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抽象派大师——蒙德里安》(下)
巴黎期间他的作品仍同时在“现代艺术圈”与独立沙龙展出。为表明他在绘画上的新里程, 他简化了旧名拼音,从原来的“Mondriaan”删去第二个“a”字,成为现在众所皆知的“Mondrian”。现在, 蒙德里安转移到了立体主义,他的画作没有外在形式的改变却有内在逻辑的发展。多年来他一直试图从瞬间的感觉中去寻找他对于自然的全面印象,从立体派中,他突然发现了一种新语言和新方法,克服自然的表现又不违反自然本身的真实。立体主义讲究物体事实的明确客观,满足了蒙德里安素来追求真实地表现自然的渴望。他在1942 年的自传中也曾说明自己强烈地受到勒泽和毕加索的影响,立体主义的抽象表现形式与结构主宰了他的画面,颜色则减少为黄、褐、棕等中性色调。简明的意识使蒙德里安简化了自然形式的多元性,树木或砖房教堂成为了图案式I的象征。好比复杂的声音可以转化成七个音符,他要使物象由一个严谨的规律,转化成最简单的抽象符号,并成为形式语言,还要不断地使形式语言更加精简和纯净。这也证实了蒙德里安在艺术道路上“永远精进”的精神,使其风格不断地形而上。
渐渐的, 弯曲的线条、钝角和锐角都消失在他的构图里, 留下的只有水平和垂直线;而颜色种类更为减少,淡色系的蓝、粉红和褐色代替了中性的灰与棕。形式的角色仍重于颜色。蒙德里安1911 年的《姜瓶与静物·一一号》,在结构上姜瓶在整个画面的中央,而杯子、桌布和)9 等用品则各得其所地摆置在姜瓶的四周;同样的作品在1912 年时以立体派的方式重新表现出来, 题名《姜瓶与静物,二号》。在《姜瓶与静物,一号》里我们看见了各样静物仍保有其自然面貌,主要颜色为黄、褐、棕、绿等色系;到了《姜瓶与静物二号》时,这些物体已被抽象化, 他们不再是《姜瓶与静物,一号》里的角色, 而像是交响乐团中的成员围绕着主体(姜瓶)。他选择柔美的淡绿、粉红、淡黄色系表现,画面上呈现出交响乐般的和谐,极富音乐性。P032
1917 年 10月“风格派”正式成立,并由四位成员蒙德里安、都斯伯格、列克及胡札(Vilmos Huszar)合力创办《风格》杂志, 都斯伯格负责编务。 《风格》杂志致力于介绍发1 表与荷兰及蒙德里安有密切关联的“新造型主义”作品,在欧洲可说是一本前卫性的刊物,其艺术观念及表现最具影响力。他们的艺术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相结合, 并从许多事实来确认现象的概念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例如建筑上的抽象思考可呈现心灵与精神的具体设计, 科学也协助唤醒了现代人去衡量抽象语言的价值。这个抽象的概念对于时代的新意识有着巨大的影响。蒙德里安由 此七归纳产生了一个“抽象生活”概念以符合当代的生活特质与其艺术的精神性。他认为今日文明的人类已逐渐远离了自然事物,现实生活中改变的征兆使我们的生活愈来愈抽象,例如机械取代了许多自然的力量。蒙德里安和风格派的成员对艺术归纳了一个新的功能:它不再是掌握、保留或转化实质的外表,它必须给予新1世界一个抽象的视觉形式。-o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未来,而其现世的任务即是由他们的艺术作品, 为未来的人类指引一个和谐的新世界的新生活(即蒙德里安的乌托邦)。他们四入共同努力于“风格派”的建立,在1917 – 1919 年间其作品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例如蒙德里安、列克、都斯伯格在1917年初所作的一系列的色彩平面构成,都是源于风格派的理念所作的类似作品。
