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钢琴家》(二)
但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不是钢琴家。他是古钢琴和大键琴的大师,弹希尔伯曼的钢琴时的触键想必是大键琴式的。1747 年的希尔伯曼钢琴同我们今天的钢琴当然相去甚远,联动装置轻,传送力弱;但是肯定具备前所未有的宽广的力度变化。而巴赫不是能充分发挥其潜力的最佳人选。巴赫的键盘风格自然建立在他年轻时学习的乐器上;弹琴时手指弯曲,贴住琴键。据最早的巴赫传记作者约翰。尼古拉斯。福克尔记录:“据说巴赫弹琴十分轻巧,手指动作小得几乎看不出来,只有第一个关节节在动。手始终保持圆形,即使弹最难的经过句时,也是如此。手指很少抬离琴键,不比弹颤音时高。一个手指工作时,其他手指安静地保持原状。”这种安静延伸到他坐在琴旁的姿势。“他的身体的其他部分更不参与弹奏,不像许多手不够轻巧的人那样晃动身体。”我们从巴赫写的键盘音乐中也能猜测到他本人的演奏,手和手指完全独立。有福克尔为证:“他的手指都同样有力,同样听从使唤,因此不仅和弦和所有快速跑句弹起来从容纤巧,单音和双音的颤音也一样从容纤巧。”他显然是从小学习的那些乐器的绝对主宰,我们能够想象他的音乐修养。他曾经对一个朋友说,他相信自己能够视奏任何乐谱。可惜钢琴来得太晚,亨德尔和斯卡拉蒂也都已进入暮年。大键琴、古钢琴和管风琴是这三位巨人的乐器。
意大利发明了钢琴以后,很快便把它忘记。钢琴制造转入欧洲的其他地方。1759 年,法国有一则广告,称钢琴为“新发明的一种大键琴,叫作piano eforte”。塞巴斯蒂安。埃拉尔是法国第一个伟大的钢琴制造师(始于1777 年),他造的钢琴是最好的,直到 1807 年伊格纳茨。普莱耶尔开始同他竞争。维吉尼亚。普莱曾茨在《古代音乐》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早在1763 年已有人在维也纳弹过钢琴。此人并无名气,叫作约翰,巴蒂斯特。在英国,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见图2)是第一个公开举行独奏会的知名音乐家,虽然此前人们已知道钢琴,也已有人公开演奏过。伦敦最早提到这一乐器是在1767 年 5月15日,是一位名叫布里克勒的小姐在柯芬园剧院举行的慈善音乐会,广告称这位小姐“将唱一首选自《犹滴》(Judith)的名曲,由迪布丁先生在一种叫作PianoForte的新乐器上伴奏”。估计迪布丁先生就是当年活跃于音乐戏剧界的著名的查尔斯。迪布丁。巴赫的独奏是在为约翰·克里斯蒂安。费舍尔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费舍尔是一位著名的双簧管演奏家兼作曲家。那是在草屋顶剧场,时间是1768 年 6月2日。巴赫弹的琴有四个半八度,是他从约翰内斯。楚姆佩处买的。楚姆佩是撒克逊人,1750 年来到英国,专事钢琴制造。布罗德伍德要到1777 年才开r。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在英国打开局面后不久,出现了一位很受欢迎的钢琴家:德国人约翰·塞缪尔·施勒特尔。他在伦敦大获成功。但他的艺术生涯很短,他同一个英国姑娘结婚后被岳父收买。他岳父说,女儿不能嫁给一个低下的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又是一个外国人;因此拨给施勒特尔一笔年金,让他当绅士。,一直到维多利亚时期,音乐家在英国都是不受尊重的,除非像费利克斯·门德尔松那样有钱有教养<:9(亨利-詹姆斯的小说《黛西。米勒》中的温特伯尔尼先生把意大利人乔瓦内利先生比作音乐家和其他可怕的东西。“他不是绅士,”温特伯尔尼这个美国人断言,“他是音乐教师,或者蹩脚作家,或者三流画家。”)
