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覆盆子 于 2016-1-20 15:35 编辑
从没跟外国人打过交道,女儿工作与老外打交道的多,也逐渐对外国人有了一点接触和认识。Bita就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德国人。 刚进公司的女儿受公司的指派陪同Bita充当临时翻译。和Bita相处两个多月里,从女儿嘴里我便得知,Bita是个极其吝啬的老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家人可都极其抠门,抠门都抠到家了。 Bita的烟瘾很大,一天香烟两包,可是,每天抽的却都是劣质烟,甚至还到小卖部里寻找几块钱的烟来买,买不到那么便宜的烟,才只好买那十多块的烟抽,就为这,公司曾有人当面取笑过他,他倒无所谓,女儿也要他以身体为重,他都一笑而了之。他叫女儿陪他找最便宜的衣店,女儿就把他带进商城,在那里,Bita买了一件白衬衫和一条牛仔裤,不可想象只花了一百多点。Bita有一儿一女,都已独立成家,据Bita说他很宠爱女儿,便要在回国之际,要女儿陪他到超市挑选给他女儿的礼物,在超市里挑来挑去,最后也只买了最便宜的十几块钱一盒的面膜,女儿当时很替他女儿不满更是无语,对他说:“要是我,立马扔到垃圾桶里去,也不贴这样的面膜,别把你女儿那张脸糟蹋了。”而Bita竟大笑道:“反正又不是我的脸!”。真是又好气又有趣的老头。 Bita吝啬到家,却未必不是绅士,对女人是绝对的尊重和爱护。这从每次外出就可以看出,绝对是位很有教养的专家,每当女儿抢着付出租车费和餐费时,Bita表现出很生气,他绝不让女儿付一分钱,他说,在我们德国绝对不要女人付钱,那是对我们男人的羞辱!这时女儿很是无奈,她经常回来跟我说那是个很固执的老头。鉴于此,在老人回国之前我就萌生想请他到餐馆里吃顿饭的念头,也算对老人的一点回敬。女儿说道:“算了吧,你请他,他不会让你付钱的,更不会去的,我带他在城里逛逛顺便来家里坐会就行了。”。 于是,在一个周末,我终于见到这位七十多岁的Bita,我看到的Bita,是位很有气质而又慈祥的老人,个子很高,不胖不瘦,一看就是一位干练之人,对人又彬彬有礼。他来时也不忘记他的小礼物,一瓶洗面奶,我从不用那玩艺儿,礼轻心意到了。我只能对他说句:Thank you very much 或者Hello,good morning, very good,,thank you, bye !之类的简单语,不过,也没关系,有女儿在,气氛一点也不尴尬,相反其乐融融呢。我拿出包中华烟递于他,他欣然接下了,听女儿说他于第二天在公司里故意拿出中华烟显摆着呢!他来家中就站了会看了看就走,我把准备好的一个礼品盒装有四个小青花瓷的甜酒送给他,让他带回国去,他就要给我一个大大地拥抱,我很窘,赶紧伸出手来和他握了握。 老人家不是没有人情味,一看就是一位慈祥而和蔼的老人,那之前从Bita对家人的点滴乍看起来很吝啬很冷漠,但是,我觉得有失公允,至少是我们对德国文化了解得不够。之前,我和女儿对他之所以有误解,我个人认为,那是我们忽视了德国人不注重形式只讲究实效,只重视独立品格和讲究独立个性所致。德国人不像中国人喜欢摆阔,喜欢打脸充胖子,他们更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喜欢别人依赖自己,即便父母对子女或是子女对父母都非常的独立,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独立,是我们中国人所欠缺的,中国的子女大都习惯于依赖父母,不正是我们作为父母自己所造成的吗?作为来自另一个文化背景的人,女儿起初感到不大舒服,但相处久了,女儿也能理解了,更习惯了,发现这并不失为一种符合人性的文化。我们中国人不也常常以为,作为父母,又不能照顾子女一辈子,既然中国父母都认识到这句话的道理,说明独立的重要性,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中国的社会为什么我们会培养了一大批“啃老族”呢?怎么就一不小心把我们自己培养成了世界上最累的父母呢? Bita严格而一丝不苟的工作敬业精神,始终是子女的榜样,他说他宁可站着死在工作中,也不愿意睡死在家里。所以,他的孩子都非常的出色,自己生活也优越而幸福,平时开着奥迪车,住着大别墅,退休工资很高,国里还有自己开的店面,他早就退休了,仍穿梭在世界各地中,忙忙碌碌的工作。这样的老人,生活就是工作,工作也是生活,还顺带到世界各地免费旅游了呢!生活得蛮有滋有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