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家全集:安格尔》(上)
翻阅《世界名画家全集:安格尔》尔/韩雪岩著,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6(世界名画家全集)
看了这本画册,我才知道那张国内十分流行的名画《泉》的原创者,是法国画家安格尔(1780~1867年)。这张全裸少女双手在左肩上托起罐口朝下流水的水罐的名画,被印在陶瓷上,多是贴在中国浴室的墙面上。
这是中国十分罕见的能公开印刷的人体画,可见有特别之处。
看到安格尔《接见阿加门农使者们的阿喀琉斯,1801年》,不由感叹自古艺术家出少年,才二十一岁,就画出这样接近完美的画面!这就是天赋技能。
《拿破仑肖像,1804年》,这幅肖像画作品,已经接近完善了。
《帝座上的拿破仑,1806年》,画面上衣服细节高度精细,像是现代彩色照片一样的细节,让我感到吃惊——油画那么粗泥巴一样的颜料,怎么能将色彩鲜艳夺目细节画出来?
《大宫女,1814年》,画家为了美感,竟然没有按照人体真实的比例画出来,这让我吃了一惊:中国人物画是随心所欲,洋画家竟然也有人这么干!
安格尔的历史画卷,很精美,但是都太做作,缺乏真实性。
安格尔的人物肖像画作品,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最深刻的肖像画,是作者的自画像,画出一个很神气的男人,绝对的相信自己是天下第一的画家的形象。
但是,我也不太喜欢画家画的女人肖像画,色彩艳丽有些过头,是加了太多糖的鲜牛奶。
安格尔的素描作品,比他的肖像画还要神气,尤其是《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811年》,素描中的这个帕格尼尼,真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人们传说中的神。
显然,安格尔无比热爱画年轻的女人裸体画。他的《维纳斯,1822年》,仿提香的画面。几乎所有爱画女人体的西方大画家,都是要仿提香睡着维纳斯名画,画上一张。
伟大的艺术家,总是要弄出来自己的创新模式,弄出自己特色作品。他们通常都是蔑视当代同行所有的人,同样也是蔑视古人的艺术家绝大部份!
吴砺
2021.7.7
附二 《世界名画家全集:安格尔》摘录:
勾勒出19世纪法国绘画大师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 – 1867 年)的艺术容貌,对于任何美术史家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不仅对他的艺术风格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流派名称加以限定,而且其复杂的绘画观念也自成体系。有人将安格尔纳入古典主义画家的范围,就如安格尔本人一直宣称的那样,而有人却发现安格尔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质是如此突出,以至于必须将他归入安格尔本人终身激烈批评的浪漫派的范围。
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大师大卫的弟子,虽然并不是大卫最心爱的学生,却是大卫成就的最大继承者。然而,安格尔的绘画作品表明他最终背离了大卫所尊奉的若干艺术准则。这种创新的幅度是如此之大,以至从根本上改变了新古典主义的造型语言。这背后隐含的是一种全新的艺术理念和体察世界的方式,与大卫的艺术风格貌合神离。表面的艺术语言的古典主义性格,使安格尔晚年终于成为了学院派的领袖和神主,他的绘画仿佛被赋予了“卡里斯玛”的通灵性,年轻的画家只要祭起安格尔的旗帜,就如同具有了古典主义的教养和气质。可对于革新的前卫艺术家来说,安格尔同样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是彻底击垮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绘画的先行者。
19世纪也是艺术思想与绘画流派更迭变幻的时代,然而安格尔没有受到进化论和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他顽强而近乎悲壮地坚持着传统的美的理想,紧紧抓住远遁的古典大师的亡灵,构建着自己独特的心灵家园。他对新兴的浪漫主义的反对,狂热而执着,仿佛一阵阵呐喊就可以营造一座城堡。在那里,他的艺术永恒而崇高,任何接近世俗题材都应该得到足够的轻蔑。
安格尔的艺术是静谧而高雅的。当我们长时间伫立在那些优雅的画作面前时,我们浮躁的心灵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安格尔笔下的众生相,具有了穿透时间维度的尊严和神韵,足以让现代的画家感慨,斯人已逝,风采难再追觅。名垂画史一这个伟大的目标——安格尔始终没有怀疑过,尽管走过这般风雨历程是如此艰难,但荆棘密布的艺术旅途上,安格尔以自己独特的姿态留下了巍峨的背影,和纪念碑式的成就。安格尔本人足以担当“绘画史上最伟大的色彩大师之一”这个称誉。P00