在美国,托马斯,杰弗逊这位孜孜不倦的小提琴家和音乐爱好者到 1771 年时有了一架钢琴。到 1774 年,约翰。布伦特已在费城制造钢琴。到 1779 年,维也纳一地已有三百多个钢琴教师。钢琴的地位越来越稳固。1790 年,海顿说自己已改掉弹大键琴的习惯,还劝朋友买钢琴。《大众音乐报》在1800 年时写道:“大家都弹(钢琴),大家都学音乐。”此时,钢琴已牢牢站稳脚跟。它的正常音域为五个八度,共六十一个琴键(今天为八十/L个琴键);一般使用膝盖带动的踏板,虽然在英国创用的脚踏板正逐渐流行;音色和联动装置很轻巧,装置琴弦的铁板尚未问世。1800 年前的钢琴都用木板,因此没有多大共鸣;琴身也不结实,琴弦和槌子时常断裂。许多早期钢琴有大键琴式的音栓。连钢琴制造者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意识到,力度变化必须用手指而不是靠机械的音栓配合来取得。钢琴发明后,过了一百五十年左右,才发展成我们今天所用的铁木结构的大型乐器。
直到十九世纪初,有两种钢琴吸引着专业钢琴家。一种是维也纳钢琴,一种是英国钢琴;各有各的信徒。莫扎特喜欢维也纳《亦即德国》钢琴的联动装置,轻巧,传送力较小,按键几乎不用压力。莫扎特的对手穆齐奥·克莱门蒂则推动着英国钢琴的发展。英国钢琴比较大,弦上得较紧,声音较亮,不那么容易操作,但便于产生炫技的效果。一位大钢琴家约翰,尼波穆克。胡梅尔概括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C胡梅尔写了一本书,1827 年英语版的扉页上,书名十分奇妙:《钢琴弹奏蓄理论与实践教程,从最基本原理到最完美的演奏风格的必需知识,应有尽有入》
再没有力气的手也能舒坦地弹奏德国钢琴。演奏者可以在上面表现各种程度的明与暗,反应快而清晰,有圆润的长笛般的音色,在大房间里, 同伴奏的乐队构成很好的对比,也不需太用力,不会影响演奏的速度。
英国钢琴也有不少优点,特别要称赞它的音色丰满持久,虽然它不如德国琴弹起来那么灵便。英国琴的触键重得多,琴键下陷深得多,因此,同音重复时槌子不能那么快复位……作为补偿,英国钢琴的丰满音色使旋律具有特殊的魅力,甜美动听。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另一位重要钢琴家弗里德里希,卡尔克布雷纳在他的《教程》一书中也提到英国钢琴和维也纳钢琴:
维也纳和英国的钢琴产生了两个学派。维也纳学派以演奏精确、清晰和快速著称。因此,那里制造的钢琴极其好弹…一在德国几乎没有人知道用踏板。英国琴声音丰满、联动装置重。英国人的演奏风格磅礴,特点是优美的歌唱性;必须用大踏板来掩盖钢琴固有的干燥感觉。杜赛克、菲尔德和J.&克拉默在不换和弦时都用踏板,他们都是克莱门蒂所创的那个学派的主要人物。杜赛克用得特别多,公开演出时几乎用个不停。P006
今天,我们说一个音乐家具备趣味时,一般是指他不把自己的个性过分地强加给他所演奏的音乐。但是,每个时代有它对趣味的独特理解。十八世纪的理解和今天恰恰相反:趣味是指音乐家把自己的个性—一技巧、风格和音乐修养——投入他所演奏的音乐的能力,不论演奏的音乐是否属于他本人的创作。但凡事都有分寸,据以判断音乐家的趣味。如果他在乐谱的骨架上确实有自己的创造,那么他就是有良好的趣味;如果超出他应该恪守的分寸,过分陶醉于愚蠢的、毫无生气的、没有新意的技巧卖弄,他的趣味就很成问题。
十八世纪有头脑的音乐家和今天有头脑的音乐家一样,皆郑重思考这一问题。这个问题在两百年前更加尖锐,因为演奏家的选择余地比今天大。他可以选择怎样弹奏数字低音;而弹奏巴洛克和洛可可音乐中十分重要的装饰音时,他的选择余地就更大了。如何恰当地演奏那许多装饰音的确是现代音乐学术界最伤脑筋的问题之一。各个国家的符号和标记不同;不仅各个国家弹得不同,还有充分理由让我们相信,各个城市对如何弹奏装饰音的看法都不同。J.s。巴赫亲自把有些装饰音写全,作为指南e2D 浪漫主义时期以前的教程无不连篇累牍地介绍说明装饰音。C.P E.巴赫写道:“装饰音以及装饰音的弹奏是良好趣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乐谱本身允许的选择余地外,十八世纪演奏家还要自己添加装饰音和华彩乐段,不仅习以为常,而且是硬性规定。P002
