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4|回复: 0

[散文]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一)

[复制链接]

6248

主题

152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89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1-28 11: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一)



    翻阅《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爱尔兰)墨菲著;阎蕙群泽.------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远行译丛)

    终于看完了这本349页中译本游记。这是我用了几天才看完的书。这些天我有点用功过度,有些累,自然看这本书就不能连续一口气看完。

    这是上世纪1974年冬天,一位四十多岁的爱尔兰的女旅行家墨菲,带着6岁的女儿在印度河发源地巴尔蒂斯坦,展开的长达四个月的徒步旅行。这是河流通过的人类最贫困的山区,作者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吃苦受罪的精神,开始了不问生死的冒险旅程,只为写这样一本游记……

读完全书,我才完整地感觉到:这是写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上游巴尔蒂期坦地区的故事,而不是写印度的故事……这是靠近中国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地区的游记……

我才第一次从网上查看了巴基斯坦地图,第一次知道印度河中下游全在巴基斯坦境内,而不是在印度境内!同时再从网上,我才弄明白了印度河文明与印度文明是两回事!印度文明又叫吠陀文明……属于恒河地区的文明,在印度河文明之后……

    我只好悲叹,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太浮浅,连一些人类文明和地理的常识都缺乏……

   这本书作者以日记方式,记录了四个月的行程,平均每天三页纸的记录量,记录了全过程的细节。

全书文风质朴,有一丝很淡的诗意,不是很浓;这些文字像无树荒山荒地之间的河边被水冲洗出来无土的石块堆砌的河滩,有些干,但也很干净清爽,边上还有清清的河水……

越读到这本书后面部分,对我越有吸引力。它的文字像五香牛肉干,没有肥肉,但越嚼越有味道……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在印度河上游巴基斯坦极度贫困山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状态的实况记录,看了让人总觉得心里十分累——我们这一代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类似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我们本能地对贫困生活极为痛恨,那样生活,绝对没有什么诗意……

只是作者笔下的印度河和山区大自然的风光,却不时的像荒山中偶尔绽放的野花散发出诗意……这样人间贫病交加生活的悲哀,与大自然的馈赠的壮丽景观交织的文字,构成了这本书的主体……

    这本书也是贫穷山区人民生活图像的笔录。我奇怪的是,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那么多的知青下乡,分配到全国各个贫困山区和边远地区,为什么没有一本像点样子的中国边远地区的日记和游记留下?虽然贫穷不值得炫耀,但作为实事求是地为一个时代做实录,真的很有必要。但我们却没有这样的游记……

    这一两百年,中国人民受过那么多的苦难,却既写不出什么世界级的文学作品,也创造不出世界级的音乐作品,这真是所谓文明古国的江郎才尽悲哀……

其实,才能在于引导……我觉得,中国每天晚上七点钟电视中央新闻联播的半小时中,若挤出十分钟,每天为多个不同领域的好书常年地免费做介绍广告,比如,也为这一套《远行译丛》的三十多本译著做广告等等……

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坚持采用我这个建议二十年,则自然而然带出中国一个人才辈出创新的新时代……让青少年和全社会共同的读书,创新精神就会自然而然地会带进了整个民族的口常生活中……

网上说2018年,以色列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书,中国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是4本,相差十六倍……我最担心的是,中国人读的四本书,主要是大中小学生一年读的课本数,除上全国人口总数得出的结果……

若中国人民除学生看书外,都只看手机,中国前途和钱途,都让人担忧啊……与其在新闻联播吹中国人了不起,还不如按我的建议,每天花几分钟引导全国人民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这本书中作者的六岁女儿,是全书中最耀眼的明星,没有孩子的活力四射的形象,这本书就少了生命的活力……只是作者带着六岁孩子,走在这随时可能发生失去生命危险的长途跋涉的道路上,实在是太疯狂,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这本书每日日记中,再加上一点标题,是不错地做法,这些全书结构,就不会太沉闷和单调……

    这本书中译本的封面很特别,这是印度河上游的一幅彩色的照片。以蓝色为主色彩,老蓝色的高原天空,带着微紫色,稀薄的白色云迹,天幕上有细白粉状积雪覆盖山岗;积雪山岗下方大部分的山体,是粉尘表面浅蓝紫色的表面;山体下方平静的印度河,落在左岸山的阳光阴影之中,如镜面一样反映到天空的淡蓝紫色和山岗上长条白雪,而河左岸阴影中山体是黑蓝色,左边山体投在河滩上也是浅一点黑蓝色……

    静静的,安详的,暗幽的,圣洁的,非尘世的,山体却是布满了饱经磨难的尘土……

如果那一天,中国新闻联播时间采用了我的建议,挤出三分之一时间为读书做免费广告,教导全国老百姓读书,中国人民各种人才辈出的时代,就不会太远了……

中译本是这样介绍作者的:

