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 丽江 丽江古城西倚狮子山,东向千顷沃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舒适宜人。玉河水一分为三流入古城后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进屋,街道和房屋布局以水为脉随势自然,充满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情趣。 丽江古城的确没有围墙。而且,从建城时开始,它就坦坦诚诚全身裸露,俨然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君子国度。在全国称得上"城"的地方而没有城墙,古城真是例外。 关于丽江古城无城墙,民间传说是因土司姓木,木字加框成“困”字不吉,故不修城墙云云。其实没有围墙是因为:一是古城始建于宁末元初,它是在原始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土司姓木是明朝的事,说明丽江城本来就没有城墙。二是木氏进城后,忌讳“困”字而不修城墙,说明纳西统治者能从民族生存与发展考虑,趋利避“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应当肯定的。三是纳西族本来是从游牧民族了展起来的地,无论民众还是统领,在文化意识上都缺少城墙观念。在土司末姓木之前,他们在白沙的城成没有城墙。按纳西族学者和中孚先生的话说:一个把大地作为驱驰之地的民族,怎么会用几块砖头,几条浅沟去护卫自己、约束自己呢?所以,纳西族不设城墙是一种源于游牧民族的,无拘无束的,无所畏惧的、开放吸纳的精神气质的体现。据说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修长城的帝王,他认为长城并不是最好的屏障,只有国富民强,修德筑仁,万众一心,才能“众志成城”。这是开明君主的思想,也是游牧民族开阔胸襟的真实写照。 本馆藏书: 《丽江》 K928。971-6/7242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丽江—茶马古道活化石》 K927。42/3380 外文出版社 《丽江四方街》 K297。43/1231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大理、丽江旅游实用图册》K928。974/4811广东旅游出版社 《中国建筑 丽江纳西族民居》 TU-092/3100#8 《灵魂故乡—丽江》 K927.42/1347-2 中国工人出版社 《古城、古村落、古典园林》 K928.9/5064 湖南地图出版社 《云南三城》 K928。974/1101 外文出版社 《独步中国云南》 高云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K928.974/2227 《云南天堂》 芦一萍,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K928.974/4214 《魅力365天天游云南》 林媛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K928.974/3707 《老城古镇》 K915/4624-1 中国旅游出版社 相关网站: http://www.lijiang.cn/pubnews/doc/index/lswh/index.asp(中国丽江) http://www.lijiang.com.cn/index.asp(丽江古城区之窗) http://www.lijiang.com/(丽江纳西网) 本馆电子文献: 《中国你不可不去的30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圣地》 《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大型电视纪录片》 J952/5667 《世界遗产之秘密档案:1-5》 J952/5152 香格里拉 风靡于半个多世纪的“香格里拉”,在20世纪末被确认在中国云南的藏区——迪庆。作为一个事件,此事即便不能列入“20世纪90年代10大新闻”,列入“20世纪90年代准十大新闻”也当之无愧。 自从英国人詹姆士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问世以来,作品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曾引起无数人的向往,据考证,香格里拉实质上就是指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处于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地带,境内有许多高耸入云的大山。雪山环绕之间,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香格里拉。 1997年9月云商省人民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藏族自治州。2001年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是藏语,意即“心中的日月”,英文写作“Shangrila”。 本馆藏书: 《神秘的香格里拉》 K928。974/5603 中国旅游出版社 《迪庆—香格里拉》 K927。14/8629 云南大学出版社 《香格里拉旅游指南》 K928。974。2/362中国轻工出版社 《云霞中的锦绣西南》 K928。974/4527 广东旅游出版社 《典藏中国—从贵阳到香格里拉》徐家国 山东书报出版社:2004 K928.97/1130 《云南三城》 K928。