到贝多芬的时代,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弹别人作品的钢琴家。这种事在十八世纪中叶几乎是从来没有的。别的不说,专业钢琴家就不多。C。P宦,巴赫和他的弟弟J.c.巴赫是最早公开演奏钢琴的人。另外还有几个,其中倒有好几位女士——弗朗琪丝卡,冯-奥恩布鲁格、卡罗琳,冯,格赖纳、芭芭拉,普洛耶和约瑟芬·奥恩哈默《莫扎特说起过此二人》、盲女泰蕾西亚-冯,帕拉迪斯、朱莉·康代尔。关于她们的记载很少,其实也无关紧要,因为要过许多年后,钢琴家才公开弹奏非本人创作的作品。遇上莫扎特、克莱门蒂或者贝多芬那样的钢琴家,算是听众的福气;其他钢琴家弹的都是自己创作的浅薄的协奏曲和变奏曲、圆舞曲、集锦曲、战斗音乐和土耳其禁卫军音乐。
公开音乐会的建制开始普及要到更晚的时候,可能起源于英国b 十七世纪初,本·琼森就抱怨戏剧演出中的音乐和舞蹈比他的剧本更加引人注意,更能招徕顾客。许多人认为,清教徒执政时。音乐也没有停止。教堂音乐虽然式微,世俗音乐却在酒店旅馆盛行,有些“音乐会”会吸引优秀的演奏家参加。伦敦的巴尼斯特音乐会和维也纳的音乐家协会都成立于1672 年。约翰·巴尼斯特是英国的一个小提琴家,他出了个划时代的主意——买票听音乐会,“一人一先令,随意点曲子”。1672 年12月30日,伦敦《新闻报》刊登了他的第一则广告:
请注意:约翰·巴尼斯特先生府邸,今称音乐学校的地方,在白僧侣广场的乔治旅馆对面,本星期一将有杰出大师表演,下午四时开始。今后每天下午同一时间都有演出。P016
要像油在流
莫扎特
三岁时,他已经在大键琴上按键,不像一般幼儿那样没有目的地乱按,而是仔细选择三度和其他协和音程;他可以这样自得其乐地按上几个小时。四岁学弹小步舞曲,五岁便自己创作小步舞曲。他的听觉极其灵敏,听到四度音程便不舒服;他的听觉又是极其娇弱,听到太近的小号声便会晕倒,像死去一样。六岁被父亲——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教师、理论家及修养全面的音乐家——第一次带出去巡回演出,以后便是不断地巡回演出。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见图4-5)的童年便是这样度过的。
莫扎特的音乐会和我们理解的不同。他的父亲是学识和贪婪的古怪结合,把他和比他大五岁的姐姐玛丽亚·安娜(也是一位有修养的键盘乐器演奏家)作为神童到处展览。他是个多么了不起的神童,不用教便样样能做:能拉弦乐器,能即兴演奏,能作曲,能流利地演奏任何键盘乐器,任何音的结合一听就能说出是哪些音。父亲利奥波德利用孩子赚钱,丝毫不感到羞耻。他使孩子誉满欧洲。在此过程中几乎泯灭了孩子的灵性,成天旅行对孩子的健康也不利。莫扎特长大后怨恨父亲,虽然历史书籍和传记中都不提;他之所以急于永远离开萨尔茨堡,原因之一就是摆脱父亲的指挥。当然也有他对萨尔茨堡大主教的痛恨,但最主要是父子问的恩恩怨怨。从二十世纪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父子间的许多信件令人毛骨悚然,总有一天会引起一个精通音乐的高明的精神病医生的注意。
莫扎特小时候主要弹奏大键琴、古钢琴和管风琴。直到1778 年去巴黎,那时已二十一岁,才开始专门弹钢琴(此前肯定已经对它有足够的实践知识)。1777 年去曼海姆时,母亲写信向父亲汇报儿子在那里一鸣惊人,“但他的演奏同尔茨堡时不同,这里到处都是钢琴,而他居然会弹得那么超群,从来没有人听到过这么精彩的演奏;总而言之,凡是听到他演奏的人都说,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从1777 年这一年起,莫扎特集中精力专攻钢琴,虽然他还保留着古钢琴并继续在家里使用(和钢琴一起)。1777 年以后的键盘音乐,也就是说K.414以后的大部分奏鸣曲和所有的协奏曲都是为钢琴构思的。(这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虽然一位权威人士阿莱克·海厄特,金认为莫扎特转得还要早些,在1774 年。为此,金写了一篇振振有词的专论。)
其实在去巴黎之前,莫扎特已经在试用钢琴。在去巴黎途中,他和母亲在奥格斯堡停下来试几架施泰因造的钢琴。约翰,安德雷亚斯·施泰因想出几个新点子,用在钢琴的联动装置上,得到莫扎特的充分肯定。莫扎特在1777 年10月17日至18日给父亲的那封著名的信中写道:
这次,我将一上来就用施泰因的钢琴。在没有看见他造的琴以前,一直喜欢用施佩特的琴,可是现在我情愿用施泰因的;施泰因的琴的止音效果比里根斯堡的好多了。我重重地敲下去后,不论手指留在键上还是抬离,声音一发出就会停止。不论我怎样触键,音色总是均匀的:从来没有轧砾声,从来不会忽轻忽响或者根本不出声;一句话,永远是均匀的……他的琴之所以优于其他琴是因为它们装有擒纵器。造钢琴的人中想到这一点的,可谓百里挑一。没有擒纵器,就不可能避免音敲出后的振动和噪音。触键时,琴槌一敲击琴弦,便返回原处,不论你是否继续按住琴键。他(施泰因)亲口告诉我,说他造了一架这样的钢琴后, 自己坐下来,试弹各种各样的经过句、跑动句和跳音,对它进行修改加工,直到能要它怎样就怎样。他,只是为音乐而操劳,不是为赚钱;不然他早就可以不干。他常说:“如果我自己不是那么热爱音乐,略有一点键盘乐器弹奏技巧,我早就对这个工作失去耐心了。但我喜欢有一架不使演奏者失望而经久耐用的钢琴。”他的钢琴的确耐用。他保证音板不断不裂。他为钢琴造好一块音板后,便把它露天放置,任它淋雨淋雪、烈日烤炙,经受磨炼,看它是否龟裂。然后才装榫头,胶牢,使乐器十分牢固结实。他看到龟裂很高兴, 因为这使他相信不会再出麻烦了。他还真的故意砍上几刀,再胶合起来,为了使它更加坚固。这样的钢琴他已经造了三架……四点钟时,乐长来了,后来圣乌尔里希教堂的管风琴师施米特鲍尔先生也来了,他是一位圆滑的好好先生。我在那里视奏了比克的一首奏鸣曲,不太好弹,miserabile al solito(天照管风琴师的惊讶,他们不断地在胸前划十字。在这里和慕尼黑,我弹了好几次我的六首奏鸣曲,全部都是凭记忆弹的…,最后D大调的那首( K.284)在施泰因的钢琴上弹来效果精美极了。用膝盖的装置在他琴上也比其他钢琴好,我只消抵住它,就很灵。膝盖稍微移开一点,就感觉不到丝毫的回响。
别的不提,这封信至少说明莫扎特了解钢琴,不仅作为,一个钢琴家,他对钢琴的结构着迷,知道得很多。他显然不仅喜欢施泰因的钢琴,还喜欢施泰因这介人。他提到的膝盖装置是踏板。英国钢琴早已有了今天这样的踏板,但是,脚踏 汞板要再过几年才成为德国和奥地利的规范。施泰因的钢琴要价相当高,这是莫扎特没有买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他父亲不允许。父亲在回信中说,他很高兴听说施泰因先生的钢琴这么好,“可是也实在太贵了”。莫扎特最后有了一架钢琴,是维也纳的安东。瓦尔特在1784 年左右制作的。这架琴没有踏板,瓦尔特为莫扎特装了一个踏板附件,用脚而不是用膝盖操作。琴的音域大约为五个八度——从低音c下面的升 F音到高音c上面一个八度的E音。
莫扎特去世后,钢琴的发展呈跃进之势,浪漫主义钢琴家喜用的钢琴要响得多,音域要大得多,相比之下,莫扎特的钢琴简直像玩具。至少十九世纪的钢琴家会把它看作玩具,因为他们没有历史头脑。我们今天就不是这样看问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有几个钢琴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保罗·巴杜—斯科达、约尔格。德穆斯和维吉尼亚。普菜曾茨——开始收集莫扎特和贝多芬时代的钢琴,甚至用它们录制唱片。但是真正强调使用“旧时乐器”( authenticinstrument)的运动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蓬勃开展。
今天把莫扎特的乐器叫作“fortepiano”,估计是为了有别于今天的大三角钢琴( grandpianoforte)。现在已常常听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在原来的乐器上演奏,那是指“fortepiano”,指用羊肠弦、低琴桥、没有腮托、用从前那种弓子演奏的小提琴,指没有活塞的法国号和管乐器,指低半个音的音高。
那也意味着。听惯了用现代乐器演奏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人需要重新适应。听真正的十八世纪乐器或其复制品演奏莫扎特协奏曲,是全新的听觉经验。织体听上去更稀薄而清晰,实际技巧听上去更自然。音乐突然呈具现代乐器所不能产生的优雅风度和匀称比例。可惜,这场运动也吸引了一些赶时髦的艺术家。他们没有想象力,有时连专业的技巧也没有,把音乐演奏得像节拍器,枯燥无味。
