——爱德蒙.柏克

10: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排斥对于其他人的爱国主义的理解。——伊丽莎白女王二世

11: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托马斯‧杰弗逊

12: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go-vern-ment侵犯。——托马斯‧潘恩

13:对祖国来说,没有比一切都满意的爱国者更可怕的敌人了。——涅克拉索夫

14: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列宁

15. 民族主义是一种幼稚病,是人类的麻风病——爱因斯坦

这些话是客观存在,不是编出来的。我们不必争议这些话是错是对。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走到了极端,就会走向反面——这是人类的常识。

    读书多一点好处是,看到与自己想法不一致甚至相反观点,仍然不会发急,平静听听,怪论见多了就不怪。

易引起大众强烈感情的力量,都是双面刃,运用起来,要特别小心。

这样从反面看问题,会使我们不易走极端——中医的人参,是不是很珍贵的食材?但你每天煮半斤人参,当菜吃时,会有什么结果?

我觉得民族主义是一付春药,体弱的人可以补一些,提神;但吃多了,会要命的。身体超级强壮的人,就不需大补;补多了,会有什么结果?会使人丧失本性的。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说的最中肯:

“我无意彻底排斥爱国主义观念,我知道它存在,并且我知道在当前争端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但是,我敢断言,一场伟大持久的战争,决不能仅仅靠这个原则来支撑,还必须有对利益或回报的预期。”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之一,就是他推动的中国式的改革开放,从来没有利用民族主义的情绪,而是实事求是,一件实事、一件实事老老实实地做出来的,低调做人做事做出来的。

只是同任何事情一样,我们读工作之外的书,亦是要实事求是,适中适当,量力而行的事。只要有这个多了解世界的意识,时间久了,读书多了,对世界了解自然会全面一点。

这本书选题大小适当,通过美国和南非这两个国家近现代二三百年的历史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变和最后环保意识兴起与行动,给我们一个较清晰的图像。



吴砺

2018.8.26



附《环境与历史:美国和南非驯化自然的比较》摘录:

“绿色问题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众和政府政策关注的前沿问题。当我们不顾一切地冲向第二个千年之末时,许多绿色问题仍然被看成是人类破坏能力的新近突然显现。然而,环境变迁的进程深深植根于过去。对危机的感知和应对这些危机的尝试同属于人类历史的核心内容,虽然可能曾被忽略。现在,从历史的视角来探讨当前的环境困境以及人类的应对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内最让人着迷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

正在兴起的环境史特别适合使用比较研究方法,它能打破政治、地理的界限和对相互关联的历史研究原始资料进行画地为牢式分割的学科分野。要探索人类经济和文化的生态影响,特别有收获的研究领域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 年席卷的那些地方。本书是在比较研究的框架中,从跨国家的环境角度尝试研究历史的第一批著作中的一本,具体而言,就是对美国和南非进行比较研究。P1

环境史致力于研究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各种对话,它关注的焦点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新视角是史学女神(克里奥)的新暖房,它认为人本身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游离于自然之外。正如克罗斯比所强调的,“人在是一个罗马天主教徒或资本家或其他什么之前,首先是一个生物体”( 1972xiii)。历史学的大多数其他分支学科不论涉及高层政治还是经常被遗忘的百姓,往往都只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环境史的出发点与这些分支学科的基本假设大不相同。用克罗农的话来说,“环境史就是这样一种历史,它把研究范围从人类制度(经济的、阶级的和性别的制度,政治组织,文化礼仪)扩大到给这些制度提供舞台的自然生态系统”。他进一步解释说,这种历史“必然要把一系列非人类的因素置于历史舞台的中心。而在此之前,这些因素即使出现在历史叙述中,通常也只处于历史分析的边缘位置”( 1983 vii)

尽管这个分支学科是新兴的,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但它在学术上仍有着深远的渊源,许多学科为它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包括历史地理学、人类生态学、边疆史、法国年鉴学派的“整体史”,以及关系不那么明显而自觉的非洲史和人类学。美国人通过对本国历史的研究促使美国的环境史研究名列前茅。最初,北美作者主要关注对自然的掠夺和自然保护运动的英雄般的崛起。他们热衷于研究自然资源政策及其保护制度和机构,热衷于研究诸如亨利·大卫,梭罗、约翰,缪尔、奥尔多,利奥波德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和活动家。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偶然,1因为环境史研究与1960 年代和1970 年代初现代环境运动兴起及环境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不过,这种形式的环境史仍然局限于已有的政治史、行政史和思想史的视角之中。

当美国历史编撰学影响南部非洲环境保护研究的时候,前大英帝国的环境史学家表明要反对这种“美国佬帝国主义”的表现。格罗夫(1994)考察了英国扩张激起的环境关注的悠久历史,指出这比美国作家乔治·珀金斯,马什那本很有影响的名著《人与自然》 (1864)(参见第三章)要早。这说明存在着一个跨国的、相互联系的、对相似的环境状况做出反应和思考的认识体系。

与此同时,环境史的研究范围也在其他令人兴奋的方向上扩展开来,其中大多数研究的是环境的历史而不是环境主义的历史。在当前相对凸显的内容,主要是在强大的、充满焦虑的现代环境主义驱使下,特别仔细地考察现代西方社会破坏环境的能力。一些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环境史著作探讨了自十五世纪末以来欧洲扩张造成的多方面的、全球性环境破坏,不过,它们把环境变化等同于环境损失。克罗斯比认为,殖民主义研究中一个有待开垦的领域就是研究环境变化,他强调生物生态因素在世界温带地区的欧洲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克罗斯比还指出,他所谓的由植物、动物和疾病组成的“生物旅行箱”在这场全面的景观替代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学者们不但以白人(及其非人类的盟友)如何控制自然界为研究重点,而且对生态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奇特行为如何影响人类社会越来越感兴趣。克罗斯比研究生态帝国主义的著作也是呼吁把自然界纳入历史解释中的一种尝试。对于迫切希望写出这种环境史而不是满足于写一个动物保留地、国家公园或环境保护运动著名人物的历史学家来说,这里是问题与挑战并存。无论是从字面理解还是从象征意义上讲,这都需要一个走出书斋的开放的研究取向。阐明自然界本身的变化不仅需要从历史学和社会科学训练中得到的分析工具,而且需要来自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工具——全方位的视野似乎需要拥有比普通科学家更多的技巧。掌握这些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完成的工作。但作为通才,历史学家能在讨论环境变化及其连续2性中把握住核心问题。


我们应该能对生态破坏的特征和程度做出一些评估。在目前的环境史研究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核心概念,那就是退化。然而,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改变本身从未静止过的自然界的构造。把所有变化看成衰退的批评都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即不论在什么经济或意识形态体系下,人类生存都具有合法性。区分退化(尤其是长期的)与变迁或转型(这是较少感情色彩的表述)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然界已被人类打上了深刻而复杂的烙印,要探求一种能得到承认、可以定义的自然很可能是徒劳无功的。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棘手的现实。其实,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稳定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可能更多是形而上学的而非实际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底线,企图描述环境变迁的特征就会更加困难。





吴砺

2018.8.26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