“风格派”也代表了一群艺术家与建筑师的团体,其原则是用图案式的语言来表现物体抽象的真实面貌。他们简化自然形象成为色面与线条用以达到抽象的目的(这与蒙德里安采取非具象的几何元素来构图有所不同),并偏爱立体主义的I简洁线条,他们还认为,色彩功能不在于装饰而在于协助空间的分隔。这个观念对于20世纪的现代建筑(如包浩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此时的蒙德里安也早已意识到立体主义并未继续发展自身展现的立体成果,也未朝向纯粹造型的目标迈进。于是,他扬弃了立体主义,再次革命了抽象画风。他1914 – 1915 年一系列的杰出作品《海堤与海》 (Pier and Ocean)即为证明。作品中蒙德里安以此为主题并非要表达浪潮拍堤或海洋律动,而是想展现海堤与海岸交会处的波浪景象。而海堤与1波浪的自然形体,被富有节奏感且相互交叠的水平或垂直线所取代。蒙德里安将自然形体简化成几何抽象的概念,使画面临界抽象的边缘。然而在画面上仍残有立体派的椭圆形构图味道, 他仍采取主题的向心发展, 在画布的四个角落几乎都不作画。早期这些水平或垂直线条之间的联系仍相当明显,但是发展到后来,尤其是1917 年的画作已完全脱离了起初的形式。他已从事物的偶发中利用简化的抽象形式去延伸了自然本质的壮丽景象。蒙德里安已不再受立体主义的引领而发展出自己的路线。,。他并非摒弃其既有的风格,而是不断I 地在追求自然本质的通则。P044
而蒙德里安更以“新造型主义”来指称他的几何抽象艺术的原则: “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系(自、灰、黑),这些l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互相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换言之, 即利用色面与线条安排抽象的造型,摒弃一切具象及再现的要素,偏重理智的思考,将规律的几何图形布置于画面上,除去一切感情成分。他反对使用曲线,崇拜直角美, 因为直角可让人静观事物内部的安宁,产生和谐与节奏,取代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如严酷矛盾的阶级社会)。
“新造型主义”亦是反映知识分子与艺术家对于未来世界的要求,原因在于:(一)因个人主义太过及缺乏高度的精神产生了许多不和谐现象,而人类的生活虽然充满了不平等的现象,但我们仍可借由真实本质的追求除去这些迷惑,避免社会阶级悲剧的发生,并将生活立于平衡之上,充满和谐与安宁,追求人类的福祉。(二)长久以来除了社会不平等的悲剧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推波助澜了荷兰新艺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动摇了旧时代的大众意识,粉碎了19世纪以来的乐观主义。过去人们对于工业文明的发展赞颂不已,如今文明的成果却成为大战毁灭世界的可怕工具。人们失去了安全感,心灵承受无比的恐惧, 即使是中立的荷兰仍免不了战争所带来的阴影。因此,风格派更萌生了乌邦托的美好想法。“新造型主义”即是因应此二项要求而生的最佳指导原则。
“新造型主义”的艺术是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因此艺术应该完全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建立和谐的画面,使我们的生活有规则可循,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是蒙德里安第一次使用绘画主导新的世界观,架构他令人心动的乌托邦;他对于未来的观点并非基于政治或社会的教条,而是在美学的经验上。他在风格派的信条中曾说: “未来的人类应该以艺术来铺路,建立新的世界观和创造新生活,经由真实的自然本质,将人类从悲剧的社会中释放出来。”他并且认为,惟有借由 单一的创作才能理解生活的单一性,摒除悲剧的发生, 因此艺术可以引导人类的生活,进入整体的和谐。而“新造型主义”不仅是荷兰新艺术的前驱,也是人类新生活方式的预示。P051
