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2|回复: 0

[散文] 漫步在飞来寺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的山道上(上)

[复制链接]

6278

主题

154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665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4-4-30 14: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步在飞来寺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的山道上(上)



                                                                                                                                         云南的雪山交响曲之五



                                                                                          二0二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星期日)


                                                                                                              (一)


昨天晚上十二点半到了飞来寺大巴车车站。寒风凛冽中踏着带冰渣的路,到了德钦观景天堂大酒店。把闹钟设在早上六点钟整。
我家小子和我那位对于大峡谷对面的山墙第一感觉就是,这山太近了,仿佛伸手就能够触摸。这也许是他们到旅馆打开窗帘就看到对面山峦时的感觉。我虽然觉得对面的山近在咫尺,诚实的说,并没有这样的感受,不过对窗户外就能看到夜色中的大峡谷感到兴奋。
早上醒来,打开朝西的窗帘,见到西方天上有明亮的月亮,但是下方的峡谷对岸的山岗上有雾。我知道,今天早上肯定看不到“日照金山”了。
我所在的房间是101,前面有一个二三十米宽的平台,右边伸出有一梯形小山,左边有双凸马鞍形小山,它们离旅馆很近的距离,黑色身影一目了然。
风很大,窗外左边的一个小树被吹得摇摇晃晃,风还带着呼啸声。
6:20,等到我洗涮完,坐在窗前,月亮已经在雾气之中白朦朦的了。
6:35,月亮不见了,听不到风声了,前方峡谷里只有暗白色的雾气。整个天色都变暗黑下来了。
7:00,天亮了一点。大峡谷对面的山墙露出了下方一部分。峡谷之中有云气向下方飘。渐渐的前方山体上半部似乎在变亮,云在峡谷上方继续飘浮移动着。
7:14,天更亮了一点,但前方仍是白雾弥漫。
7:30,我决定到旅馆的五楼的楼顶上。楼里没有其他游客的身影,走到楼顶上看风景,自然也只能是我一个人。虽然楼顶上堆放杂物电线和太阳热水管道有点乱,但这里可以看到飞来寺左右两个小山峰形成的大V字型边框的西方的峡谷全景。旅馆下方的小街道楼房有点拥挤和凌乱,但是并不影响观看峡谷风景。
风吹的有点大,好在我穿上我家小子给我买的国外防风的羽绒服,完全可以承受。只是我想用小本子记录点什么,带着手套仍是觉得手被冻得有点不听使唤。
7:44,听到楼下喇嘛念诵经文的声音。现在看到大峡谷景色真的很壮丽。飞来寺左边一个山丘黑色的梯形,右边是另一黑色的山丘梯形结构,稍高一点。它们俩在楼顶上看上去只是比楼顶高几十米的小山,但是它们下方山体坡面一直延伸到下方的峡谷江面。事实上,它们是一千多米高的山峰,它们的坡面形成了视野中巨大的V字型边框。而峡谷对岸的云层下横过来的巨大的山墙,在视野中稍低于近处左右两边山岗V字型的顶部。
在这V字型的峡谷图像之中,有一块长条形的云朵,水平立在右上方的位置,尽管云朵形状有点变化,但是其大致框架位置一直未动,而它上方和下方的云一直在从左向右移动。
左上方山墙山沟中有雪的条纹图案,形成半黑半白的山坡,黑色为主。下方山坡则是棕黄色为主。从左边不时有雾气从靠近我所在峡谷一侧向右方横飞。
7:51,峡谷上空的云染上了淡淡的红黄色,与左上方露出的青蓝色天空相呼应,很美。
7:54,峡谷顶层有点灰黑的云飞过。左边有一点点远山显出影子。右边那条长云变疏了一些,但未消失。
7:58,日照金云,眼前大峡谷十分壮丽,V型峡谷图像上方平层的黄云厚宽,如同一个巨型大张角锥形的蛋筒上的彩色云絮奶油……
右边梯形山丘上方天空是淡青蓝色,上方低云浅黑疏松,不时飞过。
峡谷上方黄云的上方淡青色天空有疏云,令我想起十九世纪俄罗斯风景画中的天空。那天色看上去,真的说多美就有多美……
8:05,右边那一直没有移动的云条现在变成了一个平飞的凤凰造型,半透明,又像传说中的龙形……她的云松散了,但位置一直未动,我注意到她后面有一个山脊,可能产生了一个稳定气流,使那一条云被系起来粘着式的稳定……
8:09,对岸山墙中央发白发黄。上方一排云向像一群鸟飞过……右边山墙中的白雪变亮了……
8:22,两只鸟从头顶向山谷飞去。峡谷对面山墙上有阳光照亮了上半部,黄色己退去。右边出现亮黄绿色。太阳白炽照亮了我的旅馆左右两边的山丘上森林,它们呈鲜艳黄绿色。黄绿色植被如绿大衣毛毯贴在山坡上,很锦绣。
一朵黑灰色云浮在淡灰色云背景上。右边山丘黄呢子大衣式的植被特别亮丽,左边山峦亦被照亮一部分,看上去好像近在眼前。
现在大峡谷对岸的山墙上半部已经被阳光照亮,它的左边也露出明朗的轮廓线条,但是它的右边山脊一直藏在乱乱的白云絮里。这让我想起藏族喇嘛红袍一边袒肩,一边披肩。
可是到现在,大峡谷这对面山墙背后总是有一层厚厚的宽长的白云,把它后面的十三座雪山掩盖的严严实实,即使这层云带上方也是朗朗青天……
不过,对于今天没有看到“日照金山”,我没有任何抱怨的。本来天气预报连续几天下雨下雪,山路不通,若真是如此,今天我完全到不了飞来寺。老天爷已经给我开恩,让我来到飞来寺,给我看了这一路风景,我己经很知足了。