画家的少年时期及命运的改变
让·奥古斯都,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Ingres),1780 年出生于法国南部的蒙托邦市(Montauban)近郊。父亲约瑟夫,安格尔(Joseph Ingres)是市里著名的装饰雕刻师和建筑设计师,同时也是绘画教授,并入选为蒙托邦皇家美术院院士。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对音乐同样怀有浓厚的兴趣。尽管他在这两方面的造诣都很平平,但是无疑对儿子艺术兴趣的培养有着深厚的陶养作用。安格尔的母亲安娜(Anna Ingres)是一位宫廷假发师的女儿。他们一共生育了五个子女,而多米尼克是家庭里的长子,父母对他有着很深的期望。6岁时,安格尔就在父亲的教诲下,一边学习绘画,一边学习小提琴。幼小的安格尔异常懂事,为了不辜负父亲的心愿,他成了一个勤奋的好学生。9岁时他开始接受正规的石膏素描训练,这一年他画的第一幅头像就充分地表现出其在素描方面的卓越天分。1 1岁时,安格尔进入图卢兹绘画雕刻建筑学院(Ecole superieure desBeaux-Arts de Toulouse)学习绘画与雕刻。他的启蒙老师(如果不算他父亲的话)是该学院中的画家罗克(Roque)和雕刻家德维岗(Devi Kong),他在此时期训练而成的扎实的绘画基础,以及显现出的不同凡响的造型能力,一半是出于他自己的刻苦,一半是出于先天的禀赋。
在安格尔的少年时代,父亲对他前途的培养有着明晰的方向。虽然老安格尔对音乐的沉迷并不亚于绘画,却没有使他试图将儿子教育成为音乐家,安格尔回忆这段时间时说:“自少年时代起,大人就把红蜡笔放在我的手里。我的父亲既是音乐家又是画家,他想把我培养成画家,教我音乐只是为了消遣,这位杰出的人物给了我一个大厚纸夹,其中有三、四百张铜版复制的拉斐尔(Raffaello Sanz0 1483 – 1520)、提香(TizianoVecelli0 1478 – 1576)、柯列乔(Antonio AuegridaCorreggio1489 – 1534)。鲁本斯(Rukens Reter Paul 1577 –1640)、泰纳(WilliamTurner 1775 – 1851), 华托(Jean Antoine Wattean 1684 –1721)和布歇(Francois Boucher 1703 – 1770)的作品,那儿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一切。”不过,音乐的意义之于安格尔,却远非消遣那样简单。安格尔终身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安格尔的音乐造诣也不是娱乐水平能够框限的。他在14岁时就能够担任图卢兹剧院交响乐团的第二小提琴手。他在这一职司上工作了两年时间。虽然他进入乐团的目的是为了贴补日渐拮据的蒙境,但他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却对他的绘画艺术存在着某种潜在的重要影响。
他曾经认真地说:“我始终怀着同样的激动和同样的热情崇拜格里格、海顿、贝多芬和莫扎特——我们音乐中的拉斐尔。”事实上,在安格尔的观念中,音乐不仅仅起到了让人精神愉悦的欣赏作用,音乐还同古典主义式的教养与风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对音乐的喜爱和深刻认识,使安格尔将音乐上的修养融合到自己的绘画艺术中,因此,他的绘画作品总是拥有流畅明晰的轮廓和优雅舒缓的节奏感,正如小提琴奏出的旋律一样美妙而纯净。
少年安格尔坚定地走上古典主义的绘画道路可谓偶然。在图卢兹学习期间,他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看到了老师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带回来的拉斐尔的《椅中圣母》的复制品,这件事拉开了安格尔作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中坚力量的序幕。拉斐尔艺术的优美与典雅瞬间就征服了安格尔,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我见到老师从佛罗伦萨带回《椅中圣母》的摹本时,我顿开茅塞,拉斐尔给我打开了眼界,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个印象决定了我今后的命运,它充实了我的生活。”这是安格尔崇拜拉斐尔艺术风格的缘起。并且这种强烈的敬仰贯穿了其艺术生涯的始终,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没能够和拉斐尔生于同一时代,是一个遗憾,他本人亦是个不幸者,安格尔充满激情地想象:“只有一种假设,即如果在三百年前,我很可能成为他事实上的弟子的!”
