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1529
- 积分
- 226
- 威望
- 0
- 桐币
- 0
- 激情
- 28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3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1-19

文都秀才

- 积分
- 226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1 21: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方家文人的传世佳话吧;
方苞是”桐城派”开山鼻祖,文重百代。“南山集案”后,方苞否极泰来,蒙恩以白衣入值南书房。身为皇上近臣,他不矜不骄,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怵惕谨慎,清白做人。乾隆初年,全国多地遭水患旱灾。当时朝廷机构重迭,官员不务实际,赈灾行动迟缓。按照旧有惯例,上报灾情必须等到八九月之后,受灾百姓从早晨已经等不到晚上了,可官员上奏再得到救灾命令,动不动就要经历十天一个月。方苞据此实情上书说:赈济灾民应该预先有所准备。夏末秋初之时,是发大水还是干旱,已经能看到十分之八九了。请求今后遇到水灾旱灾,五六月份就按实情上报。皇上发到有关部门商议,都认为五六月份报灾考虑到虚浮不真实,最终不了了之。尽管赈灾之事未能像方苞所想地那样得到落实,但从此件事情上体现方苞体察民情、救民于水火的心情和敢于为民请命的清直才气概。
历朝皆有昏庸之主,忠奸好坏不分,而往往奸臣贪吏当道。据此方苞以史为鉴上书说:“皇上应当按时接见大臣,分辨忠奸好坏。那些忠诚无私的朝内九卿大臣,朝外封疆大吏,让他们各自举荐了解的人。先让那些人做事,破除照顾(亲近之人)和徇情之事,制裁贪赃枉法,对那些任职很久有好名声政绩的,赐给他黄金布帛,加官晋爵。尤其是因为六部各有职责,必须谨慎选用州县长官和副职,让他们能教导好下属,按时进退,那么普通官员都会努力勤奋的。”
方苞一生勤政,以天下为已任,关心民生疾苦;致力于经义阐发与古文写作。到退休时,“囊无余赀”,他晚年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自己在任时想积余三百金,始终未能凑足。现在年事已高,风烛残年,凭抱病之躯,恐怕难能遂愿了。可见晚年方苞景况萧然。方苞少贫励学,世称他德行第一,文章、经术其次。曾国藩说,他弟弟曾国荃曾拟疏请求朝廷颁谕,将方苞入祀孔庙,说方苞的“志行”与已入祀孔庙的汤斌不相伯仲,“跻至两庑无愧色”。
清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十·方恪敏公轶事》记叙:“(陈其元)先大父尝言:高祖旉南公雍正丁未(五年)会试,与仁和沈椒园先生共坐一车,每日恒见一少年步行随车后。异而问之,自言桐城方氏,将省亲塞外,乏资,故徒步耳。二公怜其孝,援令登车,而车狭不能容。于是共议,每人日轮替行三十里,俾得省六十里之劳,到京别去,不复相闻矣”。
这位少年就是后来官至直隶总督、桐城方观承。
清代余金《熙朝新语》也记载了方观承那-段传奇经历:
“方恪敏公观承本名家子,祖、父皆以诗文名于时,以族人累徙居塞外。公弱冠归金陵,家无一椽,借居清凉山僧寺,有中州僧知为非常人,厚遇之。公与兄观永往来南北,营塞外菽水之资,重趼徒步,并日而食,怡然安之。”
桐城桂林方至方拱乾时,虽文风日盛,冠带簪璎,但受科闱案及文字狱牵绊,方氏一族株连颇深。自十三世方拱乾至十六世方式济四代受遣戍、罚罪。到十七世方观承、方观永兄弟这一辈,已是家贫不振。于是便有了方观承寄乞僧寺,徒步跋涉千里养亲的悲凉。
方观承兄弟不愧名门子弟。少年励志,读书不倦,尤其注重农耕水利知识的学习。凭借自已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旷世之才,以布衣之身,直入廷臣,由内阁中书,累至陕甘、直隶总督。少贫艰苦,造就了方观承坚毅勇为,老成历练处事作风,任直隶总督兼理河务二十年,政务不分大小巨细,一律用心去做,上不负朝廷,下对得起百姓黎民。仅略举其劝农治水举-、二事例。
观承抚山东时,力陈社仓与义仓之利弊。他说:义仓与社仓同为积贮,但社仓例惟借种,义仓则借与赈兼行,而尤重在赈。设仓宜在乡不宜在城,积谷宜在民不宜在官。力主建义仓以周济贫苦。
方观承在浙巡抚任上,将海塘引水出中小亶分流。北大亶因水冲积成陆地,经他实地勘察、测量,足足有三十五万余亩田地,分给当地百姓开垦。又对中小亶分流淹没之失地农户,补给土地二万余亩耕种。以丰补欠。水患得治,又使民耕有其田,深得朝廷嘉许。
督直隶二十年,治绩彰显。以兼理河道,治水尤著劳勚。方观承任直隶总督二十年,大半生都与水利打交道。直隶境内有五条河流,尤以永定河浑浊沙壅最难治。观承屡屡上疏,力主开河引流,以保经久无患,长治久安。
以利生民为己任,是方观承为官-生的信条。无论是在巡抚任上,还是手握陕甘、直隶总督大权,所为皆国家大计、民生利益。清史载:“直隶北境东自热河,西至宣化,皆接蒙古界,流民出塞耕蒙古地。永定河改道冰窖之岁,土默特贝子哈木噶巴牙斯呼郎图议驱民收地。观承疏言:“贫民无家可归,即甘受驱逐,而数万男妇,内地亦难於安置,请简大臣按治。”上遣侍郎刘纶等往勘,议仍用原定年限。”
他在任陕、甘总督时,负责运送储备干粮以保军需。朝廷下令既确保安全又不误时机。正值隆冬,哈密至巴里坤大坂地方积雪道堵,派士兵铲雪开道。方观承体恤下情,上疏朝廷要求为土兵毎日增加口粮四两。方观承为官几十年,凡士农工商、水利农垦,兵运治边,备尝艰辛。身为大臣,能下情上达,为民请命,可见其少年历经艰苦,虽位显权重,仍不忘百姓之苦。史书说他身处京畿,政事繁重,特别是一生与水患打交道,工程大小无数,手中经过的銀两从不讹错短少。“值西征师行,具营幕刍粮,未尝少乏,军兴而於民无扰。”
方观承由布衣赐中书衔,世人大都羡其平步青云。其实,他精通《三礼》,未入仕前就著有《五礼通考》。征准噶尔凯旋以后,被荐鸿词博学,他为避嫌临考时不赴试,可见其清直之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