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回复: 0

[散文] 在布与沉默之间

[复制链接]

8245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5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3-30 2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布与沉默之间

                                                               —— 观看纪录片《德赖斯·范诺顿》


                       一

开场
是一块如苔藓与草甸般的舞台,
出人意料,
温柔,诗意,
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时装”的期待。

现代设计师,
要活得这样与众不同,
真是太难了,
太辛苦了。
在这个喧哗的行业中,为一丝沉静而战。

他讨厌“时装”这个词,
它意味着
六个月之后就被丢弃的布片。
他缝制的
是故事,
不是潮流。

看了那么多
关于时尚大师的纪录片,
这一次,
我第一次
真正感受到
创作的重量。

一片布,
一个人体,
一年又一年,
不断裁剪、试样、寻找
新的形式——
灵感从哪来?

但他的衣服
让人舒适,
耐穿,
不是噱头,
是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他愿意讲述,
讲布料在指尖的感受,
讲线条之间的语言,
这样,
我们这些局外人
也能理解这门艺术。

在他的设计中,
美与丑被放在同一个天平上,
没有一方凌驾,
一切被揉合。
那些老式的男女装,
古典元素被重新召唤。

“时装无法革命,”
他说。
“只能不断回望。”
这是多么清醒的声音,
在这个追赶“新”的世界。

我喜欢他的工作室,
空旷,极简,
让思绪自由。

第一组设计,
朴素,
略带怀旧的清新。
像一个农家女子
穿着旧日的城市衣裳。
粗糙中有生命,
自然北欧风的质地。
他把不同阶层、时代的元素
一视同仁地重组。

1996年的印度系列
是点到为止的风格,
轻描淡写地
将东方之意
引入西方的审美。

对一个热爱创新的人而言,
这部纪录片
就是一顿精神盛宴。

虽然我做的事不一样,
但看到他
如何打开思维的闸门——
让我深感共鸣。

他每次做150到160套,
最后选出50到60套。
这个过程,
既冷静又残酷。

2000年以后,
整个行业翻天覆地。
大公司收购小品牌,
更酷,更多装饰,
模特不再微笑。

像是每年一场高考,
没有喘息的余地。

2006年起,
他将高级时装与运动服融合,
像指挥家一样
玩转颜色。
细节繁多到
令人发狂。

但你还得自己推销,
否则只能关门。

他晚期的设计
色调渐暗,
有些压抑。
那是一种
向内的沉默。

他做了九十多场时装秀。
这是一种
把自己逼到极限的活法。
想起那些大厨、画家、作曲家……
谁不是这样?

想做到极致,
就是一生紧绷,
没有放松的日子。

也许他是同性恋,
我不敢确定,
但可以感受到——
他需要一个
能承受长年高压、
可以依靠的同伴。

女设计师也一样,
只是换一种方式,
恰好契合
大多数生物的生存结构。

他说:“够了,
这样不值得。”
可他又说:
“但我已经上瘾。”

他的设计带有
北欧的沉静气质:
简单、真实,
甚至有点沉闷。
但这正是
可以反复穿着、
能陪伴你多年的衣服。


                     二

他行走,
不是在雷霆之间,
而是在花园中,
双手轻摆
花瓣、
图案、
布料——
仿佛这世界
仍值得被温柔对待,
在沉默中,
变得美丽。

没有时尚帝国在他身后,
没有嘈杂的标志,
只有针线的低语,
一个人
固执地不肯
走上那热闹的花车。

他不呼喊,
不招手,
他选择——
让美带着瑕疵,
让和谐隐含犹疑,
他缝合的不只是布,
而是节制的信仰。

一道缝线,
像一句话。
一抹颜色,
像一段私语。
每一针,
都经过深思熟虑。

电影凝视,
却从不打扰。
没有戏剧,
只有真相。
一个人在
期限与怀疑之间创作,
他的沉默
比掌声更响。

他不追潮流,
他记得。
旧的衣饰,
古老的轮廓——
他把它们挖掘出来,
像挖掘被遗忘的骨骼,
再赋予它们呼吸。

他说:
“没有革命,
只有引用。”
然而——
克制,
本身不就是一种反叛?

他的工作室里——
空间,
空气,
光,
没有混乱,
只有
在时间表上做梦的纪律。

他做出
一百六十套衣服——
只选六十。
每一套,
都是一次心跳。

但即便是美,
也有代价。
这轮回永不停歇。
这个行业
只会索求更多,
更快,
更响。

于是他将
高级与休闲融合,
将布料染上
细腻的风暴,
把颜色
当作半遗忘的旋律弹奏。

他累了,
你可以看得出来。
不是从他的语言,
而是在
缝线的阴影里。
可他仍在继续。

上瘾了吧,
也许。
不是对“时尚”,
而是对
那种创造的行为——
创造那些
能留下来的东西,
在一切
都随风而逝之前。


附:
【【纪录片】安特卫普六君子 | 时装大师 德赖斯·范诺顿 Dries 2017 | 花之君子-哔哩哔哩】 https://b23.tv/uiZux9H


吴砺
2025.3.30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桐币 +6 收起 理由
浮生一梦 + 1 + 6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