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4|回复: 1

[散文] 一书读罢思飞越——品读方云龙先生新著《桐城派文化品格》

[复制链接]

40

主题

28

回帖

491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91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9-11-2 09: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书读罢思飞越
——品读方云龙先生新著《桐城派文化品格》

吴春富

  桐城派主盟清文坛200余年,是我辈骄傲,说老实话,我对桐城派以及桐城派学说知之甚少,通过阅读方云龙先生《桐城派文化品格》一书,对桐城派以及桐城派发展脉络有了初浅的了解与认识,静下来也作些思考。“现买现卖”,浅谈一下阅读后我对这本书、对桐城派暨桐城派文化的认识与感悟。


  接到方云龙先生的赠书,外观设计非常素朴淡雅,封面下半浅灰色的方苞石雕像,是上半空白加书名《桐城派文化品格》,七个字烫黑,显得凝重,顿时觉得与书的内容非常契合。迫不及待地拜读浏览,十九幅彩图既有代表桐城历史文化的,也有反映当代桐城发展的,还有桐城富含文化底蕴的特产。全书除绪论外,共七章二十九节,结构严谨有序,一目了然。从《桐城派概述》一章看,即可以看出作者的思维缜密,这一章共分“绵延文坛二百余年”“骅骝开路春风疾”“‘颜质’与内质兼备——桐城派的文学成就与影响”三节,分别论证了桐城派是中国文学史上存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文学流派。书中图片、表格一看也都是精心设计的,而十四个桐城故事更是让人欲先读为快。


  明清时期的桐城,随着儒学兴起,人文亦日渐兴盛,至清代既出现了“父子宰相”“一门三总督”的政坛盛况,更产生了雄霸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派,姚鼐总结为“岂山川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学仕“互动”“互补”,是桐城派表现出的鲜明外部特征。具体可分为三类情形:一批桐城籍官员在文论或文章风格上接近桐城派,通过主持科举、兴办书院或延揽桐城派学人入幕等方式,自觉不自觉地为桐城派张目、助势;桐城派学人中有的本身就是官员,他们由大多科举入仕,奉儒家的“修齐治平”为人生理想,体现了官儒一体、政学一体,十分有利于推动桐城派的发展壮大;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桐城派学人绝大多数也是徘徊、奔走在科举道路上,其中大多数人的结局必然是名落孙山。实际上他们中很少人是真正闭门做学问或专研文章的,因其品学兼优或学有所长,有被聘为书院山长,有应邀进入督抚幕宾,有被举荐为教谕、训导……本质上仍然底层仕者,或是从事与仕者直接关联的行业,从“佐政”途径来间接实现“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总之,学者倡导风化、培养人才、著书立说;仕者规范文风、务政兴教、经世济民。学、仕各有侧重,但都追求“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做到与时俱进、经世致用,在仕者群体亦体现出“崇文重教”的一面,在学者群体亦常见“求真务实”之行。
  桐城派求同存异,兼容并包。按照通常的说法,桐城派的主要支流有:阳湖派、湘乡派、侯官派,以及岭南文学群体、莲池系,这些流派总的都主张“文以载道”,但具体的文论和风格又有不同。当这些流派自愿归附桐城派或自认为是桐城派的一支时,桐城派表现出“开放”的态度和思想,也乐见自己的流派增容扩列,各派(系)共同切磋、共同发展。从桐城派的文论发展、书院教学、近现代转型等方面来看,桐城派经世致用、与时俱进、圆通智变的一面表现得非常充分。方云龙先生提到了“桐城智慧”这个概念,并认为“桐城智慧”的主要特征就是“兼容、变通”,他这种提法从大的方面看,符合中华文化特点,从小的方面看,符合桐城文化性格,也就是桐城文化品格。无论读者如何看待“桐城智慧”,但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几百年来桐城人的“求真务实”。
  我觉得方云龙先生将桐城派文化品格总结为“崇文重教,求真务实”是比较恰当的,也是颇费苦心的。在我理解:崇文重教,叙述的多是书本和书院。求真务实,叙述的多是社会大舞台;崇文重教,侧重于文化传承。求真务实,侧重于探索创新;崇文重教,于儒士是“修身齐家”,是德业。求真务实,于儒士是“治国平天下”,或探寻“治国平天下”之策,是事功。但桐城派学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通过学仕的有效“互动”“互补”,从而达到思想和实践上将“崇文重教”“求真务实”相济。  


  桐城派不仅是其产生地的文化遗产,也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历经时间的淘洗,其精神内核和文化品格并没有随着文派的消亡而消亡,反而显得弥足珍贵、愈益生辉。特别有意义的是方云龙先生联系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发展现实,将桐城派文化乃至桐城文化的内涵在当代的价值作了分析论述,这对今天我们搞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毋庸置疑,在当今,从诸多的视角和细节,外地人可以看到桐城仍然有“文风昌盛”的一面,但在文化传承、教育振兴和社会建设等关系桐城前途的问题上也显现出许多让人担忧之处,值得所有桐城人警醒和思考。
  一个民族的进步与繁荣,离不开思想的探求与升华;一个地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精神支撑与智力支持,也离不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本书方云龙先生试图从桐城派的发展始末、流变过程、文化特征、内涵与价值、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提炼出它的文化品格。就我浅显的认知,似乎到目前为止,桐城派研究者中还无人专题研究文化品格,方云龙先生有这样的勇气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并以著作的形式呈现,是难能可贵的;方云龙先生以文字表述、图表呈现、故事演绎等方式,从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来论证、解读桐城派的文化内涵和品格,易于让读者产生认同感,这一点我认为颇有新意。我还注意到作品中有很多新的提法和见解,提出一些疑问,如“桐城派消亡的原因”“桐城派存续时间”等,这些都值得读者思考。


  最近两年,由于几次与方云龙先生共同参加一些文学研讨活动,每次谈到桐城派,他都显得有点兴奋,谈起来滔滔不绝,说实在的,我听了几回甚至被普及了桐城派的一些知识。那时他说要出版一本《桐城派文化品格》的书,一直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因为出版一本有一定学术性的书不太容易(他自己把书定位在普及性人文社科类,其实学术含量并不低),况且也要相当的经济投入。两年左右的时间,一本《桐城派文化品格》就真的出现在我面前,使我既非常惊讶又非常佩服。方云龙先生在商务局任副局长,工作异常繁忙,还著书立说,这是让我惊讶之处;他著述的书还不是一般的随笔集,而是桐城派研究方面的专述,是他刻苦研读与深入钻研的成果,这不能不让我佩服。
  “文化品格”四个字,尤其“品格”两个字,主观上就认为这本书有“品格”,这本书的论述抓住了桐城派文化的精髓。反观,方云龙先生做人也有“品格”——我与方云龙先生是孔城同乡,我们在一起相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事联系,无事不来往,各人无事读书写字,各人坚守各人的做人原则,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相互进益的好文友。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江面梭影  在2019-11-14 23:37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

主题

38

回帖

59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5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9-11-2 11: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