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回复: 0

[散文] 双螺旋与沉默的星辰

[复制链接]

8248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3-24 20: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螺旋与沉默的星辰

                                               ——观《PBS:解码沃森》有感


                   一

我不知道沃森是谁。
一个九十岁的老人出现在画面上,
走进人群。
有人说——
他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
老人说——
“我今天必须来,
证明我还活着。”

这就暗示了:
这部82分钟的片子,
不会太沉重。
看过一连串沉郁的纪录片之后,
我只想找个轻松点的故事,
顺便知道一点新鲜的事。

他们念出几个名字:
达尔文,孟德尔,沃森,克里克。
我笑了。
我竟然不知道沃森是谁——
真是个笑话。
一个以为自己喜欢大问题的人,
居然漏掉了这么大的名字。

“我就是想做件大事,”
老人说。
原来——
他发现了DNA的结构。
当然,我知道DNA很重要,
但过去从没记住这些发现者的名字,
也从来没有真正弄懂它的原理——
太缺乏耐心去看书或听纪录片。
我只知道:
它决定了遗传。
这,大概就是我做学问的浮躁了。

“这家伙打破了所有规则,”
有人评论。
每个人都是个谜,
只是有些谜特别巨大。
沃森最初研究鸟类,
后来看到一本书,提到:
我们还不知道人的遗传密码。
于是他奔向生命科学,
奔向那个足够巨大的问题。

克里克的照片一闪而过——
我想到马斯克,
他们长得出奇地像。
上世纪六十年代,沃森写了《双螺旋》,
以小说笔法讲述他们的发现,
成了畅销书。
这个老头年轻时一定很想出风头——
而且,做到了。

可惜啊——
我这辈子,
从没遇上这样的大挑战。
如果我在他们的实验室里,
或许我也能想出那些东西。
我最擅长的,
是听朋友们七嘴八舌说想法,
然后从中找出精妙的模型。

我并不聪明。
很多地方,
简直笨得要命。
不会编程,
英语学不会,
像个半瞎子,
但耳朵特别灵。
我是一台坏掉一半的机器,
另一半却意外高效。

大学毕业以后,
我肯定进不了诺贝尔奖实验室。
门槛太高,
正常能力不够。
可要是上帝帮个大忙,
把我塞进去,
我真的相信——
我也可能得个诺贝尔奖。

在发现DNA结构的九年后,
1963年,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获得了诺奖。
但富兰克林没有。
她太早去世,年纪不到四十。

沃森发现DNA那年,才二十五岁。
“我一直想脱颖而出,”他说,
“我想我做到了。”
“我希望被人记住,
一个既关心世界,
也关心自己的家伙。”

但他的晚年,出了大麻烦。
一个住在他家一年的英国女孩,
在车里偷偷录音。
他说,种族之间智商有差异。
那女孩把录音登在《泰晤士报》。
世界一下子把他撕碎了。

他不知道——
那女孩竟是个记者,
还隐藏了身份。

我认为,
真正不道德的是她。
私下里说句话,
和公开说,
本质不同。
就像背后骂人,
和在报纸上骂人——
完全不是一码事。
沃森只是说了自己的看法,
可能是基于数据,
但他从未公开宣讲这个观点。
错不在他说,
错在她——
像间谍一样窃取隐私,
并用来伤人。

我喜欢这老头的坦诚。
也喜欢他吹牛的样子。
其实我也爱吹牛,
只是没什么可吹,
吹不起来罢了。
我又想起,
我收到的第一封女孩子的信,开头就写:
“自以为龙飞凤舞,出语惊人,文公再现,
其实是鬼画桃符,横竖不辨,
文理不通,傲涩难懂。”

其实,
我只是个笨蛋。
要是我能像她一样,
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生物博士——
说不定我也能拿诺贝尔奖。
就算没有,
如果像沃森一样,三十八岁结婚,
也许我也能娶个又聪明又年轻的姑娘……

可怜的老头啊。
因为一句口无遮拦的话,
众叛亲离,声名狼藉。
我看着他对着镜头,
像伽利略在法庭上认罪后喃喃自语——
“但地球仍然绕着太阳转。”
沃森也嘀咕着说:
“种族之间确实是有差别的。
托马斯·杰斐逊也这么说过。”

是啊,黑人在短跑和篮球上就是有天赋,
但在游泳上就不行。
不同地域的人类,
进化方向也不一样,
这本该是科学问题。

不同人种在智商测试上的分数不一样,
这确实有数据支撑。
不久前,
我在一个视频里看到一位美国教授说:
欧洲人平均智商100,
黑人在85到95之间,
亚洲人平均105。

但问题是——
智商测试的成绩,
到底说明了什么?
它绝不是判断人种优劣的标准。
它只是人为设定的一个数值,
一种局限的测量。

我绝不是种族主义者。
我猜,沃森也不是。
种族主义者,
是无端仇恨他人的人。
而沃森,
从未表现出仇恨。

PBS的《美国大师》有240集,
我真想全看一遍。
我一直热爱人物纪录片。
可惜中译版太少。
而英文版,
又让我成了那个半聋半瞎的人。


那年他才二十五岁,
生命的螺旋向他敞开——
两股缠绕的链条,
一架遗传的阶梯,
在细胞的黑暗中旋转。

他看见了它。
他为它命名。
他改变了一切。

那一刻,
他加入了无声的合唱团——
达尔文、孟德尔、克里克……
每一个名字
都是科学之线上闪耀的结点。

但这不是一首凯歌。
这是一场清算。

镜头中的他已经年老,
名字仍明亮,
声音却颤抖,
世界不再如往日宽广。

他说:
“我想做点大事。
我想我做到了。”

是的——
他解码了生命,
却没能读懂人心。

那些在车内轻声说出的话,
最终出现在报纸头版。
不是公式,
而是观点;
不是科学,
而是审判。

这部片子不闪躲。
它让他说,
也倾听那些站在他身边的人,
和那些与他为敌的人。

我们该如何面对,
一个犯错的天才?
当遗产一瘸一拐地走来,
它还值得我们敬仰吗?

那个解开生命密码的人,
却无法理清
历史的纠结——
种族、
伦理、
苦难。

天才不等于智慧。
发现不等于善良。
科学的进步戴着人的面孔,
而这张面孔,
常常布满裂痕。

但科学依然在前行,
像地球绕着太阳,
即使那个曾仰望星辰的人,
最终也沉默无声。


附:
【PBS 美国大师:解码沃森(2019)水山汉化-哔哩哔哩】 https://b23.tv/6fFjusr


吴砺
2025.3.24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