974/1101 外文出版社 《独步中国云南》 高云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K928.974/2227 《云南天堂》 芦一萍,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K928.974/4214 《魅力365天天游云南》 林媛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K928.974/3707 《去云南的20个理由》 党海政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K927.4/9231 《云南》 金旅雅途编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K928.974/8073 《彩云之南—云南行》 乘火车游中国丛书编委会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K928.974/2943 《自驾车一族的云南之隐》 刘素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K928.974/0459 《活色生香彩云南》 大番茄传媒机构 广西人民出版社 K927.4/4442 《云南之迷》朱净宇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K927.4/2933 《13天游遍云南》 文宇 湖南地图出版社:2004 K927.974/0434 《中国风景名胜》K928。7/6234-1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中国名胜词典》 国家文物局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K928.7-61/6030 《中华名胜100景》 中国地图学社编 中华地图学社:2004,K928.7/6073 《中国世界遗产》姚艳霞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K928.7/6234 相关网站: http://travel.yninfo.com/jddy/subject/5/index.html(香格里拉迪庆) http://www.yn.xinhuanet.com/nets/shangri-la/index.htm(香格里拉) http://www.magicyn.net/shangrila/index.htm(香格里拉旅游咨询服务网) http://www.dreams-travel.com/mzl_yn/yn_zdlj/(梦之旅) http://www.bh2000.net/index00.html(爱乐人,走四方) 泸沽湖 泸沽湖形状如马蹄,南北长东西窄, 被摩梭人称为"谢纳米"-母亲湖,是中国第三深淡水湖泊, 属高原湖泊, 是因古代地层断陷而形成的天然湖 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他们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纳西族的服饰华丽风采,纳西人的歌声优雅壮观。纳西的象形文字是迄今留下的东巴文化的代表。 摩梭人的婚姻为“阿夏婚”。“阿夏”为摩梭人走婚生活双方的互称。摩梭人青年男女彼此产生的爱情,便互赠“信物”,男主通常向女方赠送金银首饰、玉镯、珠子、丝线等,女方回赠的“信物”一般是男子喜爱的随身之物。互赠信物后,男方的长辈便带上“琵琶肉”,茶、糖、酒等礼物去拜访女方长辈,征午同意便确定“阿夏”关系。尔后,男女双方各自仍在自己的家中,男“阿夏”主动到女方家帮助干活。确立“阿夏”关系的,彼此互称“阿注”,谓之“亲切的伴侣”,不称夫妻,因此在那里不宜问及子女的父亲,只称呼舅舅。家诞中以女性为主,女性作为一家的主宰。并崇拜女神。摩梭人的母权时代的遗风是不可多得的“母系社会活化石”。 本馆藏书: 《纳西族民间故事选》I277.3/5041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泸沽湖纪事》 K928。974。4/3241 中国旅游出版社 《魅力365天天游云南》 林媛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K928.974/3707 《去云南的20个理由》 党海政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K927.4/9231 《云南》 金旅雅途编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K928.974/8073 《彩云之南—云南行》 乘火车游中国丛书编委会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K928.974/2943 《自驾车一族的云南之隐》 刘素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K928.974/0459 《活色生香彩云南》 大番茄传媒机构 广西人民出版社 K927.4/4442 《云南之迷》朱净宇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K927.4/2933 《13天游遍云南》 文宇 湖南地图出版社:2004 K927.974/0434 《中国风景名胜》K928。7/6234-1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中国名胜词典》 国家文物局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K928.7-61/6030 《中华名胜100景》 中国地图学社编 中华地图学社:2004,K928.7/6073 《中国旅游—著名风景名胜导游》 K928。9/5446 成都地图出版社 《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 K928。9/440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网站: http://www.ynmw.org/mosuoren/sj/ (泸沽湖畔的女儿国) http://www.lugulake.cn/(泸沽湖旅游及摩梭文化) http://www.517sc.com/look/n_lgh.htm(泸沽湖介绍) http://www.euyn.cn/web/lgh.htm(e游云南旅游网) http://www.dreams-travel.com/sc/sc_lgh/(梦之旅) http://www.tolijiang.com/fj/lgh.htm(走进丽江) http://www.ecotourism.com.cn/onews.asp?id=306(摩梭人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