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家神兽入笼时,已是立夏时节,万物至此皆长大,暑气微醺。生活就此重启年前的固定模式:晨6:30分送孩子入校后,将车停在凤凰山庄,步行登山至投子晓钟钟楼,每日往来总能遇到三三两两的行人,或登山运动者,或游玩赏景者,或进香拜佛之善男信女,途中倒也不孤寂。
今年首次登投子山,已然初夏之时,晨风徐徐吹过,尚有些许微凉,空气中夹杂着金银花、樟树花以及一些不知名野花的香味,深深吸一口,沁入肺腑,令人惬意至极。行至半山腰处,偶然瞥见路旁草丛中一片红通通的,凑近一看,果真是藨(pāo)儿,颗粒饱满透红,十分馋人,于是沿登山途中边摘边吃,美美地饱食一顿。路过的行客问我,这蛇蒙子能吃么。我笑到,这并非蛇蒙子,是藨儿,我们山里娃从小当零食吃的。眼见大片大片熟透的藨儿,无法一一填入腹中,又不忍放弃,随手拔一根野麦草,串起个“藨儿串子”,也串起一串串儿时的记忆……
生于七零年代的山里孩子,物质生活相当贫乏,但因家长专心务农,无暇问及孩子的完全放养模式,使我们童年充满欢笑、乐趣无穷。那时,零食是我们同代山里娃不曾知晓的一个生词,广袤的大自然以及物产丰富的大山总给你惊喜,每年四五月间,正是山花烂漫野果成熟的季节,其中最可口就是我们称之为藨儿的。“藨儿”——蓬蘽【英文名】Fruit of Greywhitehair Raspberry【别名】陵蘽、阴蘽、割田藨、寒莓、寒藨。据《本草拾遗》:蓬蘽(Lěi),其类有三种,四月熟,甘美如覆盆子者是也,余不堪入药。今人取茅莓当覆盆误矣。 童年的伙伴总喜欢成群结队玩,一切可以采食的野果都成为我们零食,沟渠堤坝、田埂地头不仅是自由撒欢的天堂,更是采摘藨儿的乐园。村前屋后、坡上山下、崖边塘拐,每一处长有藨儿的地方,都不会被我们遗漏,弯着腰撅着屁股,小脑袋伸进藨儿丛中,滴溜溜转的眼睛,不会放过每一个成熟的藨儿。每次摘到藨儿后,伙伴们相互比较,神气地炫耀着谁摘得个大,谁摘得最多。有的孩子喜欢慢慢品尝,扯一根野麦草串成个藨儿串;有的孩子馋得口水滴,眼睛又尖,刚瞥见藨儿丛中一点红,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摘入口,零点零一秒之前藨儿还长在枝头,零点零一秒之后就进了五脏庙;大一些孩子霸道的强行分配着藨儿地的采摘权,一般和他关系好的都能分到果大味美的地儿,其他孩子自是敢怒不敢言,只好屈从。
无忧的孩子们对吃拥有完美天赋,还有孜孜不倦地追求,对什么形状的藨儿甘甜、什么形状鲜美、什么形状酸、什么形状淡味,一目了然于心。一些口感鲜甜的藨儿丛,一天中要被来来回回扒拉无数回,往往你刚刚找一遍,我又来寻一回。橘黄的藨儿等不到红透就被摘掉,想吃到一两颗熟透的藨儿,那需要相当好运气,大人们笑骂道:好七的伢节,喉咙眼里伸毛爪,狗窝里搁不住剩馒头,等不到老爷上堂。在远去的旧日时光里,有一群孩子把野果当零食吃着长大,将童年的足迹印满了山坡草地,将欢快的笑声洒满家乡的山山水水。
我从小怕酸,在吃藨儿的季节里,村庄周围所有藨儿丛,经历小伙伴瞪圆眼睛N+N次紧密梳理后,白天根本就摘不到甘甜熟透的藨儿,好在藨儿在阳光的日照下最容易成熟,几乎经过一夜就由黄变红了。于是,我在夜晚入睡前央求母亲:妈,明早我不烧锅,去摘藨儿。有时母亲拗不过干黄瘦小的馋嘴小女儿可怜巴巴的眼神,点头应允,我满怀着对美味零食的狂热追求进入梦乡,梦中有大片熟透的藨儿待我采摘,我贪婪的采摘,心满意足的饱食着,眉开眼笑。第二天早上醒来,枕头上一大块口水的印记。于是,一个蓬头垢面的黄毛丫头,踏着晨曦出门,撒开脚丫子奔向美味“零食”的产地,一路上,抖落了满地草尖上晶莹的露珠…… 本帖最后由 许小凡 于 2020-5-15 15:0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