不过图卢兹并非学习拉斐尔艺术的理想地方。1770 年前后由于埃库拉努姆(Aikula Kalehe)和庞培(Pompeii)的发掘,艺术家突然接二连三地发现许多新的灵感源泉,从而引出了新古典主义运动。在刚刚兴起的新古典绘画中,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 Louis David1748 – 1825)是唯一把激情的价值和现实的价值注入流派,并使之完善的人。他的画室也建在当时西方艺术的中心——巴黎。从“太阳王”路易十四(Roi Soleil, Louis XIV)时期开始的对巴黎的建设,也使这座繁荣而充满活力的首都与偏僻落后的外省,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因此,安格尔离开家乡,踏上前往巴黎的学习之路就是势在必行的了。
进入大卫画室学习新古典主义艺术与在巴黎的早期生活
1797年,17岁的安格尔凭借大卫弟子格罗(Baron Antoine JeanGros,1771 – 1835)的介绍,顺利地进入了大卫画室。大卫是一名严肃的老师,对安格尔的严格要求使他的绘画造型形成了稳定的古典风貌。在这里,安格尔的素描才华获得了充分的施展,因为大卫总是强调素描的重要性和严谨性。而大卫的艺术观念同样被青年安格尔奉为准则,他说:“大卫是我们伟大的导师,他恢复了法兰西艺术。他的《荷加斯兄弟的宣誓》和《萨宾妇女的调停》都是杰作。大卫教会我稳固地让人体的双脚站住,使头部正确地安置在肩上。我和他一样,认真研究了赫鸠娄恩与庞培的绘画。”的确,安格尔绘画表现出的清晰而准确的线条,稳固而恒定的构图,微妙而素朴的光影,以及画面洋溢出的优雅氛围,都显示出大卫的绘画理念。
1799年 10月, 安格尔转 入巴黎美术学校(Cole nationalesup巨 rieure des beaux-arts-ENSBA,Paris),但仍然是大卫的学生。入学仅3个月,他就以第一幅人体素描在评比中获奖。1800 年 3月,他又以油画《辛辛纳图接见元老院代表》)在罗马奖学金竞赛中获得第二名;而这些只不过是他以古罗马战争故事为题材进行创作而屡获大奖的开始而已,他的学习成绩是如此优异,以至于被政府免除了服兵役的义务。1801 年,他创作的油画作品《接见阿伽门农使者们的阿喀琉斯》获得了罗马大奖,这也使安格尔具有了公费出国到 罗马法兰西美术学院(Ecole de beauxarts,Roman)进修的资格,并成为这所学院的领补贴金者。这幅画作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粗暴、武断、狂妄的阿伽门农是希腊方面的主帅,在攻克了特洛伊附近和它联盟的一些城市后分战利品时,一个叫做克律塞伊斯的女俘虏被分给了阿伽门农,她是阿波罗神的祭司克律塞斯的女儿,于是克律塞斯便乞求阿波罗,要他设法折磨希腊人,直到他们被迫放出他的女儿。阿波罗答应了他的要求,把瘟疫降到希腊人的军营中,在希腊人讨论如何平息神的愤怒的会上,阿伽门农被迫允许放走克律塞伊斯,但要阿喀琉斯把自己分得的另一女俘也是他的恋人布里塞伊斯转让给他,两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阿喀琉斯作了让步,但立即声称不再参加作战。这后来给希腊军队造成了很大灾难和不幸。因为阿喀琉斯是希腊人最强壮的武士。面对希腊人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阿伽门农悔恨万分,派了说客去乞求阿喀琉斯的原谅,请他回来,并允诺把布里塞伊斯还给他。阿喀琉斯根本不理会,因为骄傲的阿喀琉斯的尊严比一个俘虏重要的多。安格尔刻画的就是阿伽门农使者抵达阿喀琉斯营帐的场景。
毫无疑问,这幅作品的风格还在大卫的影响之下。人物造型的雕塑感很强,但却比正统的学院派风格更加柔和、轻盈,情感的表达不是慷慨激昂的,而是拥有了一种抒情诗般的情调,其宁静和谐足以让人联想起静穆文雅的古典主义大师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 – 1665)。阿伽门农的使者满脸愧疚,而阿喀琉斯表现出了胜利的微笑,他那狂风暴雨般的急躁性格不见了,如同头戴月桂花冠朗诵的行吟诗人,年轻而俊美,手中的竖琴仿佛为其心中的得意弹奏出了欢愉的音调。这幅作品是如此杰出,以至获得了英国雕刻家弗拉克斯曼( Flaxman)略显夸张的赞扬:“我在巴黎没有看到什么更美的作品!”
