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2|回复: 0

[散文] 走在厦门海与湖之间(一)

[复制链接]

6147

主题

149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34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1-18 1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在厦门海与湖之间(一)

     


    二O一七年底到二O一八年元旦期间,我又在厦门市海边漫游了十三天。就在此前的“十‧一”假期,我已在厦门的海边走了八天,并写下了约九万字的海边随记。这次的海边行与上次略有不同之处是,我还在厦门市的几十年前的两个海湾改成的陆地上的湖的湖边走了几天。

    我走在厦门的海边,时常有一种悬浮在时空之中的感觉,望着大海和天空共同构成的美轮美奂的、单一的、伟大而简洁的景色,我总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存在于那维空间中的恍惚感。我时常一个人看着海天云霞,既有生命短暂万事皆空的茫然,同时有生命在那一刻停止运行似乎又无限漫长的错觉……

    或许你也会质疑,那海边沙滩,走一两小时,放松放松心情就可以了。走了八天,已有走十三天,那有什么好看的呢?事实上,每天到海边之前,我几乎也是这样焦虑的,但每次我只有走到海边,我总有一种如初恋中少年第一次看到梦中情人的全新的感受和新鲜感,只是带着一个中年人的平静……

    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几十段上百段汇集的各国极为出色的延时摄影的大自然风光片,片长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它们将大自然壮丽的景色通过不同时间段连接拍摄的数万张甚至数十万张照片连续快速播放,把从一个视角看到的几小时或者几十小时间景色变化在几十或几百秒钟内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日出日落的全过程,会全景式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将时间压缩的彩色宽银幕风光片,似乎要将我们人类语言描述大自然景色的机会全挤走了……

    我们还可以从网上看到人们拍摄的另一种大自然景色视频,与前面的时间压缩表现方式相反,其特点就是慢: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镜头对准一个山、一个湖面、一个溪地等,如同你坐在一个野外位置一个小时不动,看着小溪流水潺潺流淌,或风吹动着树枝的摇摆;或是几分钟再切换到另一个地方……这样的自然风光片叫“自然-治愈”……我最近看到了挪威一个电视台拍的视频,它将镜头固定在老式火车的车头窗内,记录下火车自然行驶过程火车前方的道路上的风景,不作任何剪集,短的一小时,长的好像有七个半小时……这真是一种创意。私下说,这样不动声色长时间记录沿途的风景主意,我在我的2011年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中一篇文章中就想象并提出过,只是我没有行动……现在挪威人真这么做了,还有将镜头架在轮船上几小时拍摄沿途海峡的风光……其实,中国人也可以这样做一个电视频道啊——将中国大江南北景色这样几小时随火车、旅游客车、游艇行驶,将前方铁路公路河海的景色不作任何剪集的拍摄,这样拍几千个小时风景片都不成问题啊……

    我以为我写过的最浪漫的一个中国专利是四年前交到中国专利局的名叫“一种模拟窗户”(201410039434.2)的专利。这个专利真正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想法: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风景区最好观景位置设置高质量的摄影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间断的拍摄,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实时播报,每家庭、大型客厅、公共广场和车站都可以有大屏幕电视连续实时观看实景,你可以随时选择在世界范围任何一个景点实景。例如,你可以看到黄山山顶上的夜空、黎明破晓时分、日出日落,你也可以看到美国优胜美地山谷的日出和日落实况转播,你可以看到漓江早晨……你坐在家里,却如同坐在世界各风景区宾馆的窗户边看尽世界美景,实时实况……

    只是中国专利局那个只在学校呆过的书呆子审查员觉得我的创意还不够足,他说实况转播早已存在,例如现在当年坐在装甲车中士兵可以通过屏幕看车外景色——真正是花秀才遇到书呆子鹅头先生,说不清楚……

    现在网络时代的最大好处是:你把专利文稿交到专利局,专利局就把它一直放在网站上公布,无论专利局愿不愿给你发证书,你的专利申请文件大家一直都可以看到——这就公平了,你申请专利的思想仍为大家分享,专利局审查员按他的想法做事……只要你不想靠你的专利挣钱,你答辩都可以懒得去做——因为你只是想让别人看到你的奇思异想……

    这似乎离题太远了……现在摄影可以有慢时间和快时间两种方式表达大自然风光,我想,现代散文也可以进入慢时间的表达方式——传统的散文随笔似乎多是延时摄影的快放的方式,几天行程半页纸和几页纸就写完了,读者几分钟就看完了。我现在写的厦门游记是慢放方式,新时代的一种创新形式——本来现在散文就没有几个读者,绝大多数人不想读,你就是写一个字的散文,他们照样不读;对爱好散文的人,只要你写的还有点内容,应当还是会有少量读者的。

    伯牙弾《高山流水》,一辈子只找到深山中的一个樵夫专心听他弹了一阵子。这故事表面好听,其实是说伯牙也很落泊,一生绝大部份时间弹琴只是在自娱自乐……

    不过,话虽这么说,我仍是担心,毕竟自己不是先秦的琴师伯牙,已在厦门的海边写了九万字,若再写几万字,恐怕连那唯一的樵夫也听得不耐烦,一走了之……真正是自己嘴巴说给自己耳朵听……

