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2|回复: 0

[散文] 在厦门的海边(二)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7-10-18 11: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厦门的海边(二)


    茨威格对麦哲仑船队中随行的“记者”皮嘉费塔的评论同样的精釆:“实际上,对麦哲伦而言,这个不起眼的多余者将是此次航行参与者当中的最重要角色。因为一个伟大业绩如果无人陈述,这业绩又算得了什么呢?成就了一个英雄业绩,并不表示它的圆满,只有当它留传给了后世,它才是圆满的。被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绝非曾经发生在时空里的重要业绩的总和,世界历史涵盖的仅仅是偶然被作者和学人陈述过的各个小片断而已。没有荷马,阿基利什么也不是,阿基利的形象就模糊难辨;如若没有编年史家用自己的陈述将业绩“定格”,如若没有艺术家形象地再现业绩,那么历史上的每个业绩就好比空洞的波纹消失在历史事件的茫茫大海中。我们如果只拥有彼得·马尔提尔10件遗物中的那一件、马克西米利安·特朗西尔瓦奴的简短书信以及领水员的几幅枯燥的图画和航海日志,那么我们对麦哲伦其人其事也就不甚了了;只有这个多余者、这个“嘴上无毛”的小骑士才让后世钦仰到麦哲伦的业绩。”P93

    这是过去的文字的故事。大唐玄奘若不写《大唐西域记》,或许历史想不起这个伟大的探险家和文化宗教的搬运工了……这是人类文字的魅力……

    茨威格的文字生动传神地再现了麦哲仑船队首次发现并通过麦哲仑海峡这个人类历史上这个化时代的时刻:

   “大风再次阻挡舰队,人们必须从敌对的自然伟力手里夺取一英寸一英寸的航程。依旧没有出现点滴的嫩绿来安慰人们的目光。无人定居的海岸总是空荡、平坦、荒芜地向前延伸,总是沙滩、石头,石头,沙滩。第三天,也就是15201021日,终于在一个怪异的残破的海滩前突起一个白色岩石海角,麦哲伦为纪念日历神将其命名为“童贞海角”。海角后面,展现着一个深邃的海湾,海水有些发黑。

各舰慢慢靠近海湾,此间的景色奇异、雄伟,大有凛然不可侵犯之色!岩壁陡峻,沟壑纵横,远处是多年未见的皑皑雪峰,远近,四周,皆形同死去一般,没有人影,没有树木,唯有风不停地呼啸,穿行在幽灵般空荡的海湾及其恒定的寂寥之中。水兵们瞧着那黑黝黝的海水,不禁黯然神伤。他们都认为,要是有人以为这群山拥抱的海湾及其冥府一般的水域会通向平坦的海滩,甚至通向阳光璀璨的南海,那简直是荒唐透顶。领水员们也确信,这深邃封闭的海湾与北面的那些海湾并无二致,倘若用铅锤擁测或在此四处航行寻找,就无异于浪费时间,徒耗精力!人们已经为探察巴塔哥尼亚各海湾耽搁了许多时间,可那些海湾都没向渴望的海峡。现在就不要再游移不定了!快走吧,快走吧,要是前方再不见‘通道’,就趁有利的季节返家吧,或者绕过好望角驶向印度洋吧!

    但麦哲伦对他观念中隐藏的海峡着了魔,故坚持对这奇异的海湾也做彻底的考察。其他人尽管宁愿向前走——因为“我们全是这样想这样说:这儿只是个封闭的海湾”——但还是怀着恼怒服从了命令。

旗舰和“维多利亚”号留下调查海湾的外围,其他两舰,即“圣安东尼奥”号和“康泽普沁”号受命前进,倘若成功,至迟于5天后折返。时间宝贵,口粮短缺,麦哲伦再也不能像在拉普拉塔河时给15天期限了。5天侦察——这是最后一次投入,是最后探索中的最后一次投入!

