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1|回复: 0

[散文] 云南丽江行(八)

[复制链接]

6148

主题

149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351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12-29 11: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丽江行(八)



     站在全是二层楼街边,满世界都是白灿灿的阳光,天上低低的厚厚的洁白的云朵,正在丽江城上空闲荡。这里离丽江老城区只有几十米远。最抢眼的就是对面街道楼顶背后的小山上的风景,那曲线优美的山头上,白云投下的阴影处黑绿,阳光照耀的大部分的坡面上淡黄绿色——整个山头,像是卧在大地上春天退毛不彻底的动物,身上留有几处黑毛块未退去;又像山上树林中不规则的表面圆润的大石头上,混合生长着一深色一浅色的苔藓……

这一刻,真有点像好莱坞动画电影中的大块色彩的童话城市世界……

那些山边的云朵块真是低啊,缠在那不高山边,那是动漫世界里的云朵啊或云精灵啊……

走进古城入口处的小广场,满街的木头雕刻都酱黄暖色调,在灿烂的阳光下,白云浮在屋顶背景上,有通过街道著名的溪水小河;不远处有座小山,右边一个古老二层楼街面,街道有点上坡,很像桂林阳朔的西街……

阳光亮得让眼睛都难以睁开……一付美国西部电影拍摄出来热闹小镇的景象……这很符合我预期的丽江古城形象……

我们先到玉河广场古街新华街街口一侧二楼小吃店中先吃午餐。在这小饭店阳台上看风景是不错。可以看到玉河广场一小部分,还有不远处的阳光中黄绿色表面不高的山峦,配上重色彩小楼的门框窗格,若是此刻在这里拍古装戏,则是可呈现阳光灿烂的古代时光……

走下小楼,进入大石条铺出的四五米宽、两层木式的小楼中国过去传统结构街面上,时光至少倒退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残留的古县城的街道模样。那时候,我老家桐城县县城东门和南门的老街道也就是这付模样。

走到这里,我一点也不惊奇。我只是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中……这里一种找到故乡找到了童年的感觉……

这条主街道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一个波浪式的升起下降,再升起,这从旅游审美方面,比江浙一带开发的几个古镇都有诗意的多;另外街道有一小段,还有一条石条砌成的约二三米宽的流动着清澈的溪水的溪道,这也是那些江南古镇水不流动人工运河无法拥有的动人的旋律……

还有,这里灿烂的阳光,尤其是有棱有角的屋檐楼角,剪裁着挂在天空各种各样的厚敦敦的雪白雪白的云朵,真正是绝配绝色的画面……

这大概都是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无法拥有的天生丽质……

我看了两处小客栈“林主下”“李家大院”,这已经被经营者打理的小客栈,有十分迷人的方形的庭院。若我说,整个四周不高木房子屋檐围出了小院子中,像打开精致浅木盒子,满满当当地盛满了阳光,真正是一点都不夸张,而小院子走廊中几盆盆栽花卉,被阳光打扮得花枝招展,真正的光彩动人……

不知真在这里住上一个月,感觉是否还像我走进去时的那一刹那间的那么好……

只是当年青人拖着的行李箱在石头街面上发出强烈的噪声时,你的感觉是会有点怪怪的……街道上的小服装商店,很快就把你从远古时光,拖回现代平凡人的小世界……

不过,我并没有在这一段并不长的凸起街道上呆多长时间,恍忽中,我仿佛已走过童年少年老家桐城县老街的时代,也走过了那个俄国人顾彼得在他书中写下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丽江古镇的时光,甚至还走到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时光中……

这个在高原阳光中,晒了数百年的古街道……

时间似乎在丽江古城老街中被拉长了。

走下坡路,到左边溪道旁。这条溪道现在与老街道道路并列一段路,溪道的另一侧,是一排酒吧歌厅。

风摇晃着溪道边的杨柳树树枝,此处众树叶油光闪亮,容光焕发,与刚才沿途的树叶的干涩样子,有天壤之别……它们在这阳光明媚的古街道中摇晃着,也摇晃着这一小片街道……

两米宽的溪道溪水中,游动着一两尺长绿色的水草,它们如传说中美人风中飘扬的长发,又如细细水蛇逆流,摇晃着她们修长美妙的身躯……

溪道歌厅一侧木制的长长的花坛中,有一排正落在灿烂阳光中盛开的菊花,有金黄色,白黄色,棕黄色,紫红色,她们在阳光中如此夺目,让人难以正视;而对岸的溪道的侧墙上,仍是长有一串长有小的黄色和淡红色花的滕类植物条披挂下来……