                                                       (二)


10:41,出门,见到旅馆一楼大厅前面的观景平台上,有两个身着红衣喇嘛在胃烟的香炉前,一位手持液晶电脑诵读经文,一位敲打着鼓。平台上风仍很强,他们仅仅穿着带头套红色喇嘛服,令我十分感概。
今天计划沿214国道公路前往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这是网上推荐的观景点。高德地图上说从旅馆到那里步行距离为7.7公里,近两个小时行程,下坡6.2公里。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在西北方向。地图上看,我们要从公路的西边的一个折线的波谷走到第三个折线的波谷。
旅馆外的水泥路面有一段雪水凝固的冰渣路面,顺着小水泥路下坡。走到转角处,东南方的白马雪山的雪峰群,露出了真容。她在飞来寺南侧的不远处墨黑色的植被山顶山丘左侧的二十多度的山坡之上出现,三个的灰青色涂了不均匀雪色的三角形白色的山峰,由近及远、由高变低,它们坡面与近处飞来寺南侧的黑色山坡剪出约三十度剪影,其中左边山峰被阳光照射很亮,一片白色的云朵贴在它的青灰色面孔中,反衬出了它非尘世的神秘魅力;这山群上方则悬空一群浓稠不均的云雾,被阳光约五十度入射角斜照透,像多层平行阳光的在云堆叠层里的擦痕,衬托着灰青的雪山部分被阳光照耀的地方,这真的可谓天堂里的仙境一角……中间那个接近一百二十度顶角的山峰,应该就是白马雪山的主峰……
只是西方的梅里雪山大峡谷对面的十三个雪峰,仍是完全藏身在云层里,我仍然只能看到身躯像像一群紧靠着的卧狮形成的巨大蓝色山墙立在深渊似的大峡谷对面。
来到飞来寺风景区观景平台上。这是近百米长的二十来米宽的木板的观景平台,朝向西南方的梅里雪山大峡谷。平台前端一字排开的八个方座的小白塔,特别显目;平台右侧的拦杆上有数十条长幅的红蓝绿白黄混合的彩色经幡横空悬挂延伸到右侧山上。它们与素颜的四周山色相陪,散发出浓浓的人间的烟火气息。

平台对面就是我己在旅馆楼顶一早看的很眼熟的梅里大峡谷的近处的两侧黑绿植被山坡构成的大V字形画框,这是比旅馆屋顶上看到更大的V字型,因为直接站在大峡谷的东侧坡面上了。它俩剪出大峡谷对面的五六巨型山脊垂直于大峡谷的横幅蓝色山墙——同时与旅馆屋顶上看到的不同景象是,观景平台直面大峡谷,少了小镇的乱乱的屋顶。它的右侧可以看到更大面积的山坡伸向峡谷底部,一条展开鸡肠式的白色小马路弯曲伸向山谷的下方。
巨大V字型剪图峡谷的底部,有一批人类的房屋,地图上显示它叫“西当村”。从地图上看,这一个区域是中国青藏高原三江并流的地方,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平行并流,从北向南以约三十度角向东流。不可思议的大地折叠出的三条高低落差三四千米深的折印三条平行的大江!