“黛芙拉·墨菲( 1931-),爱尔兰探险家、旅行作家,双亲是都柏林人。她常以骑自行车或徒步的方式旅行,并定期出版她在四大洲偏远地区的游记长达四十年。此外,她的写作题材涵盖北爱尔兰问题、核工业的危害,以及英国的种族关系等。墨菲著作丰富,作品还包括《单骑伴我走天涯》  《骑骡游埃塞俄比亚》等。目前她住在出生地沃特福德郡。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称她是‘追寻失落桃花源的行家。’”


吴砺

2019.1.27


附《那里的印度河正年轻》摘录:

“卡林汗的家让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仿佛前世我曾身为巴旦人。我觉得巴旦人的待客之道十分独特,令人觉得无拘无束,但又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人自觉既是受欢迎的贵客,又是备受关爱的家族分子。P004

谢天谢地,大家期盼已久的雨水终于降下了。在我们抵达斯瓦特的第一个晚上,就下起了大雨,而且一直持续到隔天的中午,令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午餐过后,我们不顾灰蓝的天色,便急着到外面走走。由于云层不低,可以尽情地饱览塞杜沙里夫三面的美丽山景,但是位于北边的雪峰却依旧看不见。官邸附近,有数百间石造或泥砌的平顶房舍坐落在陡峭的山崖上,房舍与房舍之间有许多细窄的小巷弄或阶梯。斯瓦特严格执行面纱制度,由于我在当地人眼中看起来很像男人,所以当我们在巷道间穿梭行进时,常惹得妇女急忙躲进屋内,有些人甚至连水罐都来不及带进屋就直接把它丢在台阶上,就连那些才八九岁的小姑娘,看到我们也都急忙用面纱把脸遮住。P010

我在松林中找到一块平地坐下来歇歇脚,心中暗自思考着:“巴基斯坦到底应不应该建国?”现在已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了,何必再问这种蠢问题?事实上,我们外国人心中常常会兴起这样的疑问,只是不好意思坦白告诉巴基斯坦友人而已。这是否意味着,在无神论的二十世纪,“印度穆斯林联盟或印度文化”反倒要比一个独尊伊斯兰教的国家,更能够发展出璀璨的文明?抑或是说,若非当初的建国行动过于草率,何以立鼠三十多年来,它仍旧无法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一个鲜明的国家形象?

人们很容易便会忘记,当初巴基斯坦是如何仓促建国的:多年来真纳(Jinnah)和所有的印度人一样,反对印巴分裂。一九一六年,他成为所谓的“印度穆斯林联盟大使”,二十年后,旁遮普省的总督还以其调停锡克教与伊斯兰教交战派系有功,而予以赞扬。然而不到一九四o年,他便决定接受巴基斯坦了。印度半岛上的穆斯林迫不及待地梦想着拥有自己的伊斯兰教国家,而这个国家,在没有经历长期的历史孕育及任何挫败时代的情况下,诞生了。这正是现代巴基斯坦人对于失去孟加拉国觉得不痛不痒的原因。当然啦,寻常的百姓一提到这件事还是觉得相当丢脸,再一想到印度在这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令他们怒火中烧。可是失去盂加拉国(这可是一半的国土被活生生地肢解掉),竟比不上克什米尔独立更令他们痛心。他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文化与地理背景之下,双方唯一的联系是宗教,但由于差异甚大的历史经验,使得他们对于伊斯兰教的解释也都不尽相同。

许多巴基斯坦人直率地告诉我(而且口气里绝对没有掺杂一丝酸葡萄的意味),他们认为孟加拉国不在反倒比较好,因为现在反而能够利用剩下的部分做些有意义的事。P022

机场里大约有五十个大人,再加上一大群的孩子在等候这班飞机,他们全都很好奇地看着我和蕾秋。我发现的头一个改变是,这里矗立起了一幢其貌不扬的灰色石砌机场大厦,仿佛是从背后的山峰里冒出来的;当我们站在风沙飞扬的机场边缘时,蕾秋仔细地看了看它外围的巨大石墙说:“这地方好像个笼子。”她本以为地面的积雪会深及腰,结果事与愿违,所以有点失望。其实这里很少下雪,在这栋形似笼子的大楼上,也只有墙顶覆盖了一点白雪而已;不过在东北边上有一座美丽、陡峭的三角形山峰,它像一束银色的火炬般闪亮在深蓝色的天空。我们降落的时间才不过下午两点二十五分,太阳光却已逐渐隐没,只留下最后的余光照着东北角的那座山。P027

