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回复: 0

[散文] 尘埃之下的经文:在神话与记忆之间

[复制链接]

8234

主题

190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33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5-10 13: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尘埃之下的经文:在神话与记忆之间

                                                                                                         ——观看纪录片《圣经的秘密》

                      一

我从未读完《圣经》。
一次也没有。
这本影响三分之一人类的书——
在我手中,
始终冰冷如石。
不是无法阅读,
只是始终未曾走入。

我曾怪罪翻译不佳,
但其实更简单——
我的内心,
尚未准备好倾听。





我看了三集纪录片:
《出埃及记》,
《所多玛与蛾摩拉》,
《消失的福音书》。

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
如今被卫星、
地质学家、考古学家
与风力实验重新演绎。

那究竟是神的手?
还是自然的脉动?

科学现在发声——
在昔日沉默的空白处。





十灾——
一一被解释。
也许,最后那场死亡,
是霉变的谷物,
毒死了长子。

听来可信,
几近完美。

但红海呢?
海水如何分开?
物理知识
无法回答。





我那老同学的夫人信教,
一次,
最会布道的牧师前来劝他入教。

他问:
“若风能吹开海,
摩西与众人岂不也被吹上天?
一个都活不了啊。”

牧师沉默,
无言以对。





但我还是忍不住想:
若海下真有暗沙?
若那片浅滩,
曾藏着熟悉的逃生之路?

摩西年轻时逃亡至此,
也许他记得那地形,
也许那风,真的刮了一整天,
也许是偶然,
成就了奇迹。

又或者,
沙尘暴将岸边沙土
吹入浅海,
筑起一道临时的通路。





也许,信仰,
并非放弃理性,
而是扩展它。

神话,
于是成了古人与我们之间
跨越千年的桥梁。

而《出埃及记》——
成为一首
弱者对抗命运的史诗。





纪录片说:
传说,常常源于真实。
“天火焚城”,
也许是公元前3123年的陨石撞击。
苏美尔的泥板上,
留下了它的印记。

天文学家说,
那是自然现象;
信徒说,
那是神的审判。

谁错了?
也许,
谁都没错。





耶稣死后几十年,
无人记下他的事迹。
《马可福音》——
写于他死后四十年。

此后,
如潮水般涌现的福音书,
多达五十部。

直到三百年后,
君士坦丁将信仰立为国教,
召集各派教会,
编成了今天的《圣经》。





我想,
不仅是组织能力——
而是整个帝国的治理经验,
延续进了信仰之书。

基督教能走向世界,
不仅靠教义,
也靠罗马的足迹。

一只脚是信仰,
一只脚,是帝国。





如今,
我常常整夜不眠,
沉溺纪录片、
翻阅书籍、做笔记。

我终于明白,
为何李敖
会钻进书桌下睡觉。

世界太广,
而我——
知之甚少。





也许最终重要的,
不是神迹本身,
而是那份
想要理解它的渴望。

而在那渴望中——
仍有神性,
在低语。




《圣经》——
不仅是福音,
不仅是信条,
更是一面镜子,
映出古老世界的面容,
当人类试图命名风暴,
在洪水中求生,
解释那从天而降的
火焰。





我们曾称它们为神迹,
如今,我们称之为——
地质、
气候、
生物学、
偶然。

但故事因此
更少了意义?
还是,
更深了?





埃及的十灾——
也许是霉变,
也许是饥荒,
也许是生态系统
漫长而缓慢的崩塌。

红海——
或许不是被手杖劈开,
而是在某个地形与时刻之交,
被风吹出一条路,
留下了
神之路径的记忆。





所多玛——
在火中焚毁的城市,
也许是陨石
撞击了脆弱的大地。
它的余音,
被苏美尔的泥板
记下。





先知所见,
并非虚妄。
但他们的语言是——
火、
异象、
审判。

他们的“科学”,
就是神话。

而神话——
从不是谎言,
而是容器。





当耶稣死去,
无人记录文字。
只有沉默,
然后是记忆,
然后是喧哗众声——
五十种版本,
讲述一个故事。

直到罗马——
冷峻、有序、持久——
收集碎片,
编织出
“圣典”。





一只脚站在信仰里,
一只脚踏在帝国石砖上。
十字架
被嵌入大理石,
福音书
在总督笔下改写。





然而,
文本依然呼吸。
在它庄重的外衣下,
是地壳运动,
是风的轨迹,
是坍塌的城墙,
是古老迁徙的脚步。

它保存着
尘土的回忆——
那试图开口
说话的尘土。





所以我们倾听——
科学家、信徒、诗人,
并非为了拆毁奇迹,
而是为了寻找:
神话、记忆与物质
如何拼合,
如何重构真实。

不是为了否定神圣——
而是看看,
那神性,
如今
躲在哪里。



吴砺
2025.5.10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