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重阳节当天,我与几位好友两次登山,上午只在佛塔处逗留,下午相约登顶,来来往往的人群如潮涌,眼见众人大包小包,手提肩背饮水食物等补给。投子晓钟乃桐城老八景之一,投子寺后的山顶则是鸟瞰小城全景的不二之地,登上山顶果然人头攒动,有家族亲友团、单位组织、社会团体、还有歌友票友,亭子里人满为患,已无立足之地,有人席地而坐,还有人带来了地毯铺在地上,吃的喝的一应俱全,全然就是一顿惬意的露天野餐。其间,有人将喝完的空塑料瓶随手掷向路边草丛,那行为看起来十分刺眼,与华丽时尚的外表极其不符,亦与山顶无限风光格格不入。
好友玲儿,一位漂亮的云南姑娘、贤惠的桐城媳妇,附我耳边小声嘀咕:“这些人都不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下山吗?桐城不是文都吗?这也有点太不文明了哈。”面对她这样每次登山都背包,走时除了脚印啥也不留的人,如此灵魂一问,我顿觉脸上发烧:“呃……你说的对,文都是我们小城的文化底蕴,但也不对,咱不也得允许极少数、个别人欠缺素养,这也算正常吧……”其实说这话时,明显感到自己底气不足。玲儿环顾四周:看样子,不自觉的人还真不是极少数哦,要不,我们下周日再抽时间上来看看,带几只袋子上来,如果真的有垃圾,咱就做一回志愿者,好不好?我立即赞同她的提议。
一周后,11月1日下午,玲儿群呼大家:下午四点前送孩子入学、尔后登山,姐妹们有约的么?我恰巧空闲,就立即回应,前往投子山途中巧遇燕儿,三人自德柏庵处步行,登山至顶,映入眼帘的,不只是一览群山小的无限风光,还有草丛里、树丛里、行道边遍地垃圾,就连凉亭里座椅上都堆满了食品包装盒、袋,空塑料瓶、牛奶瓶比比皆是,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狼藉,五花八门的垃圾令人不忍直视。最令人恼火、又让人揪心的是,居然还有许多烟盒,这秋季野火抽烟用火,往往就是防不胜防的火灾隐患。因我的左手受伤吊了绷带,除了拿手机给她们拍拍照,发发牢骚,也只能看着她们俩忙活,一小时后,整整清理了三袋子白色垃圾,眼见天色渐晚,我叫住了还在草丛捡拾垃圾的她们,转而下山,她俩在下山的途中,还是一边走路,一边用眼光搜索路边草丛中空瓶子,随手捡拾带走。
当前,我市已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正式提名,三年来,桐城各界人士、包括环卫工人、公安交警、城建执法、党群社区工作人员都为此目标付出辛勤的汗水,为了这个城市质的提升而努力!然而,总有一些人,行为有失文明,素养有所欠缺!随着投子山逐渐成为小城居民休闲运动的最佳场所,我想,应该有许多市民都希望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能引起重视,顺应民意,契机而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建议在投子山道路两侧安置垃圾桶,定期安排环卫车上山处理垃圾,尽早尽快杜绝此种现象蔓延!
身为一名桐城人,桐城即是我的家,在此倡议每一位桐城市民:文明从手上开始,文明从脚下起步,文明于心,素养于行。随手一丢,丢掉的不仅是垃圾,还有文明;其实,我们所缺的,不是垃圾桶,而是个人素养!
(清洁后的投子山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