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回复: 0

[散文] 风中之形:弗兰克·盖里的建筑肖像

[复制链接]

8248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3-25 12: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中之形:弗兰克·盖里的建筑肖像


                                                                            ——观看纪录片《弗兰克·盖里》


                       一

这部纪录片,
表面上是在讲
一座澳大利亚商学院的新楼,
其实是在讲一个人——
一个让水泥起舞的人。

弗兰克·盖里,
波兰移民的孩子,
童年在加拿大,
二十岁后搬到加州。

他小时候
在祖母身边堆积木,
又和祖父一起读《塔木德》,
从小就学会
质疑一切。

他住在加州那些
阳光下的艺术家群体中——
雕塑家、画家、造梦人,
不是学会如何绘图,
而是学会如何“看”。

“用最普通的材料,
做出最不普通的事。”
这,正是他的天赋。
胶合板、铁丝网、金属皮——
在他手中化为诗句。

六十岁,
他在欧洲的第一个设计问世——
一座博物馆,
像是爵士乐的即兴演奏,
形状怪异,
自由而跳脱。

他的建筑,
大胆,前卫,
像一场建筑界的反叛。
它们锐利,
也柔软,
像跳跃中定格的舞者。

他的风格,
新颖而张扬,
却又层层叠叠藏着文化的低语:
精英的远见,
大众的热情,
在他笔下融为一体。

他的创作,
离不开数字时代。
他画草图,
然后由机器建模。
他自己不会用电脑。
我听了,不觉一笑——我也是。

他说:
“所有伟大的画作,
都是关于褶皱的。”

于是他给建筑加上褶皱——
像被水打湿的古希腊长袍,
像风吹过的裙摆,
让混凝土变柔软,
让墙壁轻舞,
让钢铁开口说话。

他是浪漫主义者,
也是温和的叛逆者,
他让城市有了笔触,
在天际留下涟漪。

而我——
我喜欢这样的建筑。
它在动,
在唱,
在灰色的世界中
如一个醒目的问号,
等待回声。


                            二

他不用尺规作图,
而是用问题。
不用直线,
而是用思想的褶皱。
他问:
建筑,
为何一定要静止不动?

他是个孩子,
在加拿大的寒冷中长大,
和祖母一起堆积木,
从祖父的经文里
学会怀疑。
一个男孩,
在心中就已开始折叠空间。

在加州,
他与雕塑家为邻——
不是去模仿,
而是去倾听。
倾听沉默的形状,
混乱之中
藏着的弯曲。

他用锡皮、
胶合板、
铁丝网来作画——
卑微的材料,
被他
提炼成音乐。

他的建筑不会静止站立——
它们在舞蹈,
像风吹起的布,
扭转,
停顿,
仿佛在呼吸之间。

六十岁那年,
他第一次在欧洲发声——
德国的一座博物馆,
不对称,
不妥协,
一个叛逆者,
用玻璃和钢铁说话。

他不会用电脑,
但他的建筑
却活在数字空间里。
从手绘出发,
由代码与工艺
将它们唤醒。

他说:
“所有伟大的绘画,
都是关于褶皱的。”
于是他折叠世界——
让水泥变软,
让金属说话,
如波如漪。

古根海姆,
迪士尼音乐厅——
它们不是权力的纪念碑,
而是运动的雕塑,
情感的容器,
证明
连引力也会做梦。

他站在
精英文化与街头之间,
将先锋艺术
引入日常,
让惊奇
可以行走于街道。

这部电影,
这幅肖像,
讲的不是混凝土,
而是自由。
是将已知
慢慢弯折,
直到未知
开始发光。

弗兰克·盖里——
他不仅是造屋的人,
更是能看见
尚未被命名的形状之人。


附:
【建筑传奇 | 弗兰克·盖里(双语首发)-哔哩哔哩】 https://b23.tv/w4piEys


吴砺
2025.3.25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