过去这里仅仅是在地理书和外国人云南游记中看到这样的地球奇景介绍,今天我自己亲自目睹这个场景了。
从谷歌地图来看,江面的海拔约2000米,飞来寺海拨约3400米。目视这样落差1400米左右的大峡谷,就是我今天的旅程的主旋律。
平台上洒满了阳光,十分平和。一个藏族的青年人和伙伴在拉着新的经幡长索带,并固定在拦杆上。当他停下手中的工作后,他朝山谷方向的完全看不到的梅里雪山大山群庄严的跪下,合手礼拜。我还看到藏族一家人在平台同样的以跪拜的方式向大山致敬。这是与我们作为旅游者对梅里雪山多么不同的感受和心境啊。

这是在梅里雪山飞来寺观景台的早晨,我目睹了梅里大峡谷壮丽的全景。这个平台两侧山坡陡峭,山脊线条清晰,展开巨大的V字形边框,装盛着前方深邃的山谷。
大峡谷对岸的山峰快速升起,其山体被时间的流逝在竖直方向雕刻成巨大的多组沟槽;而在水平方向,这堵山墙似乎被均分为了三层,雪线以上的森林和积雪黑白互掺形成芝麻灰蓝黑白色;雪线以下的中部贴披着接近均称的暗黑绿色森林的华服;树线以下是棕褐色的土色为主的土坡接近赤裸色彩。
在下方的山坡上散布着建筑群,它们特有的红顶和白墙反映出该地区的藏式建筑特色。它们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伟大峡谷中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存在。
下方的山谷,是视觉上的深渊,我们自然猜测这深深的峡谷是由古老的冰川和现在看不见的河流不懈地雕刻。山坡是一块块深色的针叶树林,向我们展示了高山植物的生命力。雪线上半黑绿半白色,偶尔被山顶山沟里白色的鲜明白色打断。
上方,天空是一块淡灰柔白色的画屏,远处的梅里雪山的山峰隐藏在粉沙白色的雾气中,一直没有向我展示它们的面孔,似乎要给这宏大的场景增添神秘和吸引力。

眼前这片景观除了风的低语,一片寂静。大自然的雄壮在这里一目了然。这是今天我的旅程中大地与天空合奏的一部大自然雄伟的交响乐的第一乐章开始。
我家小子与当地一个藏族做外国人导游聊天十分投缘。这位导游说,若是要看“日照金山”,通常需要在这里住半个月左右。

                                                 (三)