    富于戏剧性的伟大时刻到了。旗舰和“维多利亚”号开始在海湾外围探察,其他两舰这时从前方拐进了内海湾。可就在这当中,大自然的抗拒意志再度高昂,似乎极不愿意轻易抖露它的最后秘密,于是狂风骤起,而且愈刮愈猛,倏然形成这一地区常发的飓风。这地区在西班牙的老地图上被标上警语:“此地不存在有利的季节。”霎时,惊涛滚滚,白浪滔天,缆索在狂潮初发时就被扯断了,于是,旗舰和‘维多利亚’号被迫收帆,任凭飓风欺凌,四处漂荡,毫无抵抗能力。顽强的风暴总算没有把两舰掀到岩石上,真是不幸中之大幸!可怕的危险持续一天、两天,但麦氏的命运没有使他仓皇失措,两舰一直在空阔的海湾里沉浮漂荡,得以远离岸边避祸。可另外两舰必定在内海湾深处受风暴袭击而无法脱身了!在那管形狭湾里,它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巧妙躲避肆虐的飓风,也根本无法抛锚和自我保护。倘若不是出现奇迹,两舰早就被风暴掀到岸边岩石上撞成碎片了。“P134

   “可就在这一时刻事情居然出现了转机!这情形就像小说《特利斯坦》中那个辉煌时刻一样:牧笛那如泣如诉、渐次低沉沮丧的死神曲蓦然变调,转而跃入轻快、欢悦、回旋、洋溢着幸福的舞蹈旋律。啊,一张帆l一艘舰!看见一艘舰啦!”p135

   “人类首批船只不声不响地首次进入这静悄悄、黑糊糊、有史以来从未有人进入的海峡,所见的景观非常奇特,如幽灵一般。两岸的山岩像磁铁山一样在凝视他们,阴沉的天空总是云遮雾障。水色发黑。舰船在无尽的阴影中静默地穿行在冥府世界,犹如卡伦的小舟漂浮在斯提克斯河的水面。远处的雪峰闪着银光。夜间,风儿带来远山那边的寒气。四周不见生物,但必定有人躲在某处栖息着,因为夜间两岸有火光闪烁,故麦哲伦把这个地方命名为“火地”。(这不停燃烧的火,人们对它观察了几个世纪,得出的解释是:“火地人”文明程度低,不懂得取火技术,所以日夜不停在茅舍内烧木材和干草。)水兵们忐忑不安地向四面张望,既听不见任何声音,又看不见活动的生物和人影。有一次,麦哲伦派水兵划一个小艇上岸,却没有发现房舍,连生命的痕迹也没有,所见的只是几十个死者那孤寂的墓穴。唯一的动物也是死的,那是一条巨鲸的尸体,是海潮把它冲上岸的,它是为了寻死才来到这个总是秋意永存的空虚的海滩。水兵们毛骨悚然,呆视着处于幽灵般寂静中的万类,犹如置身在一片烧光、死光的星球景观里。唉,还是继续走吧!继续走!他们被一股轻风推动着前进,发黑的水很深,用铅锤一再探测,总也触不到底;麦哲伦有些胆怯,向四周张望,担心这海湾会突然封闭起来,水道会突然被截断。可水道一直在延伸,总是出现新的迹象表明它必定通向另一公海。这魔幻般的航行陆续度过基尔里人的黑夜,相伴相随的唯有劲风那粗野的,不明其意的呼啸,在山谷问尖厉,冷峻地怒号。”P137

   “这是麦哲伦的伟大时刻、狂喜时刻!人的一生中或许仅有一次!他对皇帝承诺的话兑现了,一切实现了,只有他才把先于他的无数人的梦想变成了真实;他找到了通向另一大洋的航道!此刻他意识到自己没有辜负一生并将永垂史册。”P142

    人类一次最伟大的冒险在茨威格的描写下是多么悲壮和激动人心啊!这本书是人类海洋文学作品的一个顶峰啊!这是电影电视和音乐都难以达到的文字图像效果!

