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绿绒蒿的原乡:清末英国博物学家的滇西北及川康纪行》(一)
翻阅《蓝花绿绒蒿的原乡:清末英国博物学家的滇西北及川康纪行》/(英)金敦,沃德著;何大勇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20.2(行走中国丛书) 我是在重新复读作者另一本中译本《神秘的滇藏河流》时,才能网上看到这本作者的中译本并网购。 看了这本书的译者介绍,才知道这位作者二十六岁就敢到当年的中国边疆地区探险,而且两年后出版了游记。这本书写得如此轻松迷人,让我不由感叹:自古英雄出少年。 该作者一生写了二十五书,绝大部分都是与他在滇藏二十二次探险相关。 只是到目前为止,大陆才出版了他的全部作品的两本中文版,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若是中国把其他的二十三本全部都翻译成中文版,岂不是大大的丰富了高水平的滇藏中文游记? 我不由感叹:现代的中国人进取心,真的十分有限——我们现代汉语资料,真的十分有限。若是政府投资一笔钱,再次组织人员大规模的翻译西方国家自然科学和文化的经典著作,这对中国知识现代化系统完善,将是有极大的帮助啊……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去美国等西方国家出国留学的学生们,现在不少也到了快退休年龄了——若是他们中有远见的企业家和学者,组织中外文双语基础不错的队伍,先利用谷歌翻译软件,大规模机器翻译后,再适当的人工介入,完善其语言和纠错,或许为现在和下一代大规模引入一批西方国家名著,至少可以先行把与中国相关的书籍可以翻译一批。 例如,像本书作者的其余的二十三本著作,若是有生物学专业的留学生,组织同班同学聚集在一起,也许一年内就可以把这样的系列,变成中文版。 我不由感叹,中国现在社会,相对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还是在幼儿园的阶段。 我们只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许那个有心的人看到了,或许被激发出来兴趣,把我的这个想法由梦想变成真……仅仅是如此而已…… 我先请大家看一小段作者描述云南丽江玉龙山的文字: “一天晚上,我们来到一座孤零零的石灰岩山上,上面雕刻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孔,从它的底部涌出两股非常热的泉水,闻起来有浓厚的硫黄味。在中国西部,每个大山脚下都有这样的泉水。在离开大理后的第四天,我们来到了一个重要的贸易城市剑川。这个小城市坐落在山间的一片小平原处,平原上有一个湖,湖在永平河的上游地。继续向北,山岚起伏,高原乡村的景观开始越来越明显。虽然我们被两边的群山包围,但是东边仍然被冬雪所覆盖,我们行走缓慢。现在,当地的土地已经没有耕种了,谷底常常是沼泽地,主要用于放牧。而未开垦的山坡下面长满了灌木丛,上面则是松树林。 突然来到了通道的入口,狭窄的高原似乎很突然地掉进了一个蓝色的大山谷。在那山谷深处,森林的另一边,隐藏着扬子( Yang-tze)江(长江),或者在当地叫作金沙江,这就是著名的金沙江。丽江(Lichiang)山脉远远超出了现在无云的天空—一群被雪覆盖的壮丽群山,它挡住了河的去路,把它推到另一边,从而使它在北方的一个巨大的河湾中流过,并且在它最终开始前往中国海岸的漫长旅程之前,在一个狭窄的环路中几乎又自行返回。这个环路使长江的长度增加了数百英里。那些高耸入云的冰山和雪峰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融入无限的蔚蓝色的天空,那实在是一幅壮丽的景象!” P19 看了这本书我才第一次知道,金沙江还真的有过当地人在沙里淘金的历史。 我是刚刚看了一本500页的大部头的洋人的云南游记,此前很担心再看一本心烦。没有想到,我又一气呵成地读完了这样270页的游记。这本书第26~31页,叙述作者迷路求生的故事,真的写得扣人心弦。 我现在是难得边看书边对照谷歌地图——其实,中译本的译者若是翻译时,加上中译本对作者当年的行程的谷歌地图路线标注,或许有更好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这本书写风景的文字是较为清淡,更多的是介绍行程中少数民族特征、植物分布和地理地貌特征。 这本书的文字清新,像是无风春日江南水乡的刚刚发出嫰芽的垂柳的柳条,根根清爽迷人…… 写出这样的游记,绝对是天天写日记才能最后定稿的。这一定是立志要当作家的十分勤奋的青年人才会做的事情。想想那么艰苦的行程,晚上再写日记,一定要有超常的毅力的人才能做到的。 我对作者描写西藏高原急速过来的暴雨和雷雨描述印象深刻。想想,这是一位二十六岁的青年人的文笔啊——这是一个有语言天份的人,才能写得出来的文字。 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或许我在描写大自然的风景上或多或少也有点天份,但是,我生来就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一个天生贪生怕死的人,这种冒险游戏,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否则,我也许真的己经写出了不少出色的滇藏荒野的游记了…… 但是,这不应该是我写不出风景游记散文的理由——现代云南已经拥有市场化运作的成熟的安全旅游,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相当出色的风景,你仍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啊…… 你还所以描述好风和日丽的杭州或者桂林风景啊……尽管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人如江水涛涛流淌过去了,只是杭州和桂林留下的真的好文字,却是屈指可数…… 这本书的作者,平静地描述荒野的风景,没有刻意地骟情,总是用惊人克制的宁静讲述惊魂荒野之美…… 这是一百多年前,中国滇藏大地上的中国的约翰·缪尔,尽管他是英国人…… 这个人的一生,竟然是为滇藏的风景而活过一生…… 吴砺 2023.2.27 作者英国人弗兰克·金敦·沃德(1885-1958 年作为博物学家,在英国被称为植物学家、探险家、植物收藏家和作家等。