站在菊花旁,有柳条在溪道上方摇摆,溪道水面上还有稀稀的落在水上面黄色柳叶,随溪水静静地漂流……大地的生机和活力,仿佛此刻都浓缩在这里……

你会一时恍惚,不知自己身在何地,也忘记了前生后世……

世界无限大,也无限小,这一刻你眼前的这一小片天地,就代表着你整个世界……在这里的这一刻,你很难想象,你怎么舍得离开这个人间……

路过一片游人聚散小广场,沿上坡街道上行一段街道,再左转走向狮子山公园方向的巷道。这里巷道左边,有一个可俯视古城的茶馆,我走了进去,在开放式长窗框平台上,看古城一片青灰色楼顶,对面不高的山峦正拥着古城;云朵在那里挡住阳光,在草黄色的山坡上,投下自己墨黑色的身影;桌子旁有一位年青姑娘,坐在窗边,专心致志地看着自己的手机……这一切,仿佛都是正在拍怀旧的电影般的不真实……

要是坐在长框窗边的小桌子边,放一壶酒,看着这成片灿烂的高原阳光下灰黑的房顶的古城,看着对面的山峦上空低且厚的白色云朵在悠然漫步,那怕这样看四五个小时,该是多么惬意啊……

但我今天是静不下心来,还想赶着看更多的景色……

真该专程来丽江住一段时间,只为丽江的阳光、云朵、四周的群山……

那个俄国人顾彼得(1901—1975)在他的《被遗忘的王国》中,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丽江和丽江古城的生活诗意化了:

“几乎在丽江的所有日子都是令人愉快的。这里永远是春天的国度,而且我步行出发去参加吾汉婚礼那天,天气似乎比往常更晴朗。这块天堂般的坝子上,美丽的景色时时变幻着,从来不会陈旧。美景天天更新,添上新鲜、奇异的新事物。雪山不是死气沉沉,不是悬崖、冰雪一成不变的凝聚物;它是一位活的美人,有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它从来都在瞬息变化之中。它蒙上面纱又揭开面纱,山脚下飘着白色的雾带,或向蔚蓝色的天空抛起羽毛状的白雪。其顶峰形成一个巨大而展开的扇形,闪射出金光银光。山中急流的汩汩声与百灵鸟的歌声和苍鹰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各种鲜花多姿多彩,日新月异。空气中总是飘溢着浓郁的花香。在这个奇异的坝子上,似乎一切东西都在闪闪发光。明显地,大自然在呼吸、运动和微笑。每次出城散步都令人激动,给人启示。温暖的微风使人陶醉。青山起伏波动,似乎在舞蹈。溪流曲折湍急,小鸟和蝴蝶在空中飞舞。在这个秘密的天堂里,人们在欢笑歌唱,充满了幸福欢乐。P251”

“在丽江,时间的观念与西方的完全不同。在欧洲,尤其在美围,大部分时间花在赚钱上,不是为了维持已经够体面的生活,而是为了积累更多的安逸奢华。剩余没事的时间用一种现已成为惯例和刻板的方式消磨摔。由专心工作和把时间花费在宗教仪式上,对于这种人,人们有了一种比较新的看法,即他如此忙碌以致完全没有闲暇。‘他忙得一分钟也不得闲’的见解已被确立为标准,由此来衡量全人类。现在一个正常人是这样的:他重复地说他忙得很,根本没有时间,他就很受人尊敬。完全得闲或部分有卒的人则被认为不正常,能力低下。要努力使他们正常过来,或者通过使他们干活,或者至少训练他们学会消磨任何空闲时间。

在西方,这种对待时间的奇怪态度,不是由于对时间本身的对抗,而是由于人们为自己创造的现代世界的不现实性。由于把精力用在不该用的地方,而且缺乏理解力,人类已经把世界弄得很复杂,充满了生活琐事,以致他在其中不知所措,像在一个半牛半人怪物居住的迷宫里,对他来说这己成为唯一的现实。真正的现实被认为是哲学上的抽象概念,只适合少数思想家,不适合忙碌的人们。因为真正的现实只有一个,这个现实在时间上给人们充分满足,不必要做的事情和毫无意义的匆忙,只能给人一种生活的幻觉。无论何时匆忙一停止,时间就变成虚无,而正是为了回避这种空虚感,必须把时间消磨掉。通过相当有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体育活动、广播、电影、旅游、俱乐部和各种聚会……一切能隐藏时间的可怕面目的手段,来消磨时间。越回避生活的现实,越需要消磨时间。可是如果离开现实,不管人类领悟出什么来,也只不过是幻想,精神上的烦恼。

美丽的丽江坝,那时仍然未被复杂的事物和现代生活的匆忙所触动,时间具有不同的价值。时间是良师益友,是客观存在,是神奇的财产,不单是我,而且其他人也注意到了。时间不是太长而是太短了。几天好像几小时,几星期好像才几天,一年好像几个月,我在那里度过的十年好像才过了一年。

