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字伯时,北宋舒州(今属桐城)人。据吴修《续疑年录》推断,他生于北宋皇 (仁宗赵桢)初年(1049年),卒于崇宁(徽宗赵佶)五年(1106年)左右。他于熙宁三年(1070)进士及第,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告老,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
他好古博学,善鉴定。不仅能画人物鞍马、神仙佛道,也能画山水花鸟。他对传统绘画作过大量的临摹,同时重视写生,敢于独创。李公麟作画,重视绘画创作对生活实际的认真观察,不是一味蹈习古法。他的人物能从外貌上区别出地域、种族、职业的特征。画马,也能表现出不同品种的形貌神气。在艺术上,充分显示出高度的概括能力与独特的创造性。在画法上,他以白描著称。这种白描画法,多不设色,造型准确,神态生动。他把传统的线描造型方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代画家影响很大。
李公麟的存世作品,有《五马图》、《临苇偃牧放图》、《九歌》、《免胄图》、《维摩演教图》、《番王礼佛图》、《西岳降灵图》等。李公麟善于画马,“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李公麟所作《五马图》,描绘的是西域进贡给北宋王朝的五匹骏马,皆各由奚官牵引。无款,马后有黄庭坚小行书签题马的年岁、尺寸、进贡年月等,又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是李公麟传世精品。五马名为:凤马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马均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动作生动,清晰地表现出肌肉骨骼的结构,身体的重量感、毛发质感,乃至光泽印象,很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描画的特色。线条简练,以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李公麟与推行新法的王安石为友,曾为其作《王荆公骑驴图》,王安石也作诗赞誉过他的绘画。他还在天柱山下的山谷流泉为黄庭坚作白描写真,传为后世佳话。李公麟在京师时,曾在驸马都尉王诜家做客,和苏轼、米芾、黄庭坚、蔡天启、张文潜、刘巨济等交往唱和。并画《西园雅集》图,画的是这些文豪名流“雅集”时作诗、绘画、谈禅、论道的种种活动。这幅画作后来成为中国画史上有名的佳构。
《宣和画谱》记载了李公麟在人物画史上的地位:“吴晋以来,号为名手者,才得三十三人,其卓然可传者,则吴之曹不兴,晋之卫协,随之郑法士,唐之郑虔、周昉,五代之赵岩、杜霄,本朝之李公麟。”
一个画家的成就,得来不易,他必须勤学苦练。李公麟一生,作画无一日间断,甚至“有病不休”。元符三年,他的右手得风湿症,养病期间,一边呻吟,一边用左手在被子上比划着落笔之势,家人劝其休息,李回答:“余习未除,不觉至此。”正是由于李公麟对艺术创作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所以取得了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成就。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