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针线活 千古以来,女人的十指都和针线活是分不开的。假而,这世上没有针和线的组合,人类该是怎样的度过寒冬啰?不过,这种假设是没有的。几千年来,人类的女人,利用聪明才智把针和线的活儿已发扬到了极致。从穿树叶和兽皮到穿绫罗绸缎,无不是靠穿针引线来完成。 在以前,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女人的手上是离不开一根针的。如那绣花针,纳鞋底的针和那编织毛衣的蔑针钢针,还有那钩艺术品的钩针等,五花八门。就是靠女人,靠着这些五花八门的针和线,连接编织出了人间的温暖,和繁华似锦的世界。 小时候,我对那些针线活做得好的姑娘嫂子们,非常的崇拜。时时想着自己要是能做出一双鞋,或者一只香包该有多好。端午节时,大姑娘们利用各种红绿色的布头,做出各色各样的香包,有菱角形的有石榴形的。那香包里放上香料,挂在脖子上,这些东西让我羡慕得心发慌。 记得我的姐姐在读初中时就会绣袜底,她在袜底上用各色线,绣上莲花和回纹万字。她还会钩针,用那白线勾出各种图案的钩针活,就是那些盖在茶盘上,搭在被子上或者是沙发靠上的通花工艺品。我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的我能绣出一双袜底和一个香包的愿望,比那学习成绩考出一百分的想法还要强烈得多。 稍大后,我就偷偷的学起了针线,学会了做鞋,绣花,缝衣服。这可是母亲求之不得的。女儿能拿针了,那该帮母亲多少忙啦!这也是母亲盼女儿长大的原因吧!我想,天下母亲大慨和我母亲的想法差不多。 从前,大家闺秀做针线活是在绣楼上,有丫鬟伺候着。她们绣的是少女的心思,是情感,是心灵的寄托,那不叫活,该是称为艺术吧!那些小家碧玉就不同了,她们做针线活,是需要,是家人的衣服鞋帽,这样的针线活维系着家人的温暖,想来,这算得是针线活中最为可爱的一种了。还有那贫家女子,她们舞针弄线是为了生存,是为了养家糊口,这样的针线活就少了情趣,多了无奈。 在电影里经常看到,女孩儿为那心爱的人远行,总是拿出一双新做的布鞋,欲语还休,羞答答的塞进心爱的人手中。无需说什么,千分情万分爱都被缝进了那千针万线里了。 针线活做得好不好,也是评价女人除了容貌外的一个标准吧。所以,在以前,恐怕没有女人不会针线活的,否则,就难以嫁掉了。 随着缝纫机械行业越来越发达,塑料鞋底代替了人工纳鞋底后,针线活也逐渐从妇女们的手头减少。妇女们也像男人一样从事了各种职业,针线活再也不是妇女的专职。精益求精的人少了,针线活做得也就没那么精致了。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兴女孩送男孩毛线围巾,再已不是鞋。这是用蔑针或者钢针编织的,毛线围巾围在男孩脖子上,温暖了脖子,也连接了两颗心。这样的针线活无需精工细作,没有技巧,一般的小女孩都会,为的只是表达一种爱的情意,可以算得上古时相亲时,那香包绣球的替代品吧! 社会的进步,使一切追求变得快速。现在还有几个女孩会做针线呢?不会电脑手机会被人笑话和不理解,不会针线活已属正常。何况现在的生活里已不需要动针动线了,一切生活必需品商店都有。 就这样,曾经维持几千年的针线活,从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了。无非像我们这些曾经飞针走线的人,还有一点怀旧情结。闲暇时,织织毛衣,弄一点时髦的十字绣,这与真正的针线活相比,只能算得是女红国里的一小块自留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