在上苍赐福的丽江坝,忙得没有时间领略一切美好事物的说法不是实情。人们有时间享受美好的事物,如街上的生意人会停下买卖欣赏一丛玫瑰花,或凝视一会清澈的溪流水底。山里的农夫会暂停手头活汁,远望雪山千变万化的容颜。集市上的人群屏住气观看一行高飞的大雁。匆忙的白族木匠停下手中的锯和斧子,直起身来谈论鸟儿的啼叫声。鹤发童颜的老人健步顺山丽下,像孩儿般有说有笑,手持鱼竿钓鱼去了。当人们突然想到湖边或到雪山上野餐时,工厂就干脆关门一两天。然而工作未受影响,而且干得更好。

只要他生活得好,没有一个纳西族人想过离开丽江坝。即使那些见过上海、香港和加尔各答霓虹灯的光辉的人,总想回丽江生活。藏族人、彝族人和白族人的想法也如此。到外面旅行过的纳西族人生动地描写对他们访问过的大城市的厌恶和恐惧,街上炎热无树阴,盒子式的建筑物,肮脏恶臭的贫民窟,元精打釆丽又贪得无厌的人在街上转来转去,他们人数众多,面如土色。在丽江,每一个男人和女人都各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一想起中国和印度那些拖拖拉拉、毫无个性的人群,就使这些爱好独立的人们不寒而栗。对于纳西族人来说,一想起自由自在的人被关闭在不通风的屋子里工作达数小时,就觉得那种生活令人憎恶。他们宣称,无论如何永远也不想去他们在昆明和-上海见到的这类工厂里干活。P278”

我摘录顾彼得如此长的大段文字,实在是因为一个外国人笔下的八十年前丽江文字,超过了我们中国人。顾彼得的这本322页的中译本,真是每个到丽江旅游的人都应当看一遍,他把八十年前这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写活了;他是用十年时间溶入了当年当地人的生活中;恐怕没有一个汉族人,写过如此深入丽江古城老百姓生活的书籍。

他真心的热爱这里的老百姓,广交朋友。相对的,比他更有名气的、同时代的、在这里生活长达二十八年的美国人约瑟夫·洛克,写的文字描写的中心,不是丽江人民的生活状态,而是他在中国的历险记和历险中看到的地球上最壮丽的山川河流……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及以前,这两个洋人应当是丽江地区的名人。他们应当有比当年汉人更易被当地各民族各阶层接纳,也比当年的汉人更有经济上的资源,最重要的,他们应当是比其他人更痴迷于丽江,都终身未结婚,也无后顾之忧;他们大概绝对没有想到,这里今天也成了中国人怀旧做一个短梦的一个理想的休闲活动的小世界……

进入狮子山公园。这座小山对丽江城,应当相当于北京故宫后面的石景山。当年丽江的土司木王府,也在这座小山一侧的山脚下。

这山不高。走到“丽江古城狮子山观景台”看古城全景图。

这观景台也不高,估计相对城区应当不过高几十米,正合适观看这一片面积不大的老城区,不会有疏远感。

真是千金难买,这四面环山的丽江坝子小平原中蓝天低低、白云飘飘的、充满了人间温情的美景啊……

环顾三面,看到这样的阳光下的丽江古城,你总会问自己,此生还会看到比这更阳光灿烂的世界吗?

环视丽江古城。观景台正前方是正东方向,最前方的是有约九十度视角的不高的草黄绿色的横卧大地上的山峦,它左侧的三分之二被阳光照亮,老绿微黄;它右侧的三分之一,落在白云落下的暗影中,那山色淡灰黑中发蓝;东南方被山上几间平房及树木挡住了视线;北方不远处是三组山峦,靠古城最近的是在横卧的草黄绿色山峦,它后面一左一右是双驼峰状的山峦,都不高,三者结合起来象暗金色的皇冠放在丽江古城边……

这组山峦的后面,还有更远的青蓝色彩的山,它只是露出一条水平线;正北方向,有近似独立近似小梯形、准三角形的玉龙雪山,它的右半部雪似乎多一些,它离这里估计有二三十公里;在这个位置,这玉龙雪山,这里看上去是远景,并不是很高大,仿佛它只是这里观景台上一幅风景长卷画中的雪山图案,恰巧是它的上空还有一大群白云,大大地抢过了它的风头,衬得玉龙雪山半白半黑,公园的树木玉龙挡住了雪山下方三分之二的视线……

现在的灿烂高原微笑着的阳光,浸透了丽江古城灰白色楼群;丽江古城,被温暖黄绿色的低山环抱;她更像是大地上一盘黄绿厚边缘浅碟中排满了菜汁着色的饺子模样的灰黑色房顶古建筑群的模型……

