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6|回复: 0

[散文] 《写实主义大师——库尔贝》(上)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8-7 14: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实主义大师——库尔贝》(上)


                         (一)


翻阅《写实主义大师——库尔贝》/何政广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8(世界名画家全集)。

这个十九世纪法国大画家(18191877)第一页上的自画像上,是一个嘴角含着我们二十世纪中国人熟悉的烟斗,络腮胡子,精神萎靡不振、看上去是十分忧伤和悲伤的典型青年艺术家的形象……他的面部虽然稍后仰,像目光是无神,向下,没有看任何人和事情,而是在想着自己的事情……

    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粗粗地翻看了最新一期《人物》周刊。有较长篇幅介绍中国过去二三十年一小批的街舞爱好者,十几年前他们回答人们梦想是什么时说:

   “没有梦想,能跳街舞就行。”

   “不停地跳,跳,跳……”

    二千多年来,中国人似乎终于有人像二十世纪的西方一样,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活着……我刚看过的这套丛书中的二三十位西方伟大的画家,几乎所有人都是绘画的狂热的爱好者……

    只有痴迷于一门技艺,人才有可能成为其中的出色的创造者啊……

    这本杂志有中国记者采访前苏联在哈萨克大草原深处的核试验场,那里经历过752场试验,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年流放过的地方。这文章写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的一个瞬间,与我要看的艺术家个体故事对比,令人感慨万千……

    翻完整本画册,我发现自己仅见过库尔贝的两幅画:《画家的画室》(18541855年)和《早安,库尔贝先生》,尤其前者,作为绘画艺术的门外汉,过去对其画面上一个祼体女模特儿,如此轻松地站在画家身上看画家创作,十分吃惊,而且画室中还有那么多的人……

现在知道,画家不可能拥有这样如此神殿一样大厅的画室,而且画室同时拥有这样不同阶层的人……这只能出自画家的想象和隐喻……

    这画室画面气势宏大,画家在指点江山,美人一旁观看,天下世界全在画家的画室中,右边还有古碑墙断壁,画室如茫茫的宇宙之中——这是画家自己对这一行业最高的赞美……

    而在《早安早安,库尔贝先生》中,画家画自己背着画架到乡下采风,与两位乡绅相互致礼,也充满着画家的对这职业的自豪感和浓烈的乡村生活气息,也曾让我印象深刻……

    我对这本库尔贝画册中的作品印象深刻,或许是因为画家被称为“写实主义大师”,他的裸体的女人体画面,就让人印象最深。《睡梦初醒》(1866年),《梦乡》(1866年)《女人与鹦鹉》,《海浪中的妇人》(1868年),画家全力描绘女人体,球形的乳房坚实饱满,或许是西方名画家最有性诱惑力和真实感的乳房画面……

    库尔贝的风景画,真是让我印象极为强烈,因为我第一次看到他这样强烈忬情的大自然画面……虽然现代的彩色照片,被众多大自然的爱好者,在自然各地美景捕获……但是,过去几百年西方油画家们的伟大的风景油画,却是像陈放了数百年的名酒,诗意永远都散发不完……

《法兰西伯爵领地的山谷》(1855年),这描画阳光一片绿色草地丘林中平和的沉积岩地层的断岩,阴影,少部分树林,散发出平和永恒绿色阳光的诗意……

1856年),这是一堵褐黄色的崖面,在阳光下倒映在浅水面画面,左右两侧都有部分阳光的阴影,很像美国大峡谷的风景,用现代摄影技术表现这一画面当然会很轻松,但是画家用油画出色的表现出来大自然的安详宁静的环境,真的太出色了……

《法兰克福的贵妇人》(18581859年),极成功地夕阳落到地平线以下,最后的回光返照树林中的金色的光芒在树林上的安详宁静……

《朱丽叶·库尔贝画像》(1844年),画家画的自己妹妹画像,让我想起了1979年出身的美国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仿佛是画中人重新投胎转世……

《春日发情的雄鹿之战》(1861年),《愉悦泉畔的林中獐鹿》(1866年),《溪边树阴》(1867年),等有现代彩色照片般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画家一系列的《海浪》和海景画面让人感动,这在云层和海浪变幻无常的景色,这是极难再现,画家作品相当的成功……

《浪》(1870年),乌云密布与暗蓝色的海面及白色的浪花,形成了大自然的宏大场面……

《日内瓦湖的夕阳》(1874年),是血色的黄昏,这是人类个体生命火光将熄灭前的最后时光的黄昏,气势磅礴,而让人悲痛……

画家的《蓝中花》(18621863年),《有花束的妇女头像》(18711872年)其色彩的绚丽,似乎达到了人类画家作品中的顶峰之一,似乎只有凡·高的花才能与相提并论……


(二)


看完这本画册后,我再到维普网上看关于库尔贝的文章。我吃惊地发现,按我们家乡的土话说,其实库尔贝是一个很“吊”的人,一个活宝,一个有趣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式的好出风头、千方百计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无法无天、叛逆型的、生命力强大的艺术家,尽管过去七十年的中国,曾把库尔贝作无产阶级的优秀画家……

卢岚写的《库尔贝先生,你好!》一文说:

“法国人对文学、艺术家都挺宽容,唯谈起库尔贝( G. Cour bet ) ,一百多年来,总是咬牙切齿的时候多。1990年代中期,博物馆从法国最著名的收藏家手中购得《世界之源》,一看,作者竟然又是他。去年底至今春,巴黎大皇宫举行‘库尔贝画展’,你好歹跑了一趟,那张天杀的《世界之源》总算没有展出。谢谢!甫进入展览馆,一室的库尔贝自画像扑面而来。《人与黑狗》《失望》《烟斗男人》《拉小提琴的人》《受伤者》《库尔贝先生,你好》⋯⋯都是他本人的尊容,你不曾见过一个画家如此的我、我、我,给自己留下那么多矫情而俗气的自画像。你想起瓦莱里的《水仙辞》,犯了自恋狂的水仙临流自鉴:

我的慧眼在这碧琉璃的霭霭深处,

窥见了我自己的秀颜的寒瓣凄迷。

刻薄?不,画家的自我为中心,早在19 世纪已成为话题。19世纪40 年代的十年间,他画了12幅自画像,还未计算某些作品的人物中,有他老人家在内。1855年举行个人画展,Du Camp 这样评述:“除了三四幅画⋯⋯所有作品都是库尔贝先生复制自己。‘库尔贝打招呼’、‘库尔贝走路’、‘库尔贝停下脚步’、‘库尔贝坐着’、‘库

尔贝死去’,到处库尔贝,永远库尔贝。”

“库尔贝属于有生之年已享盛名的幸运者,虽然总跟丑闻、炒作

分不开……却像毕加索,将周围的人、事变得荒芜,使人受不了,却

叫人难以抗拒。”

“库尔贝是极少数全心投入这场动乱的艺术家。享有盛名的米勒就拒绝参与。这样一个一哄而起,在公社后期将杜热丽皇宫和巴黎市政府一把火烧掉,将巴黎烧得烽火四起的疯狂分子的组织,你库尔贝跟他们做一块儿,有什么好捞的?公社断送了他的后半生和名声,葬送了他的画家生涯。但他逝世130周年的今天,法国还是给了他最高荣誉,在大皇宫展出他的作品。巴黎每一次举行回顾画展,无论古典派、印象派、抽象派,总不缺少新视觉。马蒂斯的单调、原始,被说成恬淡、平易;塞尚的画面挤塞,说成现代艺术的不可或缺;博特罗的肥肿难分,被视为民间艺术的童稚、幽默;米罗的点点画画——蛇状曲线?就看你能否换一种目光来看世界啦!总之,都可以说得山花灿烂。唯有库尔贝,作品展出来了,观众在门口排长龙,但报章的评论,画册上的文字,还在重复19 世纪的旧话。可见他将几代人都得罪光了!他被指为‘戴上假面具的天才’,‘19世纪最具挑衅性的画家之一’,‘颂扬丑陋’,‘使艺术堕落’,‘以一颗炮弹留在墙上的方法,在法国当代画派中占一个位置’。笔触粗鄙下流,目的是给‘人民’看,要跟学院派唱反调。《在奥南的下葬》是以超大作招摇。下葬?葬什么?画面阴沉,只黑白两色,人物太多,野心太大,企图与大卫的《拿破仑加冕》唱对台戏,还想在卢浮宫代替它的位置哩!《画家作坊》呢,绝对的自我为中心,他这个活宝不就端坐在画面的中央,提着画笔画他的故乡奥南,就像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中的创世主吗?他宣扬艺术面前一切事物平等,不就为将模特儿的任何部位,以‘现实’的手法画出,用下作来刺激欲望吗?那幅天杀的《世界之源》,你叫人家怎样挂出来?除了作者的色胆包天,有何艺术价值?

然而,像当年吵闹之后,作品还是展出来那样,一个多世纪以后,

大家依旧地嘟嘟哝哝,画展还是举办了。不展出库尔贝的作品,还搞

什么画展?《画家作坊》《爱尔兰姑娘》《发情期的鹿斗》《塞纳河畔的姑娘》等都见才气功力。他是第一个画城郊生活的画家,后来马尼画了《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画了《塞纳河岸》。也是他,第一个使用画刀绘画。如果要给他重新定位,新观念、新视觉、时代色彩等都是佐料。何况1990 年还出版了他的书信集,谈到他介入动乱时,心里充满矛盾。唯是你这个白痴,怎可以将‘旺多姆纪念碑’推倒!作为艺术家而破坏艺术,还算什么艺术家!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大败俄奥联军,将缴获的1200尊大炮熔铸成这根铜柱,上头有精美的战役场面的浮雕,柱顶上竖着拿破仑的塑像。它是拿破仑的象征,也是法国的象征。将法国的象征推倒,这不就发疯了?

库先生在历史风浪中迷途了,沉船了。倒碑者的罪名永远洗脱不

了,大家揪着他不放,作品的价值为此降低。但面对历史的长流,你

不难发现,历史经常迷途,而个人的迷途,一如历史的迷途,当历史

迷途,个人更容易迷途。没有文革,会有打砸抢的红卫兵吗?没有巴

黎公社,会有倒碑的库尔贝吗?

库尔贝也被惩罚够了。公社失败后,他剃掉大胡子企图逃亡,不遂。坐牢期间被禁止作画,要支付法庭费用,作品被偷,部分财产充

公,德国人在奥南洗劫了他的老家。更使他的老脸无处可搁的是,家

乡市政府拒绝他赠送的一座塑像。52 岁已胖成个酒桶,毛发胡子花白,一身一脸的丧气,泡在酒精里过日子。最后流亡瑞士。‘根据判决,如果我不付罚款,要坐牢五年或流亡三十年。’

梦想破灭后,他重新返回自己,写下了回忆和心声:‘在那些可怕的孤寂时刻,在生与死之间,你不自觉地返回到年轻时代,想起父母和朋友。’他审视了自己的过去,但还未来得及总结,1877 年逝世于瑞士。在‘人生学徒’这门课程上,他支付了太昂贵的学费。是历史潮流将他毁了。”



吴砺

2019.8.2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