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覆盆子 于 2016-5-30 13:33 编辑
初 夏
一、 在文庙 又是一个阴沉沉的天气,又是一个慵懒的日子,总窝在家里也没甚意思,忽然想上文庙看看去。文庙虽去过数次,都是在文庙新馆未建成之前去的。因此,就想看看遭人评说的新馆究竟怎样。 拜过孔夫子,我绕过侧门,拐进文庙左侧一条幽静小道,跨过一小片竹林,对面就是陈列室,一间不太大的屋子陈列着桐城古迹——字画和文物。里面却空空荡荡无一人,也许“曲高和寡,应者寥寥” ?也许是我来的早了吧?也好,正合我意,就不喜欢人多的地方。 墙上那些字画我是欣赏不了,那就看看里面的文物吧,我正低头看那些从各处搜集而来的坛坛罐罐,这时,感觉进来一个女人,一进门,就大声地朗读起进大门口摆放的那块竖着的牌文来,门口放着两块牌子,一块是中文撰写的,一块英文,是关于“桐城”名子的由来和演变史,她直接读英文版的那块,一口纯正而地道流畅的英文朗读,她哪里知道还有一个人在里面窥探着她。我处在暗处瞅着那女人,一个个头不高衣着极朴素也许比我年龄还稍长的妇人,倘若在大街上撞上了她,也一定认为她就跟我似的——对英语一窍不通的女人。然而,整个陈列室,响起她那悦耳的朗读声,一点也不逊色于播音员音质——那么充满感情富于磁性,她一口气读完了它,然后转身离开,把我惊杵在那里,我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有一大帮人进来了,听声音,是舒城那边的游客,还有解说员,还有刚才那位女人正和其中一人低头交谈着什么。原来她跟他们是一伙的,我只对她好奇:她是做啥的,英语老师?还是其它什么职业?反正我是不知道了,说不定是深藏不露的某行业高手呢?古语说的好啊“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此时体会最深。 生活之中,我们时常不经意间就会碰上这样或那样的高手能人。只是自己太庸俗,常常也会犯以貌取人的错。
二、这是个飘着花香的季节 从陈列室出来,我继续往后院深处逛去,青砖路径仿佛让人踏进上世纪时空,只有那墙外头不知是哪家二楼阳台,一株石榴花开出了墙外,红艳艳的妖娆无比,不是一棵,而是两棵,靠侧面还有一株,满树的石榴花遥相呼应,又把人拉回到初夏中,想起杨万里那句:“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日的一花开,竟然被我撞上了。撞上的还有这初夏的盛宴:那幽静的别墅,那缀满红灯笼的石榴树,那一盆盆的绿叶,那一阳台花的怒放,让我如痴如醉,挪不开脚步了,我掏出手机就想把它们拍下来,可是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 真该多出来走走才是,看看外面的风景,一肚子的烦闷忧愁也没了,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你,让人眼前一亮的远不止人和景。 那就到处走走看看吧,从文庙出来,沿河岸走回家,一路上的花草又浸染了我,凉风,夏味,花香,绿荫,再一次熏醉了我。 在这从容如水的初夏,在这绵绵不绝的龙眠河水边,无处不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喧闹与芬芳,被这些花花草草浸染的情怀,让我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漾过一丝温情。我生活的小城,风景居然如此美丽,还企求什么呢?我愿意就这样安静地地老天荒了。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诗人张大烈要是还健在,在这儿又能写出怎样的诗句绝唱呢? 龙眠河边,人来人往,或夹衣,或薄衫,穿梭在春夏之间,逍遥在万物天地之间。正是人间好时节,充盈着我们的心灵,弥漫着我们的生活。此时彼时,就连天空中飘洒下来的几丝细雨,连同飘过来的几缕薄凉,都显得那么的迷人了。我闭上眼,听这夏花盛开的声音,听这细雨滑过的微凉,仿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这如水的初夏,更为了还寒意十足五月末的时光。时光似流水,我还没来得及感悟春天之美好,夏天就悄然坐上了河岸的肩头,并跌落在我的身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