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4|回复: 0

[散文] 留学美国

[复制链接]

6231

主题

152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4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5-7-15 14: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留学美国
有关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国的中国留学生经历书籍少得实在可怜。我似乎只看到过一本书名《留学美国》全面综述去美国留学生状态的书籍,据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前外交部长钱其琛的儿子。
前不久电视台出了几集关于中国第一代留美学生记录片,那是讲述一百多年前清朝派出一百二十名十岁左右的孩子被放到美国人家庭并在美国读书的故事。第一代留学生没有人愿意去美国,清政府不得不在沿海各省分配名额,各省只好让一些穷人的孩子去充数。
虽然清朝晚期做的不尽人意,但对教育本质的特点比现代的中国人理解深刻得多,即革命性的外国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像CASPEA出去的中国留学生年龄在清朝都可以生出清朝派到第一代留学生那样年龄的孩子了,学美国东西多只能学其表,而很难深入其骨髓了。
无疑第一代留美的少年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成才率最高的留学生群体,当然那时物稀为贵,机会也会比现代留学生多得多。
再过二十年,再写从八十年代起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史上作用也许可更为全面,但这似乎太晚了一点,中国现在至少应有几十篇博士论文开始调研过去三十年中国留学生生存状态及教育效果的评估了。(我相信现在中国没有博士导师能想到这样的课题,除了我这个外行)
我不由再次想起吉武上次提出的U大能否在美国办分校的问题。若U大在美国办不了分校,办一个分班其实也行,即把U大少年班办到美国去,也许二十年后U大少年班人才出品率高几倍?至少可以布清政府的后尘。若U大一年招一百二十八名少年大学生,象CASPEA一样再分到美国六十四所大学联合培养,也许十年二十年以后,应有成效?也许可以组织U大校友为这个少年班筹钱,可以每年组织U大在外已出名创新人材组织少年班五人面试小组对参加考试少年进行面试,重要是对心里素质,想象力,行动能力,组织能力的判断。人才多会慧眼识人才的。
吴砺
2013.06.03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