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回复: 0

[散文] 石化为光:日本镜头下的黄山沉思录

[复制链接]

8249

主题

190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50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5-18 12: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化为光:日本镜头下的黄山沉思录

                                                                                          ——观看NHK纪录片《黄山》

               一

没有字幕,
只有镜头——
安静而虔诚,
一只日本人的眼睛,
凝望黄山。

这不是讲述,
而是显现。
在光与云的笔触中,
一幅画徐徐展开。

无人机飞翔——
不是旅人的脚步,
而是一种念头,
轻盈,自由,
掠过山巅,
如玉莲初绽。

花岗岩,曾为沉默之石,
此刻仿佛在呼吸——
龟裂、柔化,
如童年旱季里
碎裂的黄泥巴,
在静默中低语。

第一次,
山以科学之语开口:
热胀冷缩,
岩石如糖,
一粒粒
崩解于时间深处。

如此精准——
又如此动人。
这是侵蚀的故事,
也是抬升的神话,
流水如刀,
在岩骨间
雕刻自己的叙述。

不是神话,
不是传说,
而是蒸汽与压力的对峙——
太平洋与印度洋板块的推挤,
将地壳揉搓、撕裂,
如晒干的泥塘
龟裂、隆起,
碎为地貌的拼图。

那些砖墙上的黄土,
竟是从黄山奔流而来,
穿越岁月,
沉淀在远方村落的墙角,
成为一段未被记住的旅程。

方块花岗岩,
水平与垂直的裂缝——
像天地搭建的积木,
不是人工之作,
而是地质的呼吸,
亿万年缓慢地
堆叠。

十年前我读过文献,
却未曾看见——
如此明晰的图像,
如此沉静的语言。
无人机与沉默,
共同勾勒出
一幅地理的素描。

三清山风景相仿,
却不及黄山
辽阔、深邃、神圣。

所谓“宝光”——
即影中之光环,
在山巅难得一见,
但在飞机上,
却常现如祝福。

他们的镜头,
在松树间驻足——
不是绘画,
却如僧侣,
风中伫立,
苍老而沉稳。

地质学家的常识——
热力、应力、风化、侵蚀——
在这部影片中,
变得清晰可感。
对我们这些外行人而言,
那是
首次目睹的奇迹。

他们竟能,
把岩层的故事,
讲得如此清楚——
像在讲述
一部缓慢呼吸的史诗。

女声解说——
日式的温柔,
虽听不懂,
却感受到
从内心溢出的喜悦,
轻轻包裹
每一帧画面。

是的,
我也看过国产的纪录片,
五集,冗长,
却未曾给予我
如此清晰的感知。

而这部片,
晶莹如冰,
清澈如霜——
它不只是风景,
而是一场理解的喜悦。

最后的镜头:
云海、日出——
自然的,
却比画更美,
仿佛天自己
亲手挥笔所绘。

               二

无需语言,
无需翻译。
只有山,
与凝视它的眼睛,
在倾听。

镜头不游移,
它沉思,
静静俯瞰,
万物如梦。

花岗岩峰峦,
在云雾中呼吸,
缓缓绽放,
如神遗之手中的
石之花瓣。

无人机飞行,
不似游人,
更像念头——
无重,
无欲,
在风中飘荡。

科学,
在这里,
成为有骨的诗。
热胀冷缩,
让岩石裂开,
像手心里
慢慢融化的糖。

板块交汇,
无需雷鸣。
它们碰撞、
弯折、
隆起——
大地不再温柔,
只余
沉默的推力。

这里没有神话,
没有帝王的传说,
只有物理与雨,
在塑形,
在雕刻。

那些松树——
古老的僧侣——
弯着背脊,
在风中伫立。
它们的寂静,
就是一场
无声的祈祷。

“宝光”——
并非神迹,
只是雾与光的游戏,
但即便如此,
我们的心,
依旧会跪下。

这不再是
老式风光片,
而是石头的语言,
云雾的书写,
侵蚀刻下的
启示录。

我们第一次看到——
大地如何做梦,
将自己梦成
山的模样。

连黄土——
从黄山胸膛洒落的尘埃——
也成了村落、
墙垣、
记忆的灰烬。

那些地质学家眼中的“理所当然”,
在这部影片中,
被赋予了
神性。

这不仅是一座山,
更是一座祭坛,
由压力与耐心
一寸寸雕成。

最后一刻——
那片云海,
那轮日出,
不是画家的杰作,
而是
光本身
亲手所绘的
终章。



吴砺
2025.5.18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