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6|回复: 0

[散文] 从九华山到西递(下)

[复制链接]

6197

主题

151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3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12-18 14: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九华山到西递(下)



                                                                                         二O一八年十一月十八日(星期日)


    今天是这次旅行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旅行车从宏村附近的旅馆出发,先去一个新景点:“塔川秋色”。旅行车在乡村小公路上行驶,一路上两侧水杉树形成的护路林,引起大家惊叹。枯了黄褐色水杉叶片,湿漉漉的,形成在福州少见的浓郁的秋色……

   当旅行车到了停车场,走到路边一个摄影观赏木板平台上,我不由对眼前的场景充满了失望。

    前面是一条长长的不高土山山岗,山岗与我们所在马路之间约一里宽的田地,左边是垂直公路方向弯过来的土山岗,那里有台阶状的田地,还有稀稀的几十幢黑白相间的典型的徽式风格的农村民居,稀稀拉拉的散布的树上还有些黄色,褐黄色的叶片——这是典型的丘林地貌特征的最普通的安徽农村景色……

    这对从小在安徽农村长大的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我完全感受不到太多的诗意……当然对外地或者城里的人,这是罕见的还在运行的农村生活画面……

    现在,过去贫穷的乡村生活形态,成为了人们观赏的对象——这无疑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进步的标志。若是四十多年前,将游客带到这样地方,那一代对农村极端贫困有刻骨体验的人们,真的会和导游打起架来……

    过去农村没东西吃时不得不吃的野菜,现在不也成了都市人们来乡村旅游时山珍海味——现在大街上烤红薯,是城市青年的最爱之一,我闻到那气味,胃酸就往上涌,从来不碰,当年真的吃怕了……

    我看到一些英国书和BBC的纪录片,说1840年前后,英国已掀起了大规模的民众全国性的旅游度假热潮……我们的旅游观光热,至少比他们晚了一百五十年以上……

    “我们农村现在晒的不是高粱,晒的是风景。”这是中国旅行很潮的一个段子……

一直下着小雨。


    我们今天第二个景点是“西递”村。

    西递和宏村,都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个申遗成功,自然会带来旅游市场。全世界这几十年,中国申遗最积极,你自然会想,若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就开展这个活动,中国现在大地面貌,会有多大的不同啊……

    西递村村前有半月型水塘,水面有一小片残荷,村前有一个牌楼。雨点打毛了塘面,形成很多的小圆圈……塘中还有一只小小的潜水鸟……

    我曾在宏村见过这样的徽式建筑风格的民居。这些民居建筑,在当下的中国,似乎已经没人有这样地皮仿建这样的建筑了。这些民居建筑,似乎也只有这样旅游方式才能维护。一旦没有人居住,没有人维修,一二十年后中国旧式民房就会成为废墟……

    我前不久看了一个凤凰台采访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国获得了国际建筑设计大奖的建筑师,他说:现在的中国人是没有故乡的中国人。因为儿时的一切居住的环境中房屋和道路,几乎全部都从地球上抹去痕迹了,我们没有了触动儿时的回忆的场景……

    这也是过去中国几千年民居,总是土木建筑属性的本质性的缺点所在……

   午饭后,我们将在山区行走一个多小时,前往一个叫“木犁硔”的山顶上的小村庄。

    一直沿着一个山谷行进,两侧的山峦不高,估计一两百米高。山谷边一直有一条小河附在公路边。几乎没有其他车辆出现。秋天红艳的树叶稀稀的点缀在山坡和河边,并不多见,如同我们平凡的人生不多的亮点一样……

    1:25,我小睡了一会儿,醒来舒服极了……

    路边山坡挖出坡面暴露了岩面经过雨淋湿生苔藓后,真的很黑,难怪人们将一个县称为黑又多的“黟县”……

    不时的出现一两株带红色黄色不多叶片的小树,点亮了这皖南秋天气色不旺的山色……

    1:43,这么多山,山区人民生活资源十分有限……穷则思变,才那么多人走出山区,经商致富……多少失败者,都没有人想起他们啊……

    这条路上,有树有水,万绿山谷和山坡上,一株一人高,有黄红、褐黄几十片稀稀大叶片,黄色带一点浅红,在浅水河边,美得让人怜爱……

    这里山区很像杭州周边的山区,山不高而绵长……所有的房子都是灰黑与白墙建筑,这倒是绝对统一……

    木犁硔,据称是明末清初逃难民众在这深山山顶建的几十户小庄子。山不高,海拔600米左右。走进楼房紧紧的相邻的小村庄,山谷中雾气弥漫,看不到远景,溪流潺潺声音传了上来,浅浅的有点诗意,但也不多。

    中国的乡村,远远低于我们预期的幽雅舒适,更别提风雅。只是这小村中屋前都有木头架空的走道阳台,颇有点特色,因为有限山顶已被屋子占住了……


    据说这样的山村,多是因一些摄影爱好者,通过网上流传照片,慢慢地有了名气……

    从木梨硔出来,我们就前往黄山北站,返回福州。


吴砺

2018.11.18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