1801年,安格尔的这次得奖并没有实现其期待已久的罗马之行。由于学院的奖学金无法及时发放,安格尔的意大利留学之行竟然耽搁了长达五年之久。安格尔这五年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他依靠画素描和书籍插图来维持生活。并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临摹罗浮宫中的古希腊罗马作品和帝国图书馆中的复制品上,那里的铜版画对他的绘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他还在修依斯(Sirius)的画室里画模特。这一时期,他和法官助理弗雷斯蒂埃一家交往甚密,对弗雷斯蒂埃的女儿产生了爱慕之情,并与她缔结了婚约。这段经历促使了素描群像《弗雷斯蒂埃一家》的诞生。不过这段感情并没有完美的结果。安格尔对此事记忆犹新:“在一个美妙的晚上——这是我们分手的那个晚上——围绕我对艺术的一些观点她与我发生了争论,并开始反对我的见解。对于我来说这是个预兆,我终于和她分手了。合法的婚姻似乎就在罗马等待着我。”1807 年安格尔与弗雷斯蒂埃小姐解除了婚约。
1803年前后。以拿破仑为首的执政府通过三年的经济、政治调整,以及对外战争的频繁胜利,使法国达到了全面的强盛。这也使拿破仑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鼎盛。尽管拿破仑的政策逐渐走向保守,但民族主义思潮掀起了这些高卢后裔的狂热情绪,很多艺术家为这种局面鼓舞,以拿破仑及其事迹为主题创作了众多的艺术作品。他的老师大卫画了《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安格尔也画了《拿破仑肖像》。这是一幅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具有博学的甚至文物研究的性质。而它的风格正是大卫1800 年以后所鼓励的针对“古风”画技巧做深入研究的产物。这幅作品参考了北欧前期透视的绘画。在作品中,年轻的拿破仑嘴角有些紧张的撇着,显示出他坚韧与强势的性格特征。右手的食指正轻叩着文件,似乎又在策划另一场光荣的胜利,地面略显倾斜而不自然。塔楼和三角墙延伸向不相容的诸消失点。肌理和反光刻画得极为强烈,拿破仑精致的衣饰,桌椅布料毛茸茸的质感,金色饰物和绣花上的闪光,丝袜清晰的折痕,具有了凡,埃克(Van Eyck)式的写实主义意味。而从窗口望去,远处景象的宁静与神秘又为作品平添了一份浪漫主义的色彩。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这幅画同大卫的作品《书房里的拿破仑》几乎如出一辙,这是安格尔对大卫艺术传统认真研摩的生动例证。但与大卫以宏大场景的精心描绘而闻名不同,这一时期的安格尔刚刚出名的缘由来自他在肖像画领域的逐渐成熟,1805 年他先后画下了《卡洛琳,里维耶小姐像》、《里维耶夫人像》和《里维耶肖像》等人物画。《卡洛琳·里维耶小姐像》完美地体现了安格尔对理想美的执着追求。画中主角的衣饰华贵而优雅,既显示出其优越的家境,也说明了她对衣着的考究和品位。嘴和下巴之间的距离被刻意地缩短了,两个眼睛被拉宽了,这使里维耶小姐显得楚楚动人,清纯而高贵,让观者对她的美丽容貌产生了无限怜爱的感觉,而不觉得这是画家技术上的失误。她的长手套在肘部显得异常宽松,华贵的围饰轻盈地绕过她略微单薄的身体,右手轻松地垂在身体旁边,左手却似乎紧张似的握着,细密地针脚与鲜明的棕黄色,共同传递出一种年轻女子对精致与时髦的爱好。朦胧的雾霭,幽静的湖水,远处耸立的教堂仿佛鸣起阵阵回归家园的呼声。人与自然的宁静和谐是本幅画最明显的主题。
