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鲁盖尔:画布上的无垠诗篇
——读《尼德兰绘画大师——勃鲁盖尔》有感
第一部
一、画布上的辽阔天地
在西方艺术的壮阔长河中, 少有人能像勃鲁盖尔那样, 触动我的心灵。
他的风景,曾在我心中低语, 召唤我,但我犹豫—— 写一次,或许就耗尽了这份敬畏。 于是,他的名字, 像山谷中的回声, 一次次回响, 破碎的镜片,折射着新的闪烁。
可书籍,无法承载他的全部, 印刷的色彩,飘忽不定, 一本画册辉煌如梦, 另一本却暗淡无光, 求索美的旅途, 常被误差扰乱。
即便在博物馆, 真相也难以捉摸。 敦煌的洞窟隐匿在黑暗中, 卢浮宫的《蒙娜丽莎》, 被人群围困, 她小小的身影, 淹没在世界的喧哗里, 我们又能看清什么呢?
但勃鲁盖尔, 让我们凌空而望, 他的目光如鹰隼, 俯瞰村庄,远及海洋, 追随猎人在冰雪中穿行, 沉浸在丰收时的狂欢。 他的每一幅画, 都是交响曲, 是贝多芬的乐章, 恢宏,雄壮, 引领我们飞翔在广阔的天地间。
他的《雪中猎人》, 是雪景画中的圣诗, 超越摄影,超越记忆, 世界在其中流动, 时间却静止。
他的作品, 如百科全书, 如《清明上河图》的西方回声, 不画神明,而画凡人, 不画天堂,而画人间。 在旅行尚属奢望的年代, 他的画是窗户, 让未曾远行的人, 也能踏遍山海。
我们曾珍视墙上的风景画, 用日历上的山川,慰藉心灵。 如今,它们消失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 屏幕无尽,影像无穷, 我们拥有了自由行走的能力, 却仍无法摆脱 对勃鲁盖尔画作的渴望。
他施了什么魔法? 为何他的画面,如此长久地萦绕在心? 为何摄影再逼真, 仍无法夺走他的魅力?
二、大海的沉默之歌
他画的大海, 超越了海本身。 不仅是波涛与风帆, 更是广袤, 是沉静, 是时间无垠的低语。
在《那不勒斯港外海战》里, 海面在阳光与阴影间翻涌, 透明的黄绿交织着深蓝, 浪涛划出白色的痕迹, 宛如我曾在厦门见过的海, 真实,却带着现实无法捕捉的诗意。
在《弗兰芒谚语》中, 海只是角落的一隅, 小小的帆船, 静静地漂浮在世界的喧嚣之外, 仿佛在提醒我们—— 无论尘世如何混乱, 海洋依旧辽阔,宁静。
在《建造巴别塔》中, 海默然无声, 映衬着人类不朽的野心, 却也诉说着时间的讽刺。
在《阴郁的一天》中, 暴风雨即将袭来, 海湾在光影的交错下激荡, 黑云压顶,海水翻滚, 如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不可抗拒的力量,在画布上回旋。
在《伊卡洛斯的坠落》中, 阳光在海面上燃烧, 水波粼粼,半透明的蓝灰色, 仿佛神话的幻影, 却又真实得像某个正午, 我站在厦门的海岸,眺望远方。
勃鲁盖尔——横空出世, 或许是西方最伟大的风景画家, 他的四五十幅画作, 每一幅,都是史诗,都是交响曲, 是人与自然共鸣的赞歌。
第二部
一、天空的眼睛
勃鲁盖尔, 这个名字如河流般延展, 穿越时间的广阔天地。 他的画笔,是鹰的目光, 带我们凌空俯瞰, 山谷在呼吸, 大海在沉思, 雪覆盖的枝桠低语着冬天的静谧。
他看见世界, 不是一瞬, 而是一首缓缓展开的诗。 每一幅画,是一曲颂歌, 每一道笔触, 是风刻下的痕迹, 在自然与人类的无尽风景中,延伸……
二、一眼万物
他画中的人, 不是静止的影子, 而是笑声的回响, 是肩上的重担, 是伸出的手, 去取一块面包, 去寻找温暖, 去触碰彼此。
在《农民婚礼》中, 没有王座, 没有帝王, 只有一张木桌, 堆满了简单的喜悦。 为劳作的人们而设的宴席, 一刻的音乐, 便足以让世界变得富足。
在《弗兰芒谚语》中, 疯狂在画布上蔓延, 百余条谚语, 交错成一张荒诞而真实的网—— 可在这混乱之中, 仍有智慧游离, 仍能窥见我们的影子。
三、一首无尽的歌
凝视勃鲁盖尔的画, 便如同站在风中, 感受霜冻下沉重的步伐, 听见远方村庄未曾见过的喧嚣。
他的色彩在呼吸, 他的风景在低语, 他的画中人物,穿越世纪, 他们的声音,从未消失。
他画的不仅是世界, 更是世界跳动的心脏。 大地的诗人, 天空的交响, 画布上的无垠诗篇。
附: 《尼德兰绘画大师——勃鲁盖尔》/何政广 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8(世界名画家全集)
吴砺 202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