于1911年来到滇康藏地区进行耐寒植物的采集工作,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四江流域,对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及独龙江地区进行了科学认识。这是他的第二部著作(The Land of the Blue Poppy), 1913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 19章构成,主要描述了他在滇藏三江并流地区及川康地区调查的经历,记述中不仅仅有植物学,还涵盖民族、民俗、地理、经济、政治、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第一手实地调查内容,并把沿途拍摄的照片插入文中,用优雅的文笔把一些地方的趣闻逸事生动地展现出来。作为游记文学作品,该书也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精致之品。他的植物学知识,受到其父亲马歇尔·沃德( Harry Marshall Ward,1854-1906 年)的影响,而能够进行植物学的研究。他的父亲是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学教授,于1906 年去世,享年58岁,故而书前有纪念文字:“为了纪念我父亲,这本书热情地奉献给哈里。马歇尔·沃德,剑桥大学植物学博士,1895-1906 年”。 他来到滇西北时年 26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野外工作。此后,他一直把调查研究重点放在中国滇川藏、印度阿萨姆地区、缅甸北部等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卓越成绩。根据其后人所建的网站“金敦·沃德(1885-1958 年):探险家、植物收集家和作家(Frank Kingdon-Ward Explorer, plant collector, and author 1885-19580 http://www.french4tots.co.uk/kingdon-ward/bibliography.php)” 的介绍,1910年开始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去往西藏》 (On the Road to Tibet)以来,共计出版著作25部。除了本译书 之外,还有《在遥远的缅甸:在缅甸和西藏边境探险和研究的艰苦历程记录》 (In Farthest Burma: The Recordof an Arduous Journey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rough Frontier Territory ofBurma and Tibet,1921)、 《神秘的滇藏河流》(Mystery Rivers of Tibet,1921)、 《从中国到缅北坎底傣龙》( From China toKhamti Long,1924 )、 《寻找植物的的浪漫》(The Romance of Plant Hunting,1924)、 《雅鲁藏布大峡谷之谜》 (Riddle of the TsangpoGorges,1926)、 《大家都喜爱的杜鹃花》(Rhododendrons for Everyone, P 926)、 《采集植物在世界的边缘》(Plant~Hunting on the Edge of the World,1930)、 《野外的植物采集》(Plant Hunting in theWilds,1 931)、 《隐现的东方》(The Loom of theEast,1932)、 《西藏的植物猎手》(A Plant Hunter in Tibet,1934)、 《园艺浪漫》(The Romance ofGardening,1935)、 《植物猎人的天堂》( Plant Hunter’s Paradise,1937 )、 《阿萨姆历险记》(Assam Adventure,1941)、 《现代探险》(Modern Exploration,1945)、《关于地球:地理学导论》( About this Ear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Geography,’1946 ), 《岩石园艺的常识》( Commonsense RockGardening,1 948)、《缅甸冰山》(Burma’s Icy Mountains,1949)、 《杜鹃花》(Rhododendrons,1949)、 《文明的脚步》( Footsteps inCivilisation,1950 )、 《曼尼普尔的植物猎人》(Plant Hunter inManipur,1952 )、 《浆果宝藏:花园里秋冬色彩的灌木》(BerriedTreasurec: Shrubs for Autumn and Winter Colour in Your Garden,1 954 )、《重返伊洛瓦底江》(Return to. The lrrawaddy,1 956 )、 《植物朝圣》(Pilgrimage forPlants,1960)。他所收集的植物,现在引种生长在英国的皇家植物园爱丁堡I Royal Botanic GardensEdinburgh l、邱园皇家植物园I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l、尼斯植物园I Ness Botanic Gardens)等处,受到英国人民的挚爱。这些高山植物包括罂粟科的美丽绿绒蒿(Meconopsis speciosa )、霍香叶绿绒蒿( Meconopsisbetonicifolial 等,以及黄杯杜鹃 IRhododendronwardii)、巨伞钟报喜(Prirr7ula florindae)、阜巴百合(Lilium wardii)等种类繁多的大美花卉。鉴于他的贡献,英国授予他多个奖项。他在西方园艺界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植物猎人( the Last of the great plant hunters)。这些难得的调查记录,主要面向西方读者,我国学者还未完全把握,需要对其翻译及研究。 