莫扎特的信详细而大量地提供了他对键盘乐器的看法。不像贝多芬,莫扎特直说他认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演奏。还有一点不像贝多芬:贝多芬因耳聋而中止演奏,莫扎特则一直演奏,直到 1791 年去世。莫扎特在欧洲的演奏声望和作曲一样高。虽然他葬在贫民公墓,但不是因为他不受器重,没人赏识。不仅约瑟夫,海顿这样有声望的同行称赞他为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广大的鉴赏家以及公众无不承认这一事实《c》莫扎特没能利用这一点,那是另外的问题。莫扎特生平的这一方面尚未有人彻底研究。有些人认为,莫扎特可能赚钱不少,不过他和妻子康丝坦采不善理财,浪掷一空。莫扎特去世时很穷,这是事实;但去世前几个月家里雇佣人、自备马车,还送康丝坦采去矿泉疗养,也是事实。
作为钢琴家,莫扎特不属于对手克莱门蒂那种火辣辣的炫技大师。在听众面前,克莱门蒂首先是钢琴家,其次是音乐家;莫扎特则首先是音乐家,其次是钢琴家。他主张自然——弹奏自然、演释自然、键盘姿势自然。他在奥格斯堡(1777 年)听一个叫汉姆的女孩弹琴时,为她的姿势感到苦恼。“她肯定有音乐天赋,才学三年就能把曲子弹得那么好。可是她弹琴时给我的感觉,很难表达。我觉得她奇怪地做作。她直僵僵地坐在琴上,长长的手指怪模怪样…。.我忍不住要哈哈大笑。”(莫扎特的信里一再出现“哈哈大笑”-‘把我都笑死了“这样的话,一次比一次不高兴,笑得让人生畏。莫扎特会不耐烦、傲慢,说得客气些,是盛气人。每当他写“把我都笑死了”时,接着必然有难听的话。即使他是莫扎特,是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或许正因为他是莫扎特?——他对于资质平平的不幸的人从不同情,而是随时都可以“笑死”。他不是好同事,对于同行难得说一句好话。)
在奥格斯堡刺激莫扎特的笑神经的不止那个汉姆家的女孩。他向家人汇报自己弹的《斯特拉斯堡协奏曲》( K.218)“像油在流。无人不赞美我的音色美丽纯净”。接着,他回忆了施泰因的八岁女儿玛丽亚,安娜。她是个神童,长大后嫁给钢琴制造师安德雷亚斯,施特赖歇尔,成为贝多芬的好朋友。莫扎特详细描写了这个孩子的弹奏:
谁要是能看她、听她弹 琴而不失声大笑,准是和她父亲一样是块石头(Stein –姓的德语原意为“石头”)。她不坐在键盘中间的位置上,而是对着高音区,便于她动来动去,扮鬼脸。她 转动眼珠傻笑。重复一个经过句时,第二遍总是弹得慢些。如果弹第三遍,那就更慢了。弹经过句时,手臂抬得极高;经过句中需要强调音时, 不用手指而用手臂,而且十分夸张、笨拙。最好笑的是弹到应该像油在流的地方时(“像油在流”这句话一再出现在奠扎特的信中)需要换指,她却懒得动脑筋,到那时,干脆不弹那些音,提起手来,再舒舒服服地接下去——这种方法很容易敲错音……她也许会成功, 因为她很有音乐天赋。不过,用这种方法不会有多大进步,永远达不到快速的标准, 因为她在尽量让手变得沉重。再说,她永远也达不到音乐中最根本、最困难、最主要的要求——节奏, 因为她从小就千方百计地不按照节拍弹奏。我和施泰因先生讨论这个问题,至少讨论了两个小时,我几乎说服了他,现在他样样都征求我的意见。他一向很喜欢比克(伊格纳茨。冯·比克,1733- 1803,作曲家兼钢琴家),但是他现在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我是更好的演奏家,我不做鬼脸,然而演奏极富表情,据他承认,迄今没有人能在他的钢琴上弹出这样的效果。人人都对我的节拍之严格感到惊讶。这些人不懂,在adagio中弹自由速度时,左手应该继续严格按照节拍演奏。他们弹起来,左手总是跟着右手走。沃尔菲格伯爵和比克的另外几个崇拜者在前‘几天的音乐会上公开承认我彻底击败了他(比克)。
吴砺
20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