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回复: 0

[散文] 线与火之屋

[复制链接]

8240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0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3-30 16: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线与火之屋

                                                       ——观看纪录片《Dior与我》



                 一

我看过三四部
关于时尚的纪录片,
或许再看几部,
我就能感受到这个行业的形状——
它的节奏,它的光泽,它那脆弱的辉煌。

对“迪奥”我一无所知,
那些品牌、名字、标签——
从未在我的脑海里占据一席之地。
但这部纪录片——
讲述一个人如何接手重任,
在短短八周内
创造出一场大秀,
让我怦然心动。
原来这样,
一件事情才真正“做成”。

它不仅揭示了风格,
更揭开了一座“时装之屋”的内里:
文化、
老员工与新想法的共处、
以及那在无人注意时呼吸的方式。
镜头安静而深邃,
不打扰,却看得很清楚——
我喜欢这样的纪录片。

这是我今天看的第二部,
关于设计师的纪录片。
他们用布料建造美术馆,
不是在墙上作画,
而是在人身上绘制风景。
那些在品牌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手——
他们才是这品牌真正的灵魂,
活着的线索。

第一次,
我真正感受到时装
能让平凡生活多了些味道。
每年一次的“大考”,
早已是这份工作的节奏。
在那间间工作坊里,
我看见了一种浓厚的家庭气息——
用剪刀和针线连结的亲情。
他们以品牌为荣,
也热爱自己的角色。

新人总带来新风,
一双新眼,
往往能唤醒沉睡的传统。

这是一幅法国上层社会的素描——
精致、表面、讲究形式。
但想想,
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是?
又何尝不是一样
在“面子”的边缘行走?

这是现代社会一个“成功故事”,
由摄影机静静记录。
设计师在现实中创造美,
并赢得挑剔行家的认可——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
每年都得推陈出新,
那是长期熬煎的日子,
火炉上的生活。

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
我们却仿佛陪他们
熬过了八周的苦与甜——
这就是纪录片的魔法。
我们竟开始
把自己当作Dior的一员,
一同感受那针脚间的紧张,
与布料流动间的呼吸。



                二

这不是一个关于华丽的故事,
而是关于一双双手。
不是聚焦于T台,
而是深入那些安静的房间,
在线与线之间,织出记忆。

一个人到来了——
拉夫·西蒙,
眼中是极简的线条与秩序,
踏入一个充满繁复与过往的世界,
沉甸甸的名字,
等待他重新书写。

八周——
如呼吸,
如风暴,
去召唤一个幻象,
配得上“Dior”的称号。

这部电影不喧哗,
它倾听。
它注视那位女缝纫师的手掌
抚过丝绸,
注视打版师在剪刀之间的犹疑,
注视设计师
独自走在沉默之中。

传统藏在老手的动作里。
她们用目光交谈,
在针线弯曲的一瞬
传递着数十年的故事。
她们是灵魂,
不被看见,
却无处不在。

而拉夫——
在迪奥的回声中寻找形状,
轻声发问:
过去,能否与未来共舞?
我,能否属于这里?

答案
被缓缓缝制出来——
在犹豫中,
在泪水中,
在一针一线的信任里。

这不是时尚。
这是一个家庭,
不是由血缘,
而是由布料和火焰,
仪式与冒险
织就而成。

一场秀诞生了,
不靠闪光灯,
而是靠脆弱中诞生的荣耀。
摄影机跟随,
但从不打扰。
我们也在场,
与他们一起——
感受那份“美”的重量,
落在疲惫的肩膀上。

最终,
我们离开时,
不再只是旁观者,
而是悄悄相信——
相信艺术,
相信劳动,
相信那些缓慢而漫长的过程,
能缔造出
真正重要的事物。


附:
【【纪录片】比利时第二代时装先锋 | 极简主义 | Raf Simons传记:Dior与我(Dior et moi)-哔哩哔哩】 https://b23.tv/U579X8z


吴砺
2025.3.30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