盘恒许久,我们开始了沿着今天行程。现在时间是11: 42。与我想象中不一样,我们今天去的梅里雪山公园的卡瓦格博峰观景台,是在完全开放的大峡谷公路上。这是没有围墙和门票的完全开放式的自由行。
从地图上看,这一段梅里雪山大峡谷大致是二十多公里有小波浪起伏的近似直线,南北走向,偏西约二十几度左右。我们准备从飞来寺观景台步行前往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从高德地图上查看,从这里沿公路步行距离是5.6公里。这行程分三段:
一.离开飞来寺观景台,我们先朝西北方向走约500米路,再右转向正北方向走约1.2公里;
二.再向左拐约一百一十度,向西偏南方向再走约二公里;
三.再右转约一百二十度,顺着一个开口朝西的弧形走约二公里到达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
从谷歌地图上看,这一段行程有两个近似垂直澜沧江的坡面山沟,山沟朝北方向是森林覆盖,而朝南方向的坡面近似裸色土质坡面,只有少许權木,使山沟风景一面呈现黑绿色的阴,一面呈现褐色的土黄色表面的阳。
这里梅里雪山大峡谷的两岸坡面,是一组大致垂直于下方峡谷的山脊山沟。其接近江面的坡面都是近似褐黄色裸土表面,而山坡的中部以上反而是密集的森林覆盖。显然进入大峡谷云气,只能在峡谷上方冷凝形成雨雪,产生森林植被所需要的水分,而这些水份反而落不到峡谷下方土壤,产生不了植被,呈现荒坡沙漠化景象。
我将这一段仅有6公里路段如此详细描述出来,这是方便让大家跟随我今天行走写的游记看到这一段梅里雪山大峡谷风景时,先有一个直观的行进路线和地貌图像。随着我在公路上行走,我身边的山坡构成的大峡谷的巨大风景边框,一直是随着我的脚步不断变化,从而使我们想象到对岸的峡谷风景,虽然不是像中国园林“一步一小变,十步一大变”,但是会有“十步一小变,百步一大变”,从而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新鲜视觉体验。
我给大家更详细的数据:飞来寺观景台水平方向距离下方大峡谷澜沧江约四公里,深拔高度3439米,下方澜沧江江面海拨约2000米;下方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观景台,离下方的澜沧江水平最近距离约1. 5公里,海拨3113米;我们途中公路离澜沧江江面水平距离最远的地方约5公里。这样看我们行走的约5.6公里的公路和江面高度差,从1400降到到1100米,公路坡度为300/5600,约3度左右,接近水平路面;由于这里山坡大多接近平板式的斜坡,我们可以估值其山坡的坡度最陡处卡瓦格博峰观景台处为1.1/1.5;最缓的约1.4 /5,有了这样数据,可以给读者提供今天行程中峡谷大致的数量级的图像。
我再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献综述中选取的一段文字,从而对梅里雪山大峡谷的地貌和植被中“呈现一派热带半荒漠的植被景观”有点印象:
“梅里雪山澜沧江大峡谷的地貌景观除去前述不同类型的峡谷外,河流阶地也是一种较有特色的景观类型。沿河两岸分布在不同高度上的河流阶地往往就是当地人居村落的所在地 。其中河流阶地保留较好的,恰好就是梅里雪山东边的斯农、西当、扑村一带,基本上都是当地居民集中分布的地方。这些地方尽管原始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恶劣,但是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贫瘠的土地上创建出绿色的幸福家园。其中扑村的柏树林很具特色。柏树林依江种植,棵棵挺拔直立,树冠苍翠浓郁,地处干热的河谷,为河谷带来了一片生机。柏树不知从什么时候由何人种植,但从树的高大粗壮判断,至少已有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以我对西藏林芝柏树公园的印象,那些已经存活了两三千年的柏树在这里有可能找到。目前扑村已被德钦县开垦成为葡萄种植基地,更使峡谷平添了些许绿意。沿江两岸的不同高度,不时可以见到由河中卵石堆积形成的阶地,有时见卵石直接镶贴在石壁之上,有时则在缓坡地带堆积。一般磨圆极好,五颜六色,极具观赏及工艺价值。西当村一带阶地保留较好,河床堆积也较发育。这里至少存在3~4级阶地,最低一级离江面20多米,以二、三级阶地分布最广,大致分布在离江面50m 和 150m 的地方。村子后面较高处,距江面 200多米的山上仍可见到河床砾石分布,显示附近原先存有河流阶地。从江底河床向两侧边坡及山顶行进,地貌景观除河流阶地外,尚可见有若干地形转折的裂点存在,表现出一种地形上陡缓间隔变化的关系。地形较缓的地段,一般土壤及风化层较厚,同时植物生长也较茂密,表明曾经历过一段相对微弱的地壳抬升阶段,很少受到流水侵蚀作用。一般处在离河床较高位置的称为高阶地。处在更高位置的(一般海拔3000m以上)可叫做高山台地/夷平面。高山台地和夷平面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局部性的还是区域性的,局部性的可称作台地,反之则为夷平面。上述地质地貌景观均是区域地壳阶段性拾升留下的重要地质记录。沿澜沧江河谷纵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宽窄变化,各河段阶地发育不尽相同、两侧阶地分布极不对称,主要是不同河段岩性的差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不同及抬升幅度存在差异所致。
