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回复: 0

[散文] 尘与光之间:双耳之琴的回声

[复制链接]

9338

主题

201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153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尘与光之间:双耳之琴的回声

                                                ——观《波斯古典乐器艾捷克与卡曼恰琴》




           第一部


我第一次看见
那样的乐器——
琴头上长着两只小小的耳朵,
像梦中的生灵,
半是木头,半是幻影。

它们的声音甜得出奇,
比我听过的任何一把小提琴
都更柔和,
像蜜从尘土与寂静中
被缓缓汲出。

这音乐——
安静、缓慢,
向内转折,像祈祷,
似乎游走于两种世界之间:
不完全是波斯,
也不完全是西方。
旋律悬浮着,
在沙漠与音乐厅之间徘徊。

它的气息
让我想起门德尔松——
那温柔的E小调,
一种微微颤动的甜美,
在平静中化为光。

然而此刻——
这平静更深,
这甜蜜更古老,
仿佛心
终于学会了歌唱,
却无需提高声音。




           第二部


         一

两把琴,
琴头上长着微弯的小耳朵,
静静地坐在寂静的怀中。
木头在呼吸,
在那呼吸里
诞生出一种声音——
不全是东方,
也不全是西方,
更像风
记起了自己最初的形状。

这些音符
不向前行进,
它们回旋、停驻,
仿佛音乐
只想留在诞生的一刻。
每一个音
升起、犹豫、又坠回。

宁静,
不是无声,
而是两音之间的耐心。



           二

演奏者静坐,
面庞被土色的光照亮。
没有多余的动作,
没有炫耀,
只有倾听——
仿佛弓与弦
在交换尘土的秘密。

拨弦与共鸣之间,
世界也随之安静。
甜蜜流淌,
不是明亮,
而是深色的蜜,
像从木头中
唱出的记忆。



           三

艾捷克——
一把长着小耳的鲁特琴,
轻如杏木,
声音如沙漠中的铃。

卡曼恰——
一个会说话的圆球,
竖立如芦苇,
小提琴的祖先,
却更柔,
更像人声,
更带犹疑。

它们不呐喊,
只微颤。
它们不命令,
只邀请。

它们的美,
藏在那将断未断的颤音里——
在几乎破碎处,
依然延续。



          四

是的——
你或许会想起门德尔松,
那E小调的温柔海光。
确有相似之处:
清澈、优雅,
那光在忧伤边缘颤动。

但波斯的宁静
属于另一种几何:
一圈无终的圆,
一条由静止构成的路。
当西方追求终点,
东方停留、
聆听、
再度呼吸。



           五

最后,
音乐渐渐褪去——
不是结束,
而是回到最初。

而我,
也坐在尘与光之间,
在言语与倾听的交汇处。

此刻,
世界化为一个音符——
而那个音符,
正是生之方式。




尾声


艾捷克与卡曼恰的对话,
引领我们进入另一种聆听——
不是走向终点,而是走向静默;
不是寻求结局,而是追求内在的平衡。

归根结底,
这场演奏是一种光亮的交汇——
波斯的内省遇上西方的抒情,
古老的琴声回应现代的感性。

它提醒我们:
音乐并非被听见的对象,
而是一种栖居世界的方式——
一种尘土与光之间的对话。


附:
【波斯古典乐器艾捷克和卡曼恰琴-哔哩哔哩】 https://b23.tv/5wHtAuR




吴砺
2025.10.27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