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桐城疏桐 于 2018-9-18 09:04 编辑
园子在城市西郊,人们叫它西郊公园。
西郊公园离我的住处不算太远,平时没怎么关注。这次微友萧萧发来桐城网的公园征名链接,数说园内夜色之美,撩得我脚底痒痒的。心动不如行动,索性出门,前去探个究竟。
抵达公园门口,便感觉到低沉混响的音乐,如一波波浪潮,贴着地面滚来。乐声来自公园入口处的大理石广场,四十余位女士,列成松散的方阵,伴着落地音响动感的歌曲,跳起广场舞。四五米高的立柱上,亮着橘黄色灯光,如熊熊燃烧的火焰;不远处打过来淡蓝色荧光,犹如硕大的探照灯,对舞台背景作留白式的衬托。灯光未能照彻的幽暗处地面上,嵌着水红色射灯,一明一灭,如萤火虫的尾巴。和园中休闲的市民一样,我也被迷在水池边,呆呆地看,不肯挪步。
广场舞并非这里独有,城里稍有块空场,傍晚时就有人过来蹦跶。但在这里,能让我停下脚步久久地注目,还是第一次。这些舞者背对着灯光,看不清她们的脸,但秀美苗条的身材,还是清晰可辨。动感的舞曲响起,她们仿佛得到命令,踩着乐点,扭动腰肢,走起猫步,转身,侧体,提臀,跨步,踢腿,一招一式像模像样。她们或许不再年少,有的已成为大妈级别,但从她们欢快的舞步和节奏感强烈的舞姿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她们脸上的阳光。
手机微信嘀咚一声,是微友萧萧发来的。萧萧家住在附近,在邮局跑投递,年纪不大,十分敬业,我仅在每年私订报刊委托她转交订报款时见过一面。这次她想让我替她家门口的园子取个好听的名字,第一次通过微信与我取得联系,并向我夸赞西郊公园的好。
为了这个好,为了即将诞生的新名字,我来了。
穿过进门的大理石广场,越过一座横跨水池的小石桥,来到设有弧形看台的中央广场。这个小广场有点眼熟,几年前的父亲节,这里举办“念恩亲·桐城首届九九人公益户外瑜伽”活动,学练瑜伽的市民,在绿色泡沫垫上伸展成一朵朵绽放的白荷。而现在,“白荷”不见,广场犹存,看台上稀稀朗朗地坐着几位青年男女,窃窃私语。我扶着看台平顶不锈钢栏杆,吹着清新湿润的夜风,看着倒映在水池中闪烁的灯光,别有一番情趣。
中央广场是一块圆台,如大饼铺在水池之滨。圆台上活跃着六七位小孩,脚蹬能发光的滑板车,嘻嘻哈哈地兜圈,滑来滑去,一串串快乐的笑声,洒落一地。圆形广场的一角,站着几位大人,时不时大声吆喝疯跑的孩子注意安全。其实这样的吆喝显得多余,孩子们仿佛没听见,小脚在地坪上轻点几下,滑板车便闪着七彩亮光快速滑行,即使两车相撞人仰车翻,也不哭,爬起来,扶起车把,没事一样,接着滑。从孩子们灵巧如燕的身姿中,我看到了童年的影子,小时候的自己,不也这样疯狂过么?
从中央广场往园子纵深走,是石条铺就的人行甬道,在树木和草地间蜿蜒。甬道边每隔一段距离设有可供小憩的长椅,有几处木椅上坐着情侣,低语呢喃。沿着甬道架设的路灯,亮度和距离都恰到好处,既能营造出幽静朦胧之美,又给游人留下适度的私密空间。这是我喜欢的状态:一个人在园子里慢慢走,慢慢看,坐在木椅上发发呆,任思绪信马由缰地驰骋,白天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纷扰与疲惫,都在夜色中慢慢滤去了,留下的全是静谧和清幽。虽是初秋,城里依然闷热,但在这里,空气是凉爽的,木椅是凉爽的,辨不清颜色的树叶和小草,摸上去也是凉爽的,就连草地上的灯光,水洗过似的,想必也是凉爽的吧。不仅凉爽,还有清香,草木的清香,如一团散发着春天气息的浓雾,将我包围,吞噬,洗心涤肺。第一次发现夜园之美,真想靠在木椅上,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夜通宵,把自己睡成懵懂的婴儿。
园中的甬道纵横交织。按照萧萧微信中的指点,我走过健身操场,走过儿童乐园,走过门球场,来到半山坡。坡上林木森森,树影绰绰,细竹摇风,筛落一地“唦唦”之声,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虽然林中有些阴森,但依然能够遇到款款而行的游人,如我一样,把这里当成心中的一块净土,在这里洗涤,打滚,或者放飞。
门球场关门了,儿童游乐场熄灯了,园中的游人不知什么时候蒸发了。按亮手机屏,发现夜已深,得回家了。
走到离出口不远的环形小道,遇到兜圈跑步的一对男女,手里握着手机,步履矫健,铿锵有力。女的紧跟着男士,扬起的马尾辫斜在脑后,左右摇摆,健步如飞的身影如奔跑的小鹿,从眼前一晃,便融入茫茫夜色,伴着运动鞋落地的沙沙声渐行渐远。
哦,西郊公园不仅是市民的休闲地、游乐园、瑜伽坊和静心林,还是不折不扣的健身场!拥有这样多功能、原生态的园子,小城里的居民,想必是幸福的。在我看来,不管西郊公园的名字改成什么,它的幸福内涵不会变,永远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