对比有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梅里-澜沧江大峡谷有着若干不可比拟的特色。应该承认,科罗拉多大峡谷保存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10亿年以来的地层古生物记录,同时形成了色彩丰富的彩色峡谷地貌景观;科罗拉多特有的干旱环境,似乎又表现出一种“峦荒”时期的荒凉美;峡谷顶部平整的高原,广袤无垠,遥及天际⋯⋯。但是梅里-澜沧江大峡谷从山顶到谷底的高差竟可达4000m以上,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的2倍,由于深切地壳上部的断面揭示了造山带地壳变形的若干特征,进人峡谷就恍如深入到了山的根部由下而上去饱览山体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的绝美景色。这里同样可以找到某些地层古生物和岩浆活动的证据,为解读山脉的成因提供了依据。梅里-澜沧江大峡谷是板块碰撞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同时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铸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这里的干热少雨造成了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荒凉,但是通过当地居民的努力,原本荒凉的峡谷区焕发出勃勃生机,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在峡谷底到梅里雪山顶的垂直气候分带的控制下,形成了明显的植物分带现象,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铸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丰富自然景观类型。这里冰川与森林相伴,民居与冰川雪山紧邻,庙宇依冰川而建,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祥和气氛。大山有大美,梅里当无愧。梅里雪山因有澜沧江大峡谷的陪衬,更显得气势恢宏、气宇轩昂;澜沦江峡谷因有梅里雪山的陪伴和守望,更显得神奇无限。
澜沧江峡谷断裂十分发育,在‘十道湾’一带可见断裂成群出现,将山体切割成若干岩片。加上河谷地带气候干热、日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石极易松动剥落,滑坡垮塌和崩塌现象十分普遍。实际上这也应该算是一种自然景观,虽然不具备美学观赏价值,却能为我们提供一种了解相关地质灾害形成、发生和发展的实践基地。梅里-澜沦江大峡谷由雪山、冰川和大江深谷组合而成的地貌景观所显示出的磅礴气势和规模,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南迦邦瓦大峡谷虽也有着河谷深切、冰川雪山紧邻,峡谷幽暗深邃,瀑布、跌水串连,雪山昂首,相对高差世界第一,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却远不如梅里雪山-澜沧江大峡谷;虎跳峡则因玉龙、哈巴雪山紧锁,峡谷深深,难以看见广阔的天地。唯有梅里一澜沧江大峡谷,雪山与大江既终身厮守,又能彼此相望,人居与自然融为一体,山-谷共同创下了广阔的天地,向人间尽展美丽。也正因为如此,梅里雪山才有了极高的人气。如果把怒江大峡谷、澜沧江大峡谷与梅里雪山组合成一个整体,这种2条大江近距离共夹1座雪山的地貌景观组合,恐怕在世界上也是无二的。难怪人们会围绕梅里雪山,行走两大峡谷形成一条常年不衰的外转经的朝圣路线,为的就是深人自然、体验自然、融人自然、磨练意志、实现梦想、寄托期望,亲近雪山圣地,亲吻其美丽。只有像梅里雪山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才有可能形成外转经路线的奇迹,也才能产生这样一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奇妙结合。
从澜沧江河谷到梅里雪山追索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足迹
地质构造的演化促成了高山深谷的形成,造就了横断山区的垂直气候分带。在形成地貌景观多样性的同时,形成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相应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演化,这种相互联系的链接关系在横断山脉表现得淋漓尽致。梅里雪山景区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代表,因此‘三江并流’地区才会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7个‘关键区域的第一位’。
前面已经提到,从澜沧江峡谷到梅里雪山主脊,相对高差可达4000m 以上,气候相当于热带/亚热带一温带一寒温带一寒带不同气候带间的变化。但是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澜沧江河谷地带出现了干热少雨的梵风气候。在‘三江并流’区域,年降雨量最多的是高黎贡山以西的独龙江地区,那里年平均降雨量可达 4500 mm;而澜沧江-梅里雪山峡谷年平均降雨量仅及独龙江一带的1/10。此段澜沧江峡谷海拔高程虽已在2000m左右,但气候环境𨚫酷似半干旱荒漠的干热河谷,峡谷中呈现一派热带半荒漠的植被景观,与一般自然规律极不相称。这里的半荒漠植被是一种由硬叶小叶植物构成的灌丛,与地中海沿岸的硬叶小叶灌丛很相像,称为马基植被,是古地中海植物的残余类型,多形成低矮灌丛,叶小而坚硬,某些种类还长满了枝刺,与南部西双版纳一带澜沧江河谷地带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热带雨林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澜沧江谷地向山上,大约在海拔 2300~2600m 的地带,坡度相对较陡、基岩裸露、土层较薄、植被相对谷底繁茂,由一片酷似中国南方植被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组成,这种常绿阔叶林几乎全由单一的壳斗科常绿栎属植物——高山栎组成。此类树种具有小而坚硬带刺的叶子,是数千万年前生长在古地中海沿岸的硬叶常绿栎的后代,故这类森林叫做硬叶常绿阔叶林,是古地中海植被的直接衍生物。说明三江并流地区曾经是古地中海沿岸的一部分。