回到旅馆时,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而那座壮丽的三角形 山峰也快速地变换颜色,一下子 浅白色转为浓黄,再变为淡粉红色。P029

我们踏着明亮的星光越过杳无人迹的市集,白雪覆盖的山峰在暗夜里闪闪发光,像是山壁的顶端长着什么活生生的东西。P030

仿佛是为了配合冬至日似的,今天太阳一整天未露脸,在一片白蜡似的天色下,吉尔吉特山谷看起来有点森冷可怕,但我却很喜欢这种幽暗的风味。被点点白雪覆盖的石头从绿色的河水中冒出头,蜿蜒的河岸两旁是细柔的棕色沙滩,蕾秋开心地搜集到一堆各种色彩、被河水冲刷平滑的石头。步道的附近有着圆形的大石头,大小像一间小屋子,千万年来的砂岩以及夏季奔流的洪水,把它们雕琢成亨利·摩尔式的塑像。在我们的右手边,则是大片的灰色页岩——这是典型的不毛之地——一直向上延伸,最后与灰暗的天色连成一气。当我们终于回到旅馆时,天气又变得寒冷刺骨,而附近的山上还下雪了呢。P035

我们在前往市集的途中,遇见两组来自中国的筑路工人,他们正坐上帅气的“路虎揽胜”越野车。虽然他们人数不少,可是几乎与吉尔吉特人没什么往来。他们所使用的物资几乎全数来自中国,根本不需要在这里购物,此外,他们与吉尔吉特人也没有其他的接触管道。听说他们经常做好事,像是帮村民修崩塌的梯田挡土墙或是灌溉水道等,从来不多问话也不求回报,这里的人个个对他们赞不绝口。P050

愈往这条喀喇昆仑公路前进,我就愈发对那群筑路的中国工人产生一股钦敬之情,他们约有数百人,沿路每隔一阵子就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挑战极度艰辛,使用的机器却又如此之少,我们只看到一辆卡车后面放着一台发电机,用来在岩壁凿洞放置炸药,偶尔会见到一辆手推车——我不知道手推车能不能算是机器;他们大多数的工作全是靠铁铲、铁镐、柳条篮子以及双手来完成的。在这些工人当中,看不出哪位是他们的工头或组长,他们全都穿着一模一样的蓝色高领连身工作服,做着同样的工作;最后这一点最是令我感动(当然也有点不习惯)。巴基斯坦的工头是绝对不动手的,他们还会刻意穿上与“苦力”不同的衣服,以示区别。P053

除了心理作祟使得我的神经紧绷不放之外,这座山脉本身便具有一种慑人的气势,这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未遇见过的。山形、山色以及质地交织而成一种极度蛮荒、不生寸草的印象。我完全找不出任何一个形容词,能够恰当地说明这座大山的风貌;其实“风貌”这个词本身就已经不甚恰 当。不论是“壮观”或是“雄伟”,都不足以形容这座绵延数百英里的巨大断崖给人的感觉,整座断崖峭壁见不到一株草、一棵树或任何植物,只有流贯其间的碧绿色印度河——有时急速奔流的河水会幻化成闪亮的白色泡沫——打破这一整片灰棕色险峻山岭的单调沉闷。这座山脉中的许多山峰都被教堂般大的尖锐石块所覆盖,可是它们看起来却只不过是些巨砾而已。乍见印度河的时候,你可能会被那个景象吓破胆,可是不一会儿它便会产生一种催眠效果,只要你一直凝视下方那条美丽却又无法触及的绿色蛇妖,便会觉得它不过是一条小溪流罢了,因为河实在距离你太远、太远了。我们还见到两条供人通过山谷用的“流笼”,当地人坐在小木箱里,拉着钢索前进,当我看到有个人吃力地要过桥时,心里真是十分庆幸“幸好不是自己”……P058

在下过一场雪之后,今天又是个晴朗的好天气,金色的阳光闪耀在蓝天白云之中。八点钟,我站在旅馆的外面,一座不知名的两万英尺高的山昂然耸立在北方,白雪覆盖的山峰在一片蓝天的衬托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我想,这世上再也找不到如此令我心醉神迷的地方了。峡谷的上方、往斯卡杜那个方向的山峰,仍旧是云雾缭绕,当我们要去隆达的村庄逛逛时,山边却覆上了一层薄薄的冰雪,而位于步道旁边的急流,因为水面上层已经结冰,所以水流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我们走得很慢,因为蕾秋不太适应高山的环境,我倒是丝毫不受影响,在八干英尺的高山上,就像在海平面一样精力十足。蕾秋跟不上我的速度,可怜兮兮地说:“我快喘不过气来了。”我只得放慢脚步陪着她。P067



吴砺

2019.1.27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