    茨威格对麦哲仑舰队首次横渡太平洋的艰辛描写得让我们身临其境:“首次横渡至此尚未命名的大洋之壮举,是人类的不朽业绩之一。马克西米利安。特朗西尔瓦努在报告里说,‘此大洋浩瀚无边,几乎无法想象。“当年哥伦布在辽阔的大洋里航行,被当时以及后来各代视为无可比拟的英雄业绩,但从奉献和牺牲这层意义上讲,哥伦布的业绩与麦哲伦的胜利不可同日而语。麦氏的胜利是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从大自然的伟力中夺取的;而哥伦布率领的3艘船是彻底翻造过的,帆樯、索具全是新的,装备精良,他只航行了33天,在靠岸前一星期,就看见海上漂浮着草,异样的木头和陆上鸟类的尸体了,这一切向他表明,他已接近了某块大陆。他的水手们健康,休息充分,船只备有丰富的食品,即使航行失败也可安全返家。可麦者伦是向一个完全空虚的海域航行,他不是从熟悉的欧洲,而是从不毛之地的异域巴塔哥尼亚起航。他的水兵们由于长期紧张而精疲力竭,他们此前已克服饥饿和物资短缺,可现在这些东西依然与他们同行,并在前面威胁他们。士兵鹑衣百结,船帆破烂,缆索耗尽。长时间不见一张新面孔,也见不到女人、酒、鲜鱼和新鲜面包。他们暗自嫉妒那些胆大妄为的、适时开小差回了家的同伴,那些人不再在这无边无际的“水沙漠”中冒险犯难了。3艘舰船就这样航行了20天、30天、40天,50天,60天,但依旧没有发现陆地,依旧未出现接近陆地的迹象——渴望的迹象啊!一星期,又一星期,再一个、再一个、再一个星期,总共100天,已是哥伦布横越大洋的3倍时间!麦氏舰队完全在空空荡荡的海上航行,成千上万个小时空空荡荡。从1128日离开“渴望的海角’,从这海角在地平线上变得朦胧之时起,麦哲伦就再也没有地图可供参考了,再也没有范围了。法莱洛在家乡所计算的距离被证实完全是错的,麦哲伦以为早已过了西潘古和日本了,可实际上航程还不到大洋的三分之一呢。这个大洋风平浪静,麦哲伦就给它取名为“太平洋”,这名称以后一直被沿用。”P148

“可这种‘平静“是多么残酷啊,死寂中的单调是多么折磨人啊!总是一成不变地闪光的蔚蓝海洋,总是万里无云的天空,总是一样的火热,总是寂然无声的空气,总是遥不可及的地平线。久而久之,同一个天空和同一个水面之间那金属般的截面已深深剜割人们的心!小舰总是被那寥廓无边的蓝色虚无包围,唯一活动的东西陷在那令人厌恶的不动体之中。白天总是同样残酷刺眼的光线,人们看见的只是相同的东西,夜间总是那些同样冷寂无语的星星在徒劳地询问他们。狭小的船舱里总还是那些老物件,总还是那帆,桅杆、甲板、锚、大炮、桌子,总还是那些储放在船舱里变了质的甜饮料,早、中、晚总还是那些老面孔不可避免地彼此碰面,带着郁结的绝望情绪彼此凝视。这一张张脸日渐消瘦了,眼窝愈益深陷了,眼神愈益暗淡了,步伐愈益绵软了。数月前还是生龙活虎、胆豪气壮的小伙子,那时遇到风暴能在扶梯上爬上爬下更换帆的横杆,可现在双颊瘦削,像幽灵游荡,似病夫踉跄,或精疲力竭病卧在床。3艘舰船都因久航而破旧,却正在从事人类最勇敢的一次冒险。水兵再也不像水兵,甲板不啻为漂浮流动的医院和病弱院了。”P149

茨威格用什么样激情描写麦哲仑怎么知道自己完成环球的使命啊:

“于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半裸的岛民们围着那个奴隶又说又嚷,他突然愣住了,因为他听懂了每句话,那些人说的问的他全懂。他被人从家乡掳走了好多年,现在是第一次重新听到自己的语言。一个值得纪念、不可遗忘的时刻啊!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之一啊!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史以来首次绕行地球一周回到了故乡!他是个无足轻重的奴隶,但这并不重要;此事的伟大不存在于人,而存在于人的命运。对这个人微言轻的马来族奴隶,我们除了知道他的名字叫恩里奎,此外别无所知。人们用皮鞭把他从苏门答腊岛上赶走,经印度、非洲抵里斯本,嗣后又经巴西、巴塔哥尼亚并远涉重洋,重新回到自己的语言区。他从无数民族、种族和氏族身边走过,他们对每个概念的语言表达截然不同。他是这芸芸众生中唯一绕地球一周又重新回到一个他能与其沟通的民族身边的人。”P155