沿西当温泉到雨崩村的山路向上,不同高度植被种类的变化十分明显。西当温泉一带高出上述硬叶常绿阔叶林带,大致相当于梅里雪山云雾线的下限,地形相对较缓、土层亦相对较厚,气候不太干热,植被中出现较多的落叶松与硬叶常绿栎、樟树、枫树等混生,表现了温带气候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的特点。随着高度增高,逐渐以松属占优势。当地形向上逐渐变陡,高度达到海拔3000~3600 m 的地带时,气温慢慢变得温凉,空气也相对比较湿润,落时阔叶树种渐渐稀少,而出现了一片几乎全部由高大挺拔的杉树组成的原始森林。此种植被类型基本沿梅里雪山东坡 2800~3600 m 的地带断续出露。南段永支村西以云南铁杉为主要树种,其中尚有若干特有植物及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澜沧黄杉、十齿花和桦榛,三级保护植物黄牡丹等。这种组成是中国西南亚热带山地的代表性森林类型,属温凉性针叶林。森林顺溪流分布,空气比较湿润,林中常衬托一些落叶阔叶树及杜鹃属常绿植物,树下常有蕨类和藤蔓附生,溪边时有大叶百合绽放,各类苔藓、菌类交错生长,尽现出一派生机、风情万种的生物多样性。
越过上述温凉性针叶林带,海拔渐高,大约在3600~3800 m的地带,云南铁杉等针叶树种逐渐稀少,出现以红桦、枫树、樱树为主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时夹杂有杜鹃属的常绿植物,偶尔也会出现几支剑竹,有时也可见杜鹃、栎等成片分布。特别有意思的是,大致在3200~3500m 的高度,沿西当温泉到土壤。为了适应这种严酷寒冷的缺氧环境,不同种类的植物往往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一般以附生于岩石表面的苔藓类、地衣和低等菌类为主,同时出现较多的垫伏植物,为了抵御高山强风的摧残,生长时枝权往往相互穿插交织,纠缠在一起,密不透风,株型多圆形,像一个坐垫,枝顶长满白色、粉红色、红色、黄色的小花,小巧娇艳动人。接近雪线附近,在裸岩和流石滩上,有时可见到极其稀少的雪莲花孤傲地独守石上。株高一般10多厘米,成莲花状伏于石上,从远处望去极像一只伏地休息的兔子,所以民间称其雪兔子。高山植物种类虽然稀少,造型也较特妹,但在寒冷荒凉的高山环境中,它们的点缀为特殊的生态环境增添了不少生机,构成一类独特的景观。
梅里雪山独特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以上所述仅仅介绍了冰山的一角。梅里雪山拥有众多的雪山冰川,不仅向世人呈现了它精深博大的大美,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单就低纬度高海拔冰川的存在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就有可能衍生形成若干局域派生生态环境。冰川两侧山坡的植物类型在不同的高度范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基本上都由针、阔叶混交林组成,反映周围环境明显受到了冰川的降温作用,变得比较冷凉。
除去前述梅里雪山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外,梅里雪山还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花卉资源,云南的八大名花,如杜鹃、报春、龙胆、绿绒蒿、木兰(玉兰)、鸢尾、百合、茶花、兰花等植物类群,在这里都能找到,其中尤以兰花和杜鹃最为丰富。反映该地区是欧亚大陆多种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梅里雪山既为藏民心中的药山,其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贵重药材如贝母、天麻、红景天、灵芝、虫草等,这里均有丰富的资源潜力。另外食用菌类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珍贵菌类,如松茸、羊肚菌等。
跟随生物多样性演变的足迹,由植物早期遗存的信息中可以推测中生代一新生代早期,现今的梅里雪山形成之前,梅里雪山地区极可能一度属于古地中海干早/半干旱环境生物地理区的范围,结合昌都-兰坪一思茅中生代陆相红色沉积盆地的存在,似乎表现出中生代一新生代早期,在新特提斯(古地中海)与昌都一兰坪-思茅的陆相红色盆地之间,应存在一片干旱/半干早荒漠环境组成的陆地。”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8年,第27卷第9期,王义昭:汇集丰富多样性的自然圣地——梅里雪山)


吴砺
2024.4.29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