但与以上作品相比,1804 年安格尔以冷静笔触描绘的自己青年时期的肖像更具有观赏性。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严肃、诚恳、热情、倔强的安格尔,这仿佛预示了安格尔在未来日子里,在与以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 – 1863)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艺术进行论争时,他毫不妥协的性格原因。而恰恰是这种对自己艺术使命的毫不怀疑与动摇,这种性格上的坚强与深沉的热情,造就了这位学院派的最后的大师。不过,执着者注定饱受挫折,1806 年的安格尔就遇到了其绘画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P017
安格尔的婚姻与罗马岁月中的重要历史画
对安格尔这样性格倔强的人来说,与人平易的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脾气暴躁,固执己见,这从第一次恋爱经过,以及与艺术同行们的激烈争吵中表现得非常充分。他总是对与他意见不合的人恶语相加,一件小事就可以轻易地激怒他,克制情绪对安格尔来说似乎特别困难,荒诞的成语和侮辱性的词句随时会从他的舌头上飞出去。他的暴怒经常根绝了最能宽容他的友人。朋友们经常评价说:“一切都应当原谅他,这是位天才,他有着一颗赤诚的心,同时他又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幸运的是,他的婚姻生活却堪称完美。在罗马与未婚妻弗雷斯蒂埃小姐解除婚约后,1813 年他在罗马与女帽商玛德莱娜,夏佩尔( MadeleineChapelle)喜结秦晋之好。正是这位贤惠的妻子陪伴和支持着安格尔走上了法国绘画大师的道路。安格尔第一次看见她是在尼禄墓地的附近。这位妇人是自我牺牲的典范,是安格尔生活的安慰。安格尔称她为“最妩媚和最受人尊敬的女人”。他们在一起总感到很幸福,温暖的家庭是安格;一生中唯一彻底的安慰。
但除了婚姻生活令人满意外,安格尔的生活仍处于窘境之中,令人感到焦虑的不仅仅是法国舆论界对其绘画风格的忽视,还有自身生活的贫困。他不得不依靠给人画肖像来维持家庭的日常支出。这让安格尔倍感屈辱。当赞助人将他称为肖像画家时,他就会暴跳如雷。因为从学院派的标准和虚荣心出发, 肖像画家总是屈从于世俗的,唯有历史画家才具有崇高的地位。但 17世纪法国对历史画的定义却是含糊的。学院派经常把神话故事、圣经题材和描画真实历史事件的创作,统称为“历史画”。安格尔自诩为历史画家。极端轻视风俗画和风景画,而他坚信自己属于历史画家的理由来自他对古希腊罗马艺术坚持不懈地探索。甚至固执地认为只有他这样的少数画家才配得上历史画家的称号。他反对大多数现代画家都把自己称作历史画家,认为应当打消他们这种自负感。在安格尔的视野中,历史画家是描写英雄行为的画家,而这些崇高的行为只有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历史中才能找到。也只有反映这些行为,画家才能够在表现裸体的和着衣的人体方面显示自己的才能。所有其他时代只给人以典型题材作画的可能。不过充满悖论的是,使他在意大利名声大噪的恰恰是他不愿引以为傲的肖像画,那也是他最擅长的,其精美程度以至于其论敌都不得不献上赞美性的语言。而他的历史画总是饱受批评,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吴砺
20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