蒙德里安在此时开始离群索居, 专心从事新造型主义的创作。诸多作品由 水平与垂直的线条结构, 以及红、黄、蓝的明亮色彩组合成一个矩形抽象的和谐画面,表达和谐的理想。例如1921 年的《红、黄、蓝构成》(Composition with 图见1 Red,Yellow and Blue)延续了1917 年新造型主义的主张。这幅画有几个重要的特点:颜色与节奏感已凌驾几何结构,求得一个平衡与完全的安定;线条结构已超出了画布的界限,线条本身也较以往为粗,而其颜色也从黑色线条改为蓝灰色,更突显于红、黄、蓝、黑的色块, 这是蒙德里安的第一次尝试;红色开始被放置在画面左上方一个开放的区域中,用以主导整体, 而红色所处的区域左边没有界线,在视觉上有向外延伸的效果, 以此预示整个和谐系列的画作源于另一个存在的棋盘;最后,有些线条在中途就中断了,它们未被用作画面的分隔,而是表示不愿分隔的意愿、不重要部分的忽略和颜色的未决定性划分。P063
1930 年的《红、蓝、黄构成》 (Composition with Red,Blue and Yellow)为此时期的作品。在画作左侧被区隔成不等的三个方块,底部的一块着以蓝色;相对于蓝色的右上方,安排了一个两边没有边界区隔的红色平面,造成视觉延伸之感。整个画面并利用线条的粗细变化来控制平衡的构图。这时蒙德里安使用了基本的造型语言来传达一个新的以及原始的效果。又如《蓝与白的垂直构成》 (Vertical Com-position with Blue andWhite)作于1936 年。这一类两线条平行垂直的作品只有三件,在蒙德里安的创作里是属于特别的一类。而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在规格大小上高度是宽的两倍;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没有交点。乍看之下这类画作的原则好似违背了蒙德里安的作画方法,但真正的用意在于阐明除去绘画与生活中不平等的悲剧,这悲剧是由于一方压制了l另一方产生的。如此观念演绎在这幅画的构图上的意义是:垂直线(阳性象征)凌驾主宰了平行线(女性象征)造成的不平衡,阴与阳之间存在着宇宙的基本特质。P068
1940 年 9月,蒙德里安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来到了纽约,受到了许多仰慕者的欢迎。他立即结识了一群朋友如史威尼(Sweeney)、威坎德(Charmion von Wiegand)、弗利兹(Fritz Glarner)和卡罗(Carl Holty)等人。六十八岁的蒙德里安在初抵美国后,眼界与思想大开,对于他的创作产生莫大的影响。
纽约有着快节奏的新舞蹈、现代前卫的新艺术、紧凑忙碌的生活步调、自由热闹的休闲方式……这些都代表了新时代对过去专制政权的胜利。20世纪的精神在蒙德里安的眼中宛如一个大都会,而他体会到真正的现代艺术家应该认为大都会其实就是抽象生活的化身,这个化身比自然本质更加接近他,并且激发他强烈的美感。在大都会里, 自然已直接被人类的精神所控制, 例如在建筑中的几何平面和线条的比例与节奏,对于一个艺术家的意义更大于多变的自然。然而,在大都会里美的展现已经太过于数学化了,所以未来艺术的气质应该被培养,新造型主义的风格应该被建立。
大都会的精神与文明带给了蒙德里安前所未有的冲击,致使其作品也前所未有的明亮和具有高度的创造性。风格派和立体派时期的作品均可看见, 有许多不同的构图形式,从过去的经验中纽约有了新精神的延伸。此时期的作品中,作为界分的黑色线条,被彩色线条或断续的彩色色块所取代,使得巴黎时期沉稳且富有节奏的画风,转变为明快和戏剧性I的律动。蒙德里安鲜活的创造力被纽约的活力生气激发到最高点。
《百老汇爵士乐》 (Broadway Boogie – Woogie)是蒙德里安一生中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 时间为1942 -1943 年。画面的节奏取自于长短不同的矩形方块, 它们代表着音响频率的跳动。彩色线条与黄的主色取代了过去黑色界线构成的棋1盘式的画面,给人舒畅轻松的乐感。他的爵士乐利用绘画演奏出来,亦即使用造型艺术反映了音乐的时间性,作品比以前更充满音乐性。这是蒙德里安另一个新的发展。
