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限之镜:凝望宇宙之美的沉默之眼
——观看国家地理纪录片《宇宙之美:璀璨星空》
第一部
一
如果你问我, 世界上最美的照片来自哪里—— 我不会犹豫, 是太空。 是穿透寂静的望远镜之眼, 捕捉到的不是梦, 而是真实中太过美丽的不真实。
我多年订阅 《天文爱好者》和《探索太空》, 内容常常没细读, 但那些照片—— 夜色中裂开的彩色伤口, 总是将我从昏睡中惊醒。 让我忽然意识到, 这渺小的、欲望满身的人类之我, 在这星空的穹顶下, 何其可笑。
二
这次,我坐下来, 试着完整观看一遍—— 《宇宙之美:璀璨星空》。 2008年旧片, 却收集了无数天外的光之奇迹。
银河系——两千亿颗恒星? 这不再是数字, 而是无边无际的溺水感。
仙后座,像宇宙新娘的头纱; 猎户座,是火鸟正在燃烧的身影。 没有望远镜, 人类绝想象不到, 宇宙,竟也可以“美如画”。
但这些不是幻想, 它们真实存在—— 而我们, 竟能感知它们的美! 爱因斯坦说得没错: “这世界最不可理解之处, 就是它居然能被理解。”
而更令人心碎的是: 我们自己, 终有一日, 又要化为无法理解的 一撮尘土与蒸汽, 归零而去。
三
半透明的水母, 人类婚纱的褶边, 都在宇宙中飘浮。 椭圆状星系,像鳄鱼的瞳孔, 清澈,黄绿, 冷得像美学中最洁净的叹息。
有些星团像石榴籽—— 一串串凝结在暗夜天幕的红宝石。 大熊座的旋转, 其中心亮如蛋黄, 旋臂撒下紫红色的种籽精华。 语言——此刻徒劳无力。
“巫婆扫帚星云”, 更像齐白石笔下的水晶虾; “眉月星云”,半透明椭圆壳; 宝瓶星团,像透明的哑铃; 蟹状星云,紫气中央, 环绕黄橙,恍如橘子渣缠绕的梦。
若印象派画家看到这些照片, 我想—— 要么发疯, 要么就此放下画笔。
四
真空球内不规则的电闪图案—— 是超新星爆炸的残骇。 而1054年的宋代天文学家, 竟然曾亲眼记录。 玫瑰星云,璀璨如明珠网络; 鹰状星云, 则像王冠镶嵌的钻石。
透明的紫色梅花, 缕缕飘渺的金纱—— 这些恒星的尸衣, 怎么可能 如此绚丽? 竟然像人体神经图谱一样有结构, 又有光。
五
火焰星云—— 花蕊黄金, 花瓣白雾般模糊, 仿佛雷诺阿笔下的舞女群裙。
锁眼星云, 真的把我目光锁住。 麒麟座、船底座、蜘蛛星云、鹈鹕星云—— 镜头下的银河色彩, 绝非地球肉眼所能见。 这是世间最冷艳的奢华, 高贵、清新、脱俗。
我甚至在其中, 看到了寿山石上的烟云花纹—— 我们以为只有地球才有, 其实那里早已存在。
六
红色丝巾环绕星空, 火焰星云中,黄绿的玉与紫气交融, 几近令人窒息。
椭圆星系,黄玉色旋转, 像是被灯照亮的梦; 波江座的旋转, 只有动物的眼, 才堪比它的美。
风车星系,旋转着钻石与粉宝石—— 让人第一次觉得, 未曾看过这部片子, 便错过了此生来地球最重要的理由。
中心明亮的大椭圆光球, 纯净得不可忍受, 色泽浓烈,几近烧伤人眼。
七
某个星团的旋转, 颜色如中国农村的喜宴, 红艳与青白搭配, 艳丽到令人战栗。
为何人类服装设计师, 不参考这些宇宙的图案? 这早已超越人类想象力之外的色彩组合! 星空中的花朵, 居然是星星死后的遗产。
看到这里, 我放弃继续用语言形容。 麒麟座爆炸如宇宙之眼; 星尘如天女散花; 这是焰火—— 只不过在我们眼里, 它已是静止的永恒。
视网膜星云—— 仿佛解剖图中的放大切片, 色彩如梦境倒影。
八
这些星云影像, 让我忆起屈原故里那湖水中的淡水水母。
草帽星系,是全亮的飞蝶; 戒指星系,是上帝遗落的指环; 而中间悬浮的蛋团, 竟在真空中永恒旋转。
这一切, 真的美得