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回复: 0

[散文] 回响与低语

[复制链接]

8248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3-24 09: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响与低语


                                                          ——观看《小提琴的艺术》有感



这个周末,我又一次看了
《小提琴的艺术》。
曾经看过,
这一次却仿佛
有某种涟漪在心底泛起,
让我忍不住想写点什么——
即便我连简谱也认不得。

如今,在中国城市里,
学习钢琴、小提琴的孩子,数以千万。
记得当年,仅福州,
每年就有几千人考钢琴,几百人考小提琴。
我查了查资料:
中国每年制造
三十七万架钢琴,
两百五十万把小提琴。
说是有四千万青少年,
正学习这些西方古典乐器。

西方媒体说,
中国的古典音乐热潮,是奇迹。
指挥家洛林·马泽尔也曾感叹:
在欧美,音乐厅里坐着满头白发;
在中国,却是三十岁以下的观众,
很多人在幼儿园、小学
就开始接触、演奏古典音乐。

确实如此。
我们那代人,七九年上大学,
对西方音乐一无所知。
班上两个小班,
仅一男一女会拉小提琴,
足以让半个班的男生
暗暗倾心。

如今,中西的听众年龄,仿佛对调了。
记得几年前在西雅图,
老友带我听交响乐,
音乐厅中白发如雪,
沉静而庄严……



纪录片上集名叫《魔鬼的乐器》。
开场即是二十位大师,
轮番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片段。
这首作品,或许是世上最受欢迎的协奏曲——
旋律青春澄澈、优美轻盈,
甜而不腻,清新如风,
仿佛空气中绽放的一束音乐之花。

帕格尼尼则是另一种极端——
狂放、炽烈,激情如火山。
他把小提琴
变成表达灵魂狂热的武器,
点燃了一场美学的革命。

整部纪录片,
如一盒精致的甜点,
挑出那些最迷人的演奏片段,
邀我们慢慢品味。

即使你从未听过古典音乐,
只要听进这一小段,
也会惊觉:
原来,小提琴可以如此说话!

帕尔曼天生是讲故事的人,
而哈恩,那个聪明的音乐精灵,
她的语言却透着一丝冷峻古怪……

影片中说:
一旦海菲茨登场,
其他小提琴家都黯然失色。
帕尔曼回忆:
第一次听他演奏,
自己整整一星期合不上嘴,
简直不敢相信人类能拉出那样的声音。

四位解说者——帕尔曼、吉特利斯、亨德尔、哈恩,
不仅是演奏大师,
也是语言艺术家。
听他们讲述前辈的故事,
就如听一场深情的独白。



下集名叫《凌驾于小提琴之上》。
有人说:
一个男人,手拿一个小木盒,
在舞台上挥动几个小时,
其实挺傻的。
我竟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人类的行为,
有时确实滑稽。
一群人拉着弓、舞着弦,
仿佛中邪;
另一群人坐在台下,
目不转睛,屏息聆听。

再想想足球——
几个人抢一个球,
几万人狂热助威,
这岂不更傻?

疫情来袭,
我们被困家中,
没有音乐会,也没有球赛,
从一种“热闹的傻”,
换成另一种“沉默的傻”。

古典音乐,
在许多人眼中,像天上的雪,
高冷,遥远。
可一旦你听进去了,
你便走进了它的世界。
你会发现:
原来这世界上,
竟有如此好听的声音。



那天清晨,
我迫不及待起了个早,
为的是看下集。
说到底,
我爱的,还是大师们的故事。

我们的生活
太平淡、太安静。
听一听别人走过的路,
总让人心动。

尤金·伊萨伊——我还未曾听过;
克莱斯勒我知道,
儿子考级时拉过他的曲子。

帕尔曼不仅是演奏家,
更是语言的炼金术师,
他能把内心的音乐感悟,
化为画面般的语言。

想一想,
二十世纪的小提琴家,
其实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星,
只不过他们用琴,
代替了声音在歌唱。

雅克·蒂博,
他的琴声,像一个人在耳边低语。

吉特利斯说:
“音色,
是你心中听到的声音,
是超越耳朵的感觉,
是通向物质的灵魂。
你若听不到,
便无法演奏。”

音乐的演奏,
原来也是一种寻找——
寻找脑海中那个
尚未出生的声音。

这让我想到写散文——
也是如此。
当文字能准确传达你的感受,
那才是完成的一刻。



片中那些我不熟悉的名字,
一个个发光——
科冈,苦相的脸,
琴声如春风拂面;
米尔斯坦,音色清澈如冰;
谢林,琴音中跳跃着乡村舞的影子。

帕尔曼说:
“谢林像山茶花。”
英雄所见,果然相同。

这些小提琴家,
仿佛早已与琴合为一体,
成了某种异类的生命形态。

帕尔曼常说:
小提琴比钢琴难学多了,
光是拉准一个音,
就已不易。

事实的确如此。
十个孩子学琴,
九个中途放弃。

“等你全部掌握,
可能已经九十五岁。”
帕尔曼笑说。

哈恩,总是批评尖锐,
挑剔得太冷了些。

奥伊斯特拉赫的音乐,
像哲学书籍,
如春日前未展的柳条,
干净、利落、单薄。

他站在舞台上,
如一座山——
稳,沉静,自信。

梅纽因的琴声,
带着白色的光——
像绿茶上的白毫,
如阳光下的雾凇,
晶莹、柔和、甜美。

帕尔曼说,那是“自然”的声音,
我深以为然。

梅纽因亲切可爱,
是神,
是“下凡的天使”。

吉特利斯说,
他的琴声温柔,亲切,
你甚至忘了那是琴,
只觉耳畔——
有位老友在轻声细语……



影片结束了,
可那些琴音与故事,
还在我心中回响。

他们每一个,
都是一座山,
而琴声,
是山间流出的泉——
清澈、甘甜、晶亮。

你不必识谱,
也能听懂——
那是真音,是真情,
是穿透时空的低语。


【【纪录片音乐】小提琴的艺术 The Art of Violin 2000【中文字幕】 - 1.P1(Av5348372,P1)-哔哩哔哩】 https://b23.tv/WJ0Op5O
【【纪录片音乐】小提琴的艺术 The Art of Violin 2000【中文字幕】 - 2.P2(Av5348372,P2)-哔哩哔哩】 https://b23.tv/F0u77wj



吴砺
2025.3.24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桐币 +4 收起 理由
浮生一梦 + 1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