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13179
积分 3336
威望 39213
桐币 978
激情 94
金币 0
在线时间 30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12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积分 3336
鲜花(
0 )
鸡蛋(
0 )
考虑到桐城人文内涵的诠释过于理论化,不适合作为漫谈的话题,本来我想在第五篇的最后交代一下就算了。没想到,大家对此颇为关注,似有单独开篇之必要。正好,我主编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即将付梓,其中相关的内容可借机拿出来供大家批评。; L% [8 A- u' V3 r9 q7 ]$ {
6 e H$ V; y; I “文”通假“纹”,引申为人类劳动之痕迹。“人文”最早出现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的意思是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程颐《伊川易传》解释曰:“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8 O5 Q8 \' I: _9 S , z0 U' i8 ]( U' q' f7 E% r
在现代社会中,“人文”通常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人文科学主要指以人类精神生活为研究对象,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及其发展等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对人类思想、文化、信仰、情感、道德、美感和精神表现进行探究的学问。其涵盖的学科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
; F! m8 ]+ }: C* k! W " q. g) Q1 m9 g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就在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尊重人与以人为中心。人文精神讲求人性、关怀人生,主要内涵就是尊重人,特别是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2)追求美好和正义。在真实与美好发生冲突时,人文精神鼓励选择美好。比如,欺骗癌症病人以增强患者的信心,被视为符合人文精神的正义行为。(3)崇尚非理性与唯美。人文精神推崇各种非理性的手段,诸如感悟的、直观的、情绪化的。比如,“忠贞不渝的爱情”就很难用理性去分析。(4)追求时代精神与顺应历史潮流。只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人类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人文精神才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性。
. S5 [% d( e4 n5 T6 F
, S D) ?7 }6 q 不客气地说,中国从来就没有形成过西方那样系统、完整的人文精神理论体系。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强调的是泛道德主义,偏重“德性之知”而忽视“见闻之知”,显得过于入世,缺乏一种超越的批判意识和必要的人文关怀。在这种情况下,当代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又进一步进行摧残,使得人文精神意识逐渐淡薄乃至消失,对于体现人文精神的智慧和终极关怀的追求失去了内在的支撑力和深层次的动力,表现为人生价值的迷茫、理想主义的弱化、实用主义的盛行、伦理道德的缺失、社会风气的堕落、人际关系的紧张等。1 M8 T7 L; a" x/ ~
2 {! R: i9 t9 H9 m 桐城的人文景观和人文精神,当然不能超脱中国人文发展的总体规律。但是,桐城号称文都,在人文精神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营造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对此,桐城文友同安闲人先生作了很好的概括,并引发了一场内部讨论。原贴不长,我且原文照抄如下:% m: j: I& t3 I* c
4 I; c5 `6 F+ O; E5 @! p
“桐城历史文化光辉灿烂,桐城人文精神渊源流长。如何凝聚先贤智慧,发掘今日依然蕴藏于民间的桐城人独特气质,进一步探讨桐城精神中的积极面,确立新时代的桐城精神,意义十分重大。
% o3 `9 q+ V# [ d6 a; b1 A6 c
o0 O. ]" v9 ^8 Z( Y) `+ f 桐城处黄舒之间,独特的山水与人文因素塑造了独特的桐城精神。先贤张英曾言:桐城山秀异,而平湖潆洄曲折,生斯地者,类多光明磊落之士。余入仕版,每於岩廊,见海南耆宿,必曰而桐士也。端重严格,不近纷华,不迩势利,虽历显仕,登津要,常欿然若韦素者,此桐城诸先正家学也。新进之士于众中觇其气度,多不问而知其为桐人,予志斯语久矣。; H7 W4 i* g* `& J3 f0 s. D
% K: C, B" ^+ B! a+ t$ k 张英所言的桐人气度是光明磊落、端重严格、不近纷华、不迩势利、欿然若韦素者。桐人共性的精神是什么呢?我个人以为,这些精神应该该体现在范增的智谋、朱邑的德行、曹松的诗文、朱翌的词曲、李公麟的绘画、方以智的思想、明晴桐城派大家的文章、父子双宰相的风范......同样也体现在城里通衢曲巷市井的睿智与精细,乡间竹林茅舍村夫的淳朴与善良。”
' D, g% I/ i* r0 o
7 h/ F' E6 a" W( C% N% B 桐城文友快语堂先生告诉我,2004年桐城官方在全市范围内重树和弘扬“桐城精神”,即: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恕我直言,这个概括太败了,一点见不到桐城的影子,哪里是什么“桐城精神”,完全是“中国精神”嘛。可能大家都意识到这一点,纷纷进行重新概括。桐川先生的主张是“崇文重礼、厚德宽容、进取坚韧、务实创新”;文都浪人推举的是“内敛稳重、宽容豁达、睿智勤奋”。我个人比较认可桐城达人吴金水先生(夜笛千山)的观点,且将他《孤村到晓有灯火》中的一段话照抄如下:8 t! }2 k3 H! Y; f- E. M& H
) |* e# S) X: e) l 桐城精神是由两大相互交融的文化传统构成,一是“礼让三尺”,一是“穷不丢书”,两者组成了和谐的统一。桐城著名的“六尺巷”美谈早已流传神州大地,物质世界有穷尽,与人相处宜和谐,桐城人对此心领神会,那段“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诗句,不仅是当时的当朝宰相张英的旷达,更是桐城人“礼让三尺”的谦让之风写照。“礼让三尺”不仅仅是为人处世中的谦虚,也是对物质利益追求的谦抑。与对物质追求的谦抑相比,桐城文化传统中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则是非常鲜明的,乡训“穷不丢书”渗透桐城人的心灵,即使再穷也不放弃读书明理。“穷不丢书”只有四个字,表达的不仅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不屈气慨,也是对孔老夫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理念升华。于物质、于处世“礼让三尺”,于精神、于文化“穷且益坚”,两者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桐城文化精神的精髓,奠定了桐城文化辉煌的基础。" Z6 g) |* c7 k: D7 p% B
7 I2 m! R: u9 }9 L2 M 但吴先生的概括也有一个小缺点,就是过于乡俚。咱们毕竟是文都人,适当包装一下还是必要的。窃以为,我们不妨把这个概括的事情放一放,先集中精力来讨论桐城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当事情一目了然的时候,一切都好办了。在这个系列的最后部分,我计划大讲特讲当代桐城人文精神的话题,也希望大家到时能够积极参与。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