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回复: 0

[散文] 镜与迷宫:博尔赫斯诗意肖像

[复制链接]

8240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0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4-7 20: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镜与迷宫:博尔赫斯诗意肖像


                                                            ——观看纪录片《博尔赫斯:镜中人》


               一


他们说——
博尔赫斯是二十世纪
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我对他所知不多。

只读过一篇关于长城的散文,
隐约翻过一本厚重的传记。
记得其中写道:
他晚年娶了一位年轻女子,
引发世人议论。

我曾在网上见过他的一句话:
“我一直想象的天堂,
应当是图书馆的模样。”
如今我常驻图书馆,
对此深表认同。

他们说,
他是个羞怯的人,
渴望被遗忘——
却深刻改变了我们
阅读、写作与
对语言的思考方式。
成名太晚,
那时
他已双目失明。

189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
十一岁,随父母赴欧。
一战爆发,
他在瑞士完成学业。
重返故乡后他说:
若非曾离开,
他将永远无法发现阿根廷,
因为它太近了——
近得看不见。

这句话也适用于我。
若不是九七、九八年远赴美国,
我也不会发现
一个名叫吴砺的人。

他说:“现实是混合物,
由感知、情绪、梦境、
干扰与惊奇构成。
而语言,
则是另一套严格的系统,
它有自己的规则,
与梦无关。”

他与友人合作写作。
两个头脑共写一本书?
我难以想象。
科研项目也许可以,
但文学?实属奇妙。

1945年,
他的视力开始衰退。
他听别人读书,
以耳朵取代眼睛。
1955年,庇隆垮台,
他被任命为
国家图书馆馆长。

玛利亚·儿玉,
日裔女子,
年轻而寡言,
做他的伴读。
岁月翻页,
他们并肩行走。
1986年,他们结婚。
次年,
他在瑞士去世,
于旅程的起点
画下终章。

他相信:
人的本质是自由,
是用经典的语言,
去命名那些语言无法命名的经验。

他还写过一句话:
有一个人立志描绘整个世界。
他画出省份、山川、港口、星辰,
房舍与众生。
临终前他发现,
那些线条最终汇聚,
竟勾勒出他自己的形象。

是的。
这一句,
深深打动了我。


                  二

他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面镜子——
微微倾斜,
指向无限。

189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
他横越边界——
世纪之间,
语言之间,
光明与失明之间。

这部电影不讲述他的生平,
而是邀请我们步入他的内在,
以片段,
以他所偏爱的方式。

他失明,
却看得更深。
失去视力,
获得洞察。

他写的不是故事,
而是未知世界的地图。
书中藏着万卷书,
镜子复制灵魂的形状,
时间打结,
缠绕不休。

他创造虚构的作者,
引用不存在的书籍,
以虚构之名
建构比真实更持久的真实。

别人看见图书馆,
他看见
天堂的模样。

政治如幽灵,
穿行他心灵的走廊。
庇隆倒台,
他回到梦中的位置——
图书馆之中。

玛利亚·儿玉,
年轻女子,
在暮色中
为他朗读。
多年之后,
他们结为夫妻。
他选择在日内瓦辞世,
在记忆初萌之地,
使旅程闭成一环。

他相信:
语言既是恩赐,亦是陷阱——
它能命名,
却难以捕捉;
它能做梦,
却从未安眠。

这部影片轻声地告诉我们:
博尔赫斯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座迷宫中的诸多自我,
是镜中
不断折叠的谜题。

还有那最后的寓言——
一个人试图描绘世界,
却最终发现,
自己所绘的所有线条
竟构成了自己的面容。

那是博尔赫斯。
那是我们所有人。
那是一张我们未曾察觉
正在绘制的地图。


附:
【博尔赫斯:镜中人 Borges-The mirror man [自译字幕]-哔哩哔哩】 https://b23.tv/0nE0olo



吴砺
2025.4.7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