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13179
积分 3336
威望 39213
桐币 978
激情 94
金币 0
在线时间 3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12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积分 3336
鲜花(
0 )
鸡蛋(
0 )
桐城早期的人文情况我们实在是知之甚少,如果能绕过去,就绕过去算了。问题是,这个关节属于基础性工程,我们绝对绕不过去。
' U) i* l( [! d
5 B* d; s1 R& _$ h% t2 Z" d3 q% C2 n 其实,捕风捉影的线索拼拼凑凑还是有一点的。胡缵宗郡志:“桐城达大抵江北,风气近厚,故其习多类中州”。意思是说,桐城是个沿江大县,明显带有中州北方人豪爽的作风。这个评价还算不错,但他接下来又说,“桐城文若胜于其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不要以为他在夸奖桐城人文质彬彬,他实际上是在挖苦桐城人喜欢做表面文章,客套太多,做人不要太假。古代人说话一般比较含蓄,他就是这么个意思。我倒觉得,他讲的话虽然不太好听,却十分在理,而且基本符合事实。让一个外地人来评价桐城人,往往一句话就能说到根子上。桐城人文有众多的特征,其中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虚”。这里我们且不作展开,以后再来慢慢说道这个事。
1 o! J j: ?$ I$ |8 \ } # T+ B: V- ]3 U9 z6 s% Q3 D
但我们现在不能不说说这两句话表面上的矛盾之处。同样一个人,为什么既说桐城人豪爽,又说桐城人做作?其实,这两句话并不矛盾。他的意思是说,桐城人本来在“质”上面是豪爽的,但现在由于“文”太强盛了,全面盖过了“质”。这两句话分明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极其有用的线索:桐城人搞不好就是中州北方人的移民,反正如同中州北方人一般豪爽,只是现在变得不那么豪爽了。) m+ Z0 ~ g& K& l* }4 o* S: Z; k
, g4 J9 G2 i1 f. J7 m' I# n 关于这一点,《康熙桐城县志》中说得更清楚:“同安郡其俗信鬼神,好遥杞,父子或异居,人性劲躁,包藏祸害,视死如归”。这话就不是一般的难听了,简直是在咒骂我们桐城先人不是人。好在他骂的桐城先人不是死光了,就是跑光了,指的并不是我们的先人,我们也就不跟它计较了。8 ~5 }4 w1 H0 n# |
. Z/ u1 Y- H+ {- S5 K 不管怎么说,我们不能对这些话置若罔闻。这是在堂堂县志里公开记载的,并不是家谱,也不是野史,我们没有理由对此表示怀疑。我们所要做的是仔细分析,看看桐城先人为什么一个个的都不是人。
/ o0 Z4 T1 C# _
8 ?/ [7 E4 s7 _9 k1 S 第一,桐城初民中,估计有不少是北方强悍的移民。他们到桐城来安家,应当有众多的原因,或者是来源地人口剧增后的外迁,或者是天灾后的逃难,或者是犯事后的避祸,或者是政府的放逐。不管是哪一种,这些人都不同于正常人。大家想一想当年英国往新大陆的移民,就不同于一般人群。从好的方面看,这些人比一般人更有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那些怯懦的人是搞死也不敢挪窝的;从坏的方面看,这些人可能更胆大妄为,更加具有野性。
. ?9 M3 v3 G3 ]: p
. ~, B! S/ D8 d# p' ] 第二,桐城当年恶劣的生存环境,强化了这些人的野性。我一直认为,桐城早年的人居环境并不是太好,甚至可以说比较恶劣。大家可以试着将桐城人造的工程统统抹去,包括人工修筑的公路、桥梁、塘坝、河流、田地,桐城还可以称为一个好地方吗?不要说唐宋以前,就是在近代,桐城大多数地方也相当偏僻。我老家那块小地方,日本鬼子都没有去过,只是长毛和广西佬偶尔光顾过。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地方艰难度日,人性劲躁、视死如归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h. h: ~" I7 H4 D# Y
5 u( H" c" w$ T2 U. r" [( X0 `
以上两点理由猜测的成分比较大,我们且不去管它,毕竟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后来桐城人突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呢?《康熙桐城县志》曰,“自平成(南朝)后其俗颇变,尚淳质,好俭约,丧杞婚姻胥近于礼”。或许是县志也不搞不清楚具体的原因,所以讲到关键处一笔带过,让后人一头雾水。
) ~$ k" D3 U+ A# F! p9 `! g
- ~5 |2 v3 U- u( j: Y# S1 S. @ 一般来说,民风是非常顽固的,不是个容易突变的东西。可以猜测,在平成(南朝)前后,桐城一定发生过非常大的事情,大得让民风这么顽固的东西都不得不随之而变化。最大的一种可能是政府的强力推进,满清就是靠蛮力强迫汉人留发的。但是,平成(南朝)后面的隋唐并不是专制强迫的朝代,而且也找不出政府耍蛮的动机。或许,你说隋唐的强盛让本来劲躁的桐城人得到进化,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涵养大幅提高,更有说服力一些。但大家请注意,县志为什么刻意提到“平成(南朝)”这个时间点,而且特别强调“颇变”?这分明是说,桐城民风的变化并不是进化,而是突变,有一种特别的事件引导了这次突变。只是,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个特别的事件是什么。
# b- J. P7 }* f3 g) @# P : l3 g% Q; Y# ], j8 |2 M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推理了。平成之后桐城人口急骤下降,大批移民涌入,等于桐城人口重新洗牌。我不十分清楚这次的浩荡移民到底来自何方,他们是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他们为什么要移民,我只是猜测他们大多可能是温存敦厚的南方移民,要不这个推理难以成立。好在,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现在的桐城人绝大多数也不是这批桐城人的后代。大约在元朝某个时间段,这些桐城人要么死光了,要么跑光了,桐城人口又一次重新洗牌。由于时间相对较近,这次的移民情况比较清楚,他们大多来自江西方向,基本上属于逃避战乱或战后的填缺。从文化的角度讲,这些移民可以纳入楚文化的范围。
' T8 X% `7 F$ N% H5 H. i% h 5 k0 O, W+ L% \/ S' s
事实上,明末清初桐城还有一次人口大幅度减员,但这一次好像没有大规模重新洗牌,而是靠不断地造人来慢慢解决。所以,我们尽可以将目光集中于元末明初的那次移民。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