“值此时刻,麦哲伦知道目的已达,大功告成。他由西向东而来,重新踏进马来语区的边缘;12年前他是乘船由东向西离别这个地区的。他马上就可以把奴隶带回马六甲了,当年他正是在此地买下他的。至于到渴盼中的香料诸岛之事是早是迟,是别人去还是他去全都无关宏旨了。因为这一时刻向一切时代证明了这一事实:以不屈不挠之精神坚持在海上航行,不管是背着太阳还是迎着太阳的方向,都可以回到原来的出发地;在这一时刻,麦氏伟业最本质的东西已经圆满实现。智者千百年来猜测、学人千百年来梦想的东西通过麦哲伦的勇气而被确定下来:地球是圆的。你瞧,那个奴隶已绕行地球一周了。”P155


一次伟大的航行在200页文字中完美地再现,这是天才的想象力带给我们的财富……拥有这样创造力是多么值得我们追求啊……

茨威格在这本书另一个描写美洲大陆名字起因的故事中最后有二段是这样对其名字产生历史给予了诗意的解释:

“韦斯普奇对学者们来说是这个新世界无可争议的发现者并 此受到欢呼。对学者们来讲,语言比行动重要。地理学家舍内尔首先划出这条分界线:哥伦布仅发现了几个岛,但韦斯普奇发现了这个新世界。十年后,通过复述和摹写这就成了公理,韦斯普奇是这片新大陆的发现者,美洲理所当然地叫亚美利加。”P241

“尽管如此,美洲无需为其教名感到羞愧。这是一个正直和勇敢的人的名字。他在50多岁时还胆敢三次坐着小船漂过那尚未被人探索的大洋,进入那陌生的世界。他是当时几百名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探险的‘无名海员’中的一个。也许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名字,一个来自一群无名的勇敢者的名字,甚至比一个国王和征服者的名字更适合一个民主国家,并且毫无疑问要比人们称美国为西印度或新大陆或新西班牙或圣十字架国更合适。不是一个人的意志把这个凡人的名字送人不朽;这是命运的意志,它总是有理,即使它表面上有时无理.一旦这个高高在上的意志下令,我们就得顺从。所以我们今天使用这个盲目的巧合在其愉快的游戏中想出的词,已经自然地把它当作唯一真实的和能够想象的词,这个响亮的声音回荡的词——亚美利加。”p269

我给各位摘抄了茨威格写的大段文字,通过这些文字或许使我们大多数大陆地区人对古代航海者的艰辛和我们在现代化海边大城市旅行时见到的大海不同的大海另一面有所印象。

对过多摘录天才们的文字放到自己文章中,对大多数写作者面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风险是:一个村姑结婚时,请来一个远房当红的女明星表妹当自己的伴娘,很易被这个表妹抢尽了风头,除非你心甘情愿当配角,或是对自己魅力有绝对的自信……

快速看完茨威格的这本薄薄传记作品,动车己到了厦门火车站。

打的到了靠近会展中心的文兴东路,在一个斜插进去的小巷中找到了自己订的“德居酒店”。这里是城市包围农村剩下的城市中乡村楼房一小片集居地。酒店四层楼,有乡下小旅馆的土气,但房间设施还很整洁干净,住八天还行。尤其这里在楼中楼,没有马路汽车的噪声,相对房价便宜,尤其离会展中心海滩只要走两站路,看海景方便……

只是今年厦门秋天的天气很是离奇,九月底还是四十一度。这个长假天气预报说都是三十五度左右。今天下出租车,你就享受太阳炽烤般的热量。



                                                                                                吴砺

                                                                                                                                                                                                                                          2017101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