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玄之境:光影的诗篇
——观纪录片《阴翳礼赞》有感
第一部
一
谷崎润一郎, 在黑暗中寻觅美的人, 低声诉说着一个世界, 在那里,光与影交错, 美,不在事物本身, 而在事物之间的空隙, 在微光之中, 在未被阳光触及的静谧里。
过去,是一个阴翳的世界, 木与纸构筑的幽静, 烛火映照漆器的温润, 金箔在黑暗里不变色, 影子游走在廊下, 时间在微光中慢慢延展。
他哀叹消失的幽暗, 曾经深邃的廊道, 渐被刺眼的霓虹取代, 现代的光, 割裂了温润的阴翳, 刺痛了他的眼。
于是他在文字里寻回那一抹暗色, 让寂静留存, 让美在柔和的朦胧里, 缓缓浮现。
二
女人半遮的肩, 灯影晃动的漆器, 金粉沉静于夜色的深处—— 美, 不是正午的耀眼, 而是黄昏的低语。
甚至在最微不足道的角落, 光影交错处, 也潜藏着诗意, 那是光无法触及的美。
一个几乎幽暗的房间, 让思绪如水波般扩散, 一切变得缓慢而深远。
三
我曾见过那样的世界—— 不是在京都,不是在奈良, 而是在加州的一座小屋, 木质的地板,低矮的窗, 微光浮动, 彷佛旧梦重现。
我忆起童年, 老屋黑暗的长廊里, 玻璃亮瓦洒下斑驳的光, 静静停驻在墙壁之间, 那一刻, 温暖而短暂, 却成了时光的诗行。
谷崎说,黑暗并非虚无, 而是衬托, 让美的形状浮现, 让柔和的光 变得更珍贵。
四
阴影,不仅属于日本, 它藏在维米尔的画里, 在伦勃朗金色的光影中, 在哥特式教堂彩窗后的宁静里, 光穿透色彩, 投下缓缓流动的辉光。
在玻璃与钢铁出现之前, 在城市的夜空被灯火填满之前, 我们都曾生活在阴翳之中, 在昏暗的房间里, 等待烛光点亮夜晚的诗篇。
五
今天,光无处不在, 冷冽,刺眼,不容妥协。 没人再愿意等待, 没人再停下脚步, 去聆听阴影里的回音。
可是在清晨, 雾气尚未散尽, 在黄昏, 阳光退让给夜色的边缘, 美,仍在那里沉睡。
一支燃烧的烛光, 一片半明半暗的幽境, 在那里, 灵魂得以安歇。
第二部
一
美,不存于事物之中, 而在它们之间的沉默, 在阴翳的呼吸里, 在烛光低语的漆面上, 在微光轻拂的角落。
西方不停追逐明亮, 驱散黑暗,让光填满世界, 而谷崎,停留在昏暗之中, 在那里,美不是直白的, 而是隐约的暗示。
二 纸窗筛下柔和的暮色, 灯影摇曳,如梦如幻, 房间里,一片静谧,未曾触及阳光。
走入阴翳,便是走入时间, 光在这里短暂停留, 美, 是半遮半掩的秘密。
三 他哀叹消逝的世界, 长廊幽深,寂静无声, 黑暗拥抱着空间, 让时间缓缓流淌, 让一切在阴影里舒展。
但电光嗡鸣, 光线锋利如刀, 影子逐渐消散, 那些物与物之间的空隙, 不再存在。
四
美,并非普世共通。 西方避开晦暗, 谷崎却见深邃。 西方害怕虚空, 他却在空白中, 窥见满溢的意味。
黑暗,不是缺席, 而是对照, 是金粉闪耀的幕布, 是沉默浮现的舞台, 是时间,放慢脚步的地方。
五
即便是最寻常的事物—— 木质的地板, 微光映照的长廊, 一只漆黑的碗—— 当阴翳触及, 它便成诗。
未填满的空间, 残缺中的静美, 那空白的深意—— 这才是美, 不是烈日下的炙热, 而是黄昏的呢喃。
六
世界如今太亮, 光吞噬了一切, 没有了神秘, 没有了遐想的余地。
但在晨雾弥漫的时刻, 在黄昏尚未隐去的边缘, 在夜幕降临之前的静谧, 美,仍在那里沉睡—— 不在我们所见之处, 而在半明半暗之间。
附:
吴砺 2025.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