《胜利爵士乐》 (Victory Boogie – Woogie)作于1943或1944 年,是蒙德里安在去世之前尚未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这是他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期望。他使用了菱形的画面,在线条与色块的数目上比《百老汇爵士乐》更多。而棋盘式的结构更为复杂,象征着纽约大都会的建筑与街道。
这两幅画反映了蒙德里安身处美国的现代经验,和使他1无法平息的熙来攘往的大都会生活。
在蒙德里安七十岁生日前夕(1942 年), 曾在华伦泰·杜德森画廊(Valentin Dudensing Gallery)举办了个人画展,1943 年的3月和4月又紧接着举办了两次近作展。同年,他搬到纽约市世界艺术活跃之区的“15 East 59th street”,在此创作了他最后的作品:《百老汇 爵士乐》和《胜利爵土乐》。1944 年 1月他在此寓所中被发现患有严重肺炎,并于2月1日去世, 当时蒙德里安将近七十二岁。P091
蒙德里安生性淡泊,毕生奉献于新艺术的发展,立志成为艺术家,追求人类更高的福祉。他一生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专制政权的不平等与战争的残酷使他更加洞悉了绘画的真正意义,毫不犹豫地勇往直前去推动绘画道路的发展。而1身为一个画家的目的,在于诠释各种现象之下的一般原则,那原则便是他的绘画主题:艺术家应根据一个自然的本质去创造一个立于自然本质之上的艺术。
蒙德里安的绘画生涯,从起初的海牙画派开始到 1917 年的作品,似乎一直被一些主题所限制,例如树、风车、磨坊或教堂,包括立体派时期的作品。虽然他试着去表达主题的多样风貌,但仍有很大的局限。不过,虽然他承袭了传统绘画的架构与设计, 但仍显示出他寻求简明与规则形式的特质。直到 1917 年以后,他的作品有了新的转变,跳出了风格派新造型主义的局限,整体和谐的节奏不被画布所限制而做无限的伸展。
从蒙德里安一再尝试的过程中,可归纳出蒙德里安在绘画上的几个里程碑: 《欧里近处的树林》(The Woods nearOele)结束了他在荷兰的有限时期,打开了对未来广阔的视野;风车、树与灯塔系列作品建构了简明、清晰的平衡画面; 《姜瓶与静物》 (Still Life with Gingerport)将物体从具象化转为抽象,作品开始具有音乐性;立体派构成作品如《海堤与海》 (Pier and Ocean),将物象转为简单的抽象符号并成为形式语言;整体系列的新造型主义风格,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予以几何图形的抽象排列, 例如 《构成》1 (Composition);最后,到了美国味浓厚的《百老汇爵士乐》(Broadway Boogie – Woogie),利用造型艺术的极限表达音乐的一刻,最亮丽的色彩风格宛如蒙德里安绘画事业最璀灿的火花。从本土写实主义到世界几何抽象形式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在蒙德里安的画作中看到他阶段性的努力与成就,而“永远精进”‘乃是他所秉持的一贯信念,其精神内涵更远超过了蒙德里安的绘画。他的作品为人类的绘画与生活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并非只是美学上的一个革命而已。
蒙德里安漫长而丰富的一生致力于寻求一种生活,它是一条没有犹豫或脱离常轨的直径,坚持想法,持续努力地寻求目标。当他在世时, 其作品除了风格派团体和少数相知的朋友认同外,他常常得不到支持, 甚至于孤独。世人对其作品缺乏理解也从未使他妥协;生活上的困厄,更难使他的创l作为五斗米而折腰。他追求和谐,视之为毕生的任务去实践它;这个追求揭示了蒙德里安绘画的意义,而其终生也成为这个追求的附属。他的一生平实且致力于他的工作,朝着目/蘇不断地建立自我的特质,而他的方法与作品都是本质上的一部分。从胆怯的努力到灿烂的成果, 凭着“永远精进”的精神,蒙德里安最后成就了他所要的画作与艺术。他从经验中所得的当代艺术乃是为了架构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解决艺术与生命的问题;他呈现了绘画的另一个功能,在画作中显示了新的艺术和新的世界观。他的艺术自清教徒主义出发,实践了艺术的净化, 借由抽象的语言形式,将绘画带进人类的生活里以启迪人性,这即是他的艺术的崇高目标。
