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83|回复: 11

[桐城文] 桐城人文漫谈(四)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00: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坐下来慢慢谈谈桐城的人文蔚起。
% C: c8 ?/ z+ |0 {% w' j1 ?9 ?3 ^8 {2 Z5 c$ z- F
首先,我们必须强调一点:一直以来,很多人习惯性地将桐城人文聚焦于桐城派,甚至等同于桐城派,这是大错特错的。如果一味地将桐城人文与桐城派捆绑在一起,往前你不能解释明朝桐城人文的乍起,往后你不能解释现在桐城人文与教育的发达,就其本身,你也不能解释桐城派崛起的真实原因。实际上,桐城人文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G; t; ~& E) L# l! ?6 P
% n, P4 d7 t: a
& N2 m$ b# V$ m, }
我更愿意将桐城人文蔚起的发端定位于明朝初期,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桐城人文的发端,这个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它当然与桐城的发展史同步,哪怕真的是人性劲躁、视死如归,也是一种人文现象。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桐城人文蔚起的发端,是要寻找桐城人文兴盛的起点;其二,前面我们费了那么多口水,是想阐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桐城人口自大明以降重新洗牌,桐城人文自然也随之萌发新枝。这样的界定不是企图将以前的桐城人文成就一笔勾销,而是说这些成就和影响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m; {+ f; p& T: i6 }6 [; ~( g

1 |, D  a, l- H- ^& Q- F6 o* \& A谈及元末明朝,不能不说到移民。说来也怪,中国这样一个农耕的国度,历来是重迁的,可命运总是让老百姓如候鸟一般地迁来移去。也就是说,老百姓是非常不愿意搬家的,可是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频繁地搬家。这次,他们东迁到桐城来安家,也只是权宜之计,没想到不仅从此安家落户,还营造出人文蔚起的小景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5 E. y" f+ d+ w/ v% B
" c  f( e9 H7 P, i7 D: z/ K" O
第一,中国传统的文化之乡基本上都属于富庶之地,唯有桐城比较特别。自古江南多才子,那是因为江南经济发达,老百姓受教育程度较高,由此带动了文化的繁荣昌盛。桐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一个富裕的地方,他们重视文化教育,不是把文化教育当作一种生活情趣和享受,而是当作一种生活出路。也就是说,桐城文化发展的原因不是经济发达,而是经济不发达。桐城虽然有山有水,但是在小农社会,山水的开发空间都不大。况且桐城的山不比徽州的山,既不成气势,资源也非常有限。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他们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没有任何出路的,所以他们将目光指向科举功名。他们当然知道,科举之路是条窄路,但窄路毕竟是条路,先尝试着走一走,真走不通再说。这种心思,其它地方的人也是有的,只是桐城人特别浓厚一些。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你得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假如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恐怕想着的不是读书,而是做土匪了。桐城在这一点上还算好,虽然不很富裕,但也绝对不是穷山恶水。丘陵地带有一种广阔的资源叫小山坡,只要你足够勤劳,小山坡就变成了旱地和良田。桐城东乡还有不小的水面,也能养活不少人。可以说,这种富不了、穷不死的生活境况,造就了桐城人文发展的独特环境。但是,这不是一种必然因素,全国具有类似情况的地方多的是,所以你要接着听我往下说。8 f* |* ?5 D" W- y

$ k0 g7 T) I: M- T  r! Z. a3 T第二,桐城的文化根基是吴楚文化。吴人向来聪明,楚人虽然有一点点楚蛮,但也足够聪明,起码有大国文化熏陶的痕迹。前面提到过一句流行语: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九个湖北佬,斗不过一个桐城佬(安庆佬)。实际上,湖北人、湖南人、江西人、苏北人,基础上与桐城人是一家人,这也是我要反复讲元明移民的原因所在。我研究方言的时候,发现赣语、湘语与江淮官话有着太多的相通之处,更加让我确信这一点。不管怎么说,既然桐城人出身于聪明世家,又在科举功名的路上辛勤耕耘着,按照概率论的原理,迟早有一天会有个把幸运儿冒头的。我不太清楚最早冒头的人是谁,只知后来桐城出人就如同雨后春笋,一发而不可收拾。在清初乡贤祀中,属于明代的有一大老堆:檀郁、方法、方佑、方印、方向、钱如京、雷宗、萧世贤、余珊、何唐、吴檄、方克、盛仪、张泽、盛汝谦、阮廷瓚、吴自侗、胡效才、何思鳌、阮鄂、张淳、方梦赐、姚自虞、吴用先、潘为山、方大美、倪梦梅、方学渐、左出颖、姚之阑、张士维、吴承颜、胡士奇、方大镇、何如盛、左光斗。这说明,有种有收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假如你广种而颗粒无收,恐怕再狠劲的人也不能坚持到底。所以,我们要特别感谢那个最初冒头的人,他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可称为桐城人文蔚起的引发点。
& ^# Z8 `3 t$ l3 O8 V" `( s4 y: L
4 |: K/ ~1 f  K& c, e+ ~$ E2 ?第三,元明桐城移民的生存环境是不太差的。俗话说,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假如当初移民刚来桐城时遭遇到视死如归的土著居民,你不是跑就是死,一切也就谈不上了。好在,当时桐城的土著居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特别的刁零,让移民们一来桐城就确立了强势地位。接下来,他们应当还经历了一段不短的适应期,说不定我们现在看到的高高的田埂、阶梯式的塥闸、聚族的房屋,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当一切已经蓄势待发,你就不得不发。
楼主新帖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55029103

心若改變,態度就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
習慣改變,人生就改變。

475

主题

849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48

浪漫勋章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08: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桐文兴盛起点始于何时不确,但可以确定不晚于明初。因为《儒林外史》里所描述桐城学子赴考的景象,说明当时科举求路之风,在桐城为中心的一大片区域已经炽盛。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叙事接近于白描,相当的写实,其真实度是可信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6

主题

1395

回帖

264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42

论坛建设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08: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自峒: Q5 C, B7 F# @/ A& K; _$ H% j
姚之蘭
我在合肥。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08: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儒林外史中的娄家,指的就是桐城张家。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08: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算是成名较早的吧,最早进入中枢的是齐之鸾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86

主题

6711

回帖

7868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7868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08: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听老汉上课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56

主题

1004

回帖

3335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335

娱乐之星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听课。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3

主题

6654

回帖

7229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7229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11: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我什么都没有....只是有一点吵```

18

主题

292

回帖

46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6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19: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基、环境加独特的地域性追求,三个原因确是桐城人文蔚起的源头。我要有什么观点,也只能在此范围内细化了。关于移民项内,是不是还可以涉及到观念方面的问题?移民带进来的新观念,土著的本土观念,两者的交融碰撞等,都是可以深入探讨的话题。
% X' ~% ~( ]( N! `. E4 b关于环境项内,交通应该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洪荒时代,交通的顺畅、便捷与安全跟一个地方的人口聚集规模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信息的沟通程度与人的生存、与生产的开发、与文化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的联系?特别是水上交通状况在一个地方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吗?每一个问题都让人着迷不已。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9 18: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人文蔚起始自于明,我赞成.
! H& \7 |4 m6 B7 y桐城人文绝不仅仅是桐城作文,我也赞成." X4 x5 R1 b: X' J: E$ a$ W9 \" ]
作文肯定不等于人文,无庸多述.但桐城人文为何起自于明?除明初移民因素外,应该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明朝初年政治中心移到南京,历史上离桐城最近的京城,桐城顺水而下即达京城,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虽然后来京城北去,但影响已成.
大象无形
小音有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