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回复: 0

[散文] 孤独的变奏:格伦·古尔德的忧伤与回响

[复制链接]

8248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3-23 10: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独的变奏:格伦·古尔德的忧伤与回响


                                                ——观看纪录片《格伦·古尔德的内心生活(2009)》有感


                     一

人们总以为——
拥有天赋,
是一种幸运。

但真正的艺术天才,
往往意味着不幸的开始。

父母梦想
孩子有天才,
却不了解,
那是一个灵魂
远离“正常”的代价。

多数的天才,
都走在
沉重又孤独的路上。

我想起顾城——
用斧子砍死妻子,
然后自缢于树。
家人明知,未曾阻止。
那是怎样的绝望?
竟甘愿让他走向死亡。

还有海子,
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
在二十四岁卧轨自尽。

七八十年代,
中国那些带着光亮的年轻诗人,
一个个,
如流星坠落。

看多了艺术家的传记,
你会发现——
他们的命运惊人地相似,
光芒之后,
往往是裂缝与深渊。

我读过古尔德的传记,
却从未细听他的琴声。

直到那一天,纪录片开场,
他说:
“我相信,
我们唯一演奏音乐的理由,
是让它不一样。”

要用不同的方式,
去重塑音乐的意义,
在声音里筑一座堡垒,
隔离世界,守护内心。

他的朋友,
屈指可数。

他的琴声?
仿佛从天外飘来,
不落人间。

别人都按谱弹琴,
他却弹出一种——
像羽毛那样轻,
像臭豆腐那样奇,
却又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

纪录片里讲到他与伯恩斯坦合作,
两个天才短暂交锋,
一场风暴间的妥协。

“他试图创造一个,
自己可以掌控的世界。”

他服了太多抗抑郁的药,
最后连性格也变了。

影片还讲到他唯一的一段爱情——
像梦,短暂又破碎。
那段感情留下的两个孩子,
如今已是中年,
他们讲述的回忆,
柔软得令人动容。

他不敢去看垂危的母亲。
人说他怕细菌,
我不信。
我想——
他怕的是“告别”。
他无法面对,
至亲将永远离去的那一刻。
于是像鸵鸟,
把头埋进沙里。

歌德也如此——
席勒病重,他逃走了;
妻子弥留,他消失了;
连葬礼也没回来。

所谓“大诗人”,
也不过是,
一个怕面对终章的人罢了。

母亲去世后不久,
古尔德也走了。
中风,五十岁。

但他的音乐,留下来了。
我第一次认真听他弹巴赫,
仿佛听见一种宁静,
轻轻飘入空气中,
使空气本身也获得了永恒。

“你知道吗?
四百年后,
人们还会记得他。”
他的朋友说。

我相信。

因为当所有人
走在宽阔的大道上,
只有他,
一个人,
走向僻静的小径——
他注定会被铭记。

只是他自己,
永远也感知不到
那注视他的目光了。


                    二

他弹奏,
仿佛在与幽灵交谈,
仿佛钢琴
是一间只有他能进入的密室,
而我们,
只能站在门口,屏息聆听。

格伦·古尔德——
雷电之手的孩子,
生于沉默寒冬,
他拆解巴赫,
如钟表匠,
试图寻找——
时间的心跳。

二十二岁,
他重塑《哥德堡变奏曲》,
不是用激情,
而是用冰冷的明光。
他弹出的每一个音,
都像刀锋
穿透几个世纪的沉重传统。

他从不为取悦听众而弹,
他演奏,
是为了筑一道墙,
将自己与世界隔开。

没有掌声,
没有舞台,
三十一岁,
他离开观众的视线,
走进录音室,
走进内心的荒原。

音乐是他的家,
是盾牌,
是理由。

“没有音乐的世界”,他说,
“无法想象。”

但天才,
不只是索求热爱,
它索要——
整颗灵魂。

他们说他怕医院,
怕细菌,
可他真正害怕的,
是告别的真相。

母亲弥留之际,
他远远避开,
因为悲伤太重,
他无法承受。

爱曾触碰过他,
如风轻拂,
却留不住。
一个女人,
两个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
讲述那段他握不紧的温柔。

他渴望亲密,
却像剪辑音轨一样,
编排自己的人生——
删减、控制、重录……
在无声的空白间,
藏着他的恐惧与渴望。

他吞下太多药丸,
盛夏穿着厚重大衣,
说话像谜,
在奇怪的时刻微笑,
却始终弹奏——
一刻不曾停歇,
仿佛在试图触摸
那个不可触及的世界。

伯恩斯坦——
那指挥台上的狮子,
也曾退让一步,
让古尔德做他自己。
那是风暴与风暴之间
罕见的和解时刻。

他五十岁离世。
太早,
却早已成为永恒。

他的琴声,仍在。
不温暖,
却光芒万丈;
不煽情,
却恒久如星。

有人说——
四百年后,
人们仍会聆听他。

我相信。

因为当全世界
都在主路上前行,
只有一个身影,
悄然走入林中小径,
吹着没人跟得上的巴赫节奏——
他成了注目、回响,
与永远。

不是因为我们理解了他,
而是因为他
让我们知道——
还有另一种方式,
可以存在,
可以聆听,
可以成为自己。


附:
【【传记】The Inner Life of Glenn Gould(2009)中文字幕-哔哩哔哩】 https://b23.tv/zAwxKH5



吴砺
2025.3.23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