蒙德里安对我们而言,是人类性灵的一位智者、导师与I 先锋。P106
家乡(Winterswijk)时期:传统的写实主义(1880 -1892 年)
立下画家的终生志向。为取得教师资格向父亲与叔父习画,之后并至魏伯弗尔特门下修课, 因而承袭了19世纪海牙画派的传统写实风格。 《黄昏》显示了他描写技巧的天分。
阿姆斯特丹时期:写实的风景画到新艺术的萌芽(1907 -1912年)
绘画生涯的第一个时期。开始接受学院派的正式训练,参加艺术团体“爱艺社”,并首次公开展览作品。曾以《静物》一作获奖,激励其成为专业画家的决心。往后致力于风景画作l写生,注意构图发展并独树一帜,开始突破传统路线。 《莱茵河上之屋》、《风车》为此期代表作。《红云》运用了色彩的平 图见第衡力量,孕育未来现代风格的潜在因子。1907 年以后,受荷兰新艺术主张与外来画派的影响,改变了绘画观念与技巧。《欧里近处的树林》着重线条和色彩的加强使人联想到蒙克 图的风格。 《红树》粗犷线条与对比色彩显示受到梵高影响。《坦堡的教堂》简化了物象, 色彩更富凝聚力,开始转向抽象结构。此外,思想上受通神论神秘主义影响,认为艺术应脱离自然形式, 呈现真实面貌,追求人与神的绝对境界。《红磨坊》、《姜瓶与静物·一号》显示人类的单:—性,脱离野图见第兽画风。新抽象艺术之新造型主义萌芽,蒙德里安成为荷兰新艺术领导人之一。
第一个巴黎时期:立体主义(1912 -1914 年)
绘画生涯的第二个时期。强烈受到毕加索和勃拉克立体派的影响,画风转移至立体主义的抽象表现形式。 《姜瓶与 图静物·二号》画中物体被抽象化,呈现柔美和谐画面,带有音乐性。 《红树》以立体主义的分析方法,从梵高风格转为二维空间里的立体表现,更加延伸立体派的精神,注重构图1 平衡与画作独立发展, 《椭圆构成》为典型代表。尔后又进一步发展成直线的几何符号,产生抽象节奏, 如《蓝色建筑物的正面》,被评为立体派的发扬者。
罗伦时期:风格派的新造型主义(1914 -1919 年)
绘画生涯的第三个时期。开始意识立体主义并未朝向纯粹造型的目标,故致力于“绘画中的新造型”理念发展。确立“风格派”原则,创造“新造型主义”语汇。扬弃立体主1义形式并走向风格派, 《海堤与海》系列将自然形体简化为几何抽象概念,为此期代表。 《构成》将构图发展至抽象的极限,为立体派画风的结束。 《色彩平面构成·三号》形式1与色彩相互作用,向离心发展,是第一幅以新造型主义为表现方式之作,并发明此后一生新的签名方式。
第二个巴黎时期:个人形式的新造型主义(1919 -1938 年)
绘画生涯的第四个时期。新造型主义进入另一个阶段性1的发展,在个人形式上又有新发现。以绘画基本元素(直线、直角、三原色)组成矩形抽象的和谐画面,颜色与节奏感超过了几何结构,求得平衡与安定。 《蓝与白的垂直构成》借由 图见第两条垂直线的相互平衡, 阐明除去不平等现象。此类画作极为少数。
伦敦时期:晦暗的过渡(1938-1940 年)
绘画生涯的第五个时期。早期仍延续了巴黎时期的画风,但后来因大战给予心情负面影响,使画风失去了原本明I亮色彩,黑色线条主宰了画面,令观者感到忧郁。在形式上有新的节奏产生。
纽约时期:新造型主义发展巅峰(1940 -1944 年)
绘画生涯的第六个时期。20世纪的都会精神带来了比巴黎时期更明亮与抽象的创造,反映了身处美国的现代经验。过去不同时期的作品主题在此成为新风格的延伸,呈现明快与戏剧性的律动, 画面 充满高度的音乐性。 《百老汇 爵士乐》用造型艺术表达音乐的时间性; 《胜利爵士乐》象征纽约都市的现代建筑与街道。 (陈玉珍撰文)P119”
吴砺
201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