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拆一建盛汝谦 2 {+ B. v% B' z
白 梦 ; ^9 W0 l( e1 K% V% j/ z1 a, R5 ^
桐城老城西区有条古旧的巷子叫做“操江巷”,就在我所上小学的围墙外面。幼年时,每天上学都要经过那条巷口,巷中也住着几个我的儿时伙伴,所以下学之后,也常常去那小巷里玩耍。小巷内藏有几处大院,院中曲径通幽,房舍高大俨然。我们在其中穿梭游戏时并不知道这巷名的来历。城里许多人包括这巷中的住户也都不能确切地知道这巷何以名为操江巷。大家含混地叫它“操家巷”,想当然的以为其中住着些姓“操”的人士。
) r2 E7 e4 j$ v/ T- z5 E/ t其实“操江”是官名,乃明朝设置的长江提督,领上下江防事。到了清朝顺治时干脆兼了安庆、徽州等地巡抚事,真到康熙年间,置安徽巡抚,才废了操江一职。 5 b1 F* l- A0 Y% S& K
此“操江巷”实是得名于住在此巷中的操江大人盛汝谦。 ) ?( n: m- t9 y) z' \" E [* ^5 C( d
盛汝谦,字亨甫,号古泉。明嘉靖二十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以御史衔领操江之职。在操江任上打击江匪水盗,多有建树。后升任户部右侍郎,在侍郎任上致仕回乡,其时已是年过七旬。
2 `- G0 N3 Z$ D$ V! N- ]8 M史载汝谦为官清廉,为人刚直。堪称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在他仕途一帆风顺的得意之时,逢上奸相严嵩专权,他愤然辞官归里。有人劝他:严相非常看重你,只要你肯归在他的门下,高官厚禄立马可得。汝谦哂道:“丈夫具须眉,肯为此邪?”竟自拂袖而去。直到严嵩倒台,汝谦才重回朝廷。
& ~' F' A2 Z# F" o+ k+ q+ @史载汝谦天性节俭,日常生活极其清苦,晚年归乡后更是如此。即使来了客人,留餐用饭,也不过是半碗萝卜,几块咸鱼。而他冬天披在身上的一件羊皮袄,竟是三十年前出巡陕西时所制,上面补丁缀补丁。书上如此描述:“迎风兀立,宛如老丐。”
$ R( s9 A* J/ D- q5 w9 Y+ S$ w不过你可别以为这宛如老丐的盛汝谦是个守财奴。恰恰相反,他正是一个一掷千金的豪爽之人哩。
5 \5 K" u# f# J汝谦除了朝中事迹,在老家桐城,有两件大事可圈可点。一件见于正史,一件源自民间。
[& W3 J) x# Q1 T正史载,桐城原来的城墙,系黄土所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根本不能起到防卫功用。汝谦立朝多年,养成了忧国忧民之本性,致仕回乡后仍不忘利邦利民。遂领衔众乡绅,于万历四年(1576)上书知县大人,要求重新修筑城墙。并带头捐款,共募得白银二万一千余两。于是起窑烧砖,要建砖城了。工程是浩大的,光窑口就起了四十余处。建成后的桐城城墙,周围六里,高三丈六尺,雉堞一千六百七十三垛。城门六座,四正门分别为东祚、西成、南薰、北拱,二偏门西北曰宜民、东南曰向阳。这是桐城城池异于别地之处,一般中国城池多为方型,或正方,或长方。而桐城城池乃是椭圆型,称为龟型城,那六门分别为龟之四爪及首尾。何以要建龟型城,大约除了负山瞰河、依地而建之外,还取龟有寿之意吧。 ) F8 K7 c. }" z1 s
此番所建城墙,端的威严坚固。就连以攻城掠地著称的明末农民军将领张献忠,在崇祯八年至十五年间(1935—1642),曾六次强攻桐城而不下,最后只得废然而叹,绕桐城而取他地。于是,遂有“铁打桐城”之说。后来的太平天国,战祸连年,桐城的城池依然固若金汤。昔乎这样一座岿然巍然的古城墙,却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躲避日本战机的轰炸,便于城里百姓疏散防空,不得不自行拆除。(每思及此,想起小日本,我便咬牙切齿,心怀大恨。) 4 ?# I! T$ i1 r- c) G8 K
民间传说则透着些风月味,说的是盛汝谦于嘉靖年间请旨拆除“投子寺”之事。 ( `- v! ^8 F0 f, S; h% h, P) g
投子寺是桐城名寺,因三国时鲁肃投子而得名,更因唐朝高僧大同禅师驻锡于此而昌盛,到明朝时,该寺已有寺僧千人、大殿三进、禅房五百余间,因其佛事鼎盛,一时竟有“小九华”之称。 ) y+ m3 n& p2 l& C8 R I* ^0 u
传说盛汝谦之父乃豪门之子,因迷恋寺中女尼,与之私通之时兴奋过度,死于寺中,女尼情急无奈,只得将尸首埋于佛龛之下。后生下汝谦,交于盛家抚养。汝谦长成,考取功名之后,了知这段情由,到底是出于对寺院或者女尼的怨恨,还是想悄悄把父亲尸体神不知鬼不觉的重新安葬,总之汝谦要拆投子寺。而拆除寺院是件大事,寻常人是无法做到的。好在嘉靖皇帝崇道灭佛,汝谦趁机上疏皇上,请得圣旨,拆了寺庙,葬了父坟。 ) ^) O. V; F* }4 s. j7 P4 p# e
汝谦的疏表中当然不能提父亲那件风月事,他的理由是投子寺在城北山上,占尽风光,压了县城风水,使桐城文不昌商不兴。而拆了寺庙,一来抑止了佛教盲目发展的势头,二来还桐城百姓一个明山秀水。说来也怪,自投子寺拆除之后,桐城果然文章昌盛,经济繁荣,不几十年下来,竟成了一个才人辈出,蜚声海内的人文名城。 & [1 [$ O5 Y# c, r# d0 o
汝谦事迹,一拆一建,皆有功勋。正史野史,竟相铺陈。至今为桐城人所津津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