    我在厦门海边的继续的漫游,是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时间——工作时,我们常常是现代社会巨大机器上的一颗平常螺丝钉,机器巨大轰鸣声中我们完全没有时间意识,转眼间人到了中年,再过一会儿,就会如诗人所悲叹地那样,会消失在永恒的寂静之中,变成无,变成空……

    海边的平淡唤起了我的自我意识,海边变成了人间的天堂,你独自在人间漫步云端——写作的人,会将这种感受变成文字,若你不写下来,这种感觉连同那时光会完全消失,再次变成“无”和“空”……

    我现在只是将自己走在海边的印象,如摄影机直拍的山涧溪流潺潺镜头呈现给读者,而不是在溪谷中拦起水坝,引入自来水厂人工消毒后,再从自来水管的水龙头中流到我们的读者那里。

    据说狄更斯在十九世纪写作他最伟大的作品《远大前程》时,在世界上首创期刊连载的方式,在每个章节结束时制造悬念以吸引读者,以此拯救他办的杂志。但我无法将自己的散文写出悬念,动笔前,我只有这十多天在小本上零星记下的印象和只言片语,我并不知道自己会写出什么和会写成什么样子……

    至于什么叫散文,散文该怎么写,我现在反而是糊涂了。现在我是天马行空,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那里写到那里,名符其实的“散”,至于写出来的是不是“文”,我真的不清楚了……

    我不由想起日本最伟大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1760-1849)的故事。葛饰北斋的创作数量是惊人的,他一生勤奋作画, 给后人至少留下了三万五千幅版画和大量插图作品, 成为日本各阶层热爱和尊重的艺术家。据说,在他74岁那年,他惋惜自己绘画还不够水平。在一本自传中,他说:“说实在的,我70岁之前所画过的东西都不怎么样,也不值得一提。我想,我还得继续努力,才能在100岁的时候画出一些比较了不起的东西。”

    显然,这老爷子太热爱生命,想活到一百岁。事实上,他活到了89岁,临死前,他再次感叹,“我多么希望自己还能再多活五年,这样子我才有时间尝试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我记得米开朗其罗也说过类似的话。

    与人类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美相比,人类试图用自己发明的画笔、文字、音乐去淋漓尽致表达自己的那份感动,即使像葛饰北斋这样的最出色的画家也总会感到力不从心啊!这不是什么大师的谦虚,而且他真正的感到了人类表达能力的极度有限性。

    伟大的画家把自己的画所呈现的美与大自然呈现出的美相比,所以他无法不终生卑谦;我们这样平庸的画家,是把自己的画同比我们画得更差的画家的画作去比较,所以我们常常觉得天下舍我其谁……

    我之所以这里想到葛饰北斋,还是因为我想到了他描写大海的名画《神奈川冲浪里》。西方学者认为,没有葛饰北斋的日本版画,就不会产生近代西方印象派画风。据说,梵高、莫奈受《神奈川冲浪里》影响很大,连德彪西也将这幅画作为他交响音乐《大海》专辑的封面。

    这幅画无疑是东方世界描写大海最有名的一幅画。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我的感觉十分奇特的,显然这是一幅装饰性的图画,是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人类对于海上滔天巨浪的印象。

首先这幅画的色彩使我想起中国元朝的青花瓷上的画纹和画风。这幅画画面中的深蓝色,鲜蓝、艳丽,据说作者用的是18世纪早期在德国合成的普鲁士蓝,而中国的元青花瓷上深蓝色也是用进口原料做的。这幅画同元青花瓷器画面一样,笔法工整,青料浓重,气势磅礴;画面的白色也是元瓷器那种暗白色——画面中有另一种蓝色发灰,较淡,同元青花瓷器用国产青料的蓝色也类似……

写到这里,我想若葛饰北斋地下有灵,一定会从墓中笑醒了,他终于在近一百七十年后,在中国找到了一个完全不懂得绘画的叫吴砺的中国知音,发现他这幅名画是从元青花瓷器上吸取灵感的……几十篇评论葛饰北斋的中外论文,好像没有人提到元青花瓷器……

    元朝的青花瓷器留下的不多,你能感到那种气吞山河的气势——这种气势是日本文化缺少的,但北斋吸收了这外来的中国文化,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油画的构图技巧:圆形和三角形,富士山顶端几乎在水平三分线与竖直三分线右下角的交叉点上,重叠的三角形构画造成前后透视空间,小小的远处的富士山更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

    展开这幅画,从右侧冲到左端一个巨浪涌起浪头再向后向右翻转过来,几乎占住了画面左半幅,海浪凹进去形成接近半圆优美的曲线,仿佛是侧卧着的女人半个的臀部曲线,又仿佛胎儿后仰坐在母腹中的弯曲的下半身外轮廓……这海浪的底部端坐着小小的上半部积雪的富士山,遥远,弱小,却又如人类心灵的寄托,安详宁静;巨浪边上并列的一个巨浪浪头己经半落下了,三只无帆小船分别落入浪谷、左右浪峰的两个斜面上,土黄色……人类小船与海中巨浪相比,完全没有反抗之力,只有顺应……浪谷背景上,比富士山更远的天空是淡灰的云层……

    这次在厦门看到海面深蓝和浅蓝色,正是这画面中海浪的两种颜色……

好了,我又要开始我的文字上前途不定的厦门之旅了。



吴砺


2018.1.18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