由于他的成果丰硕,西方学者对他展开了多样化的研究,著作如下:考克斯( E.H.M.Cox ) 《中国的植物狩猎: 中国植物探索史及西藏游记》( Planthuntingin china: A history of Botan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 and the Tibetan Marches,1945 年伦敦柯林斯出版,又见牛津大学出版社1 986 年版1、查尔斯·莱特( Charles Lyte )撰写的传记《弗兰克·金登。沃德:最后的大植物猎人》I Frank Kingdon-Ward: The Last of the Great Plant Hunters. JohnMurray Publishers, 1989)、 约翰,怀特黑德(John Whitehead)编辑的沃德著书选集《喜马拉雅魅力:沃德著作选集>(Himalayan Enchantment: An Anthology, SerindiaPublications, 1990)、 罗纳德·考尔巴克(Ronald Kaulbak》 《西藏的艰难旅程》( TibetanTrek, Cosmoi Publications,2002)等,有力地推进了对金敦,沃德的全面研究。 就本书来说,金敦·沃德主要穿越在滇西北四江流域并且对其进行了全面描述,有些则是一些惊心动魄的罕见旅行描述。他在四江流域走得最远、走得最深,同时研究重点集中在三江并流地区,可说他是科学记录该地域的领先人之一。对于西方学者来说,热衷于探索滇西北未知的世界,虽然前有1893 年英国戴维斯少校一行人和?895 年法国奥尔良王子一行人来滇探索从印度通往云南之道,具有西方帝国主义者殖民倾向的调查性质,但对整个滇西北地域的科学认识还不全面。金敦。沃德的调查记录发表以后在学界引起了高度重视,他的踏勘记录迄今为止还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金敦·沃德的这些著书都是他的实地调查笔记,不仅有对植物采集的记录,而且还涵盖许多人类学的调查研究,对我国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太平江(大盈江的古称)等江河流域及东喜马拉雅地域的滇藏、川康,缅甸北部、印度阿萨姆地区等进行了大量的记述,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以称为植物学、地理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还尚未完全知晓的大数据宝库。P266 金敦·沃德比美国人洛克《1884-1962 年》还早11 年进入三江并流地区进行考察,洛克在1922 年进入云南,以丽江为中心展开植物收集工作,对三江并流地区进行了记述,完成著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I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 年版)。洛克的探险经历已经为大家所周知,而由于对金敦。沃德的介绍不足,他的初次滇藏调查,不被国人周知,而只知道一些散碎的情况。金敦,沃德第二次1913 年来到三江并流地区及西藏东部进行调查,2002 年出版《神秘的滇藏河流:横断山脉江河流域的人文与植被》 I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年版l,该版本在1933 年有杨庆鹏的第一个译本,题名《西康之神秘水道记》。通过这样的译介,对他的调查内容才知之甚详。可见,我国学者对金敦,沃德著书有高度的关注。 云南之地理、民族、动植物等的多彩缤纷,在金敦,沃德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滇西北四江流域地带那独特的雪峰、群山、森林、大江大河、高山湖泊、浩瀚之星空和多样的民族等,不一样的物种、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群,通过他的实地踏勘和体验给我们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想象和视角。这些地域世界中最复杂的要素组合在一起,让金敦·沃德为之流连忘返。金敦·沃德的这部著述,通过其独特的观察和细腻的描述,从不同的侧面呈现了对滇川藏植物、动物、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地质地貌等种种的样态,是不可多得一部著作。他在1 91 1 年从缅甸入境,经腾冲、保山、大理、丽江、中旬,到达阿墩子。他以阿墩子作为中心,对滇西北第,一次进行了广域的大踏勘和植物采集活动,发现了许多植物新品种。他所去过的地方,有些地方至今尚未有研究者进入,成为研究的空白区。由于滇西北地区的魅力无穷,之后,他于1 923 年再次进入阿墩子,展开植物采集活动。通过两次的植物采集活动,他先后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种子和苗木及动物标本等,发送到英国。他的调查不仅仅是在植物采集方面,对途经的地方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包含民族、风俗习惯、气候地貌、物产交易、风土人情等,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四江流域及康藏。他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把滇西北地区的秘境及川滇藏的事情介绍给了世界,把滇西北地区的真容和极具吸引力的一面展示给西方世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知名地区,成为西方了解这一地域的一部重要的参考书。金敦,沃德撰写的著作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受其影响的人物是美国植物采集家约瑟夫·洛克,他于1922 年进入云南,以丽江作为根据地展开对滇西北的植物采集及民族调查活动。他按照金敦·沃德的部分调查路线再次进行了植物采集活动及对所到地域、所见所闻进行了记录。这些记录可参看《中国西南纳西古王国》第四章丽江迤西和西北部区域。迄今、为止,他的调查还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作为第一手资料而被学界利用。P268 吴砺 2023.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