那山峦上云层投下的灰黑发蓝的影子,与阳光照亮了浅黄绿山坡对比,可以用网络语言表达:美得真是“一塌糊涂”……

真的,那对面山岗上白云在山上投下阴影形成的灰蓝色的巨大不定形的暗色斑,让人心醉到发疯……

顺时针方向向南行走,这山坡和路边有三四十株古柏树木,据说它们是明朝种下的,这粗壮的灰黑色树干,高耸到蓝天中,却像木乃伊一样枯干,它们头顶上只有不多的树枝;即使它们被阳光照亮一半树身,仍然透出一股阴森的寒气,与下方洋溢着人间暖色山峦构成的浅盆中的丽江古城和新城区极不和谐……这让我想起了过去时代三四百年中,丽江曾盛行的惨然决绝的青年男女殉情的民风……

这在木王府上方的观景台上,可以看到南方另一长卧在地面围起丽江坝子的不高的山峦,那山下可看到丽江的新城区。令人满意的是,这片新城片区也只有两层小楼,否则现代高层建筑会破坏整个城市的和谐与美感……

现在是下午三点。东方城边的长山,中间三分之一处在暗蓝色的阴影中,两端山峦为阳光普照;山顶上天空是极淡的青蓝色,再向上的天空是青蓝色,低低的厚敦敦的白色云块,占住了丽江城三分之一的天空,它们大部分都是浮在古城的右上方……

今天丽江城区上空低悬的大块白色云朵,几乎把一切风头都抢尽了……

从公园退出来,我沿着街道走到古城的边缘后,再原路返回到溪流边小广场上。

这里有十几位纳西族的穿着民族风情盛装的老太太,在转圈跳着民族舞蹈。个头不高、满脸苍桑的老太太们,伴着音乐,特别认真和投入地跳着舞。

我突然觉得这情景和音乐特别眼熟和耳熟。这些老太太雪白、酱红、浓黑的厚布拼块构成的带背带的外套,我总觉得同日本妇女的和服有极大的神似;老太太拍手跳舞的姿态,也特别像日本的歌舞伎的舞蹈动作,连音乐都像;还有老太太脸上有些木然但坚定超脱的脸部表情,都很像我想象中的日本老太太……

我问了一下坐在树边上休闲穿着普通衣服当地的老太太:这舞蹈和服装,我看很像日本人的服装和舞蹈?二三个看上去退休多年老太太一致对我说,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我不满意这个答复,就直接走到跳舞领舞的老太太面前,向她请教同样的问题,这个老太太给我两个简洁却很坚定的答复:“是很像,是很像。”

我记得多年前,报纸上有文章说,日本人可能是云南原居民迁移到日本列岛的,没想到自己今天看到了如此强烈的文化相似……只是我对日本的印象,全是来自过去看过的不多的日本电影……

我对这个问题在网上查了一下文献。的确,日本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个去云南寻根的热。他们在种糯米水稻,火把节,神话传说,古语言发音,服装都找到了两者类似性;中国音乐研究学者最近还发表论文讨论日本音乐与云南的少数民族的部分音乐,两者相似性极强……这都是在文化特色上寻根。

但我奇怪的是,我没有查到从人体基因上探索比较两者的正式文献。网上有小文章提到这个问题,只是不足信。

我突然想到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看两者的相似性。纳西族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后,全面派来的政权官员被强制接受汉文化。

纳西族由原来的类似现在摩梭人的婚俗,即自由恋爱自由组合的民俗,被迫改为汉民族式的父母包办婚姻。问题是,纳西族却又保留了在结婚前允许男女间自由恋爱的风俗。这样,使得一些青年人结婚前,面临放弃已有恋人,去与陌生人或不喜欢的人结婚的艰难历程,这使得一些青年男女选择了殉情这样的决绝的方式。

这一点上,纳西族与日本民族常用决绝的自杀方式解决生命中不如意的困境,真是有悲剧性的文化传统类似啊。两个民族文化传统,本质上,是允许甚至暗含鼓励这样的决绝的方式……

下午4:15,从另一条溪边步行道上,返回古城口方向。步行道的正前方,是玉龙雪山正面远景,白云在雪山上方,如巨大的冰山浮到天空中,它们与步行街两边的柳树及街道形成的倒V字形图案相配,真是共同构成了极为梦幻的景色啊……

在古城口的马路边,我吃了一份二十五元的米粉。在等待的时间中,我终了意识想到,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孤独感是必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普遍的共鸣的努力,注定是要失败的……一个感性的人的文字,只能在孤独的封闭酿造中,才有机会升华为可口的醇酒……

5:34,乘4路车返回火车站附近的酒店。快到火车站时,正西方山峦是浅灰白色;这两侧山峦,离正西位置越远,山的颜色越深,最后变黑蓝色;而天上的散布的云层,如白蓝两色构成的蕾丝布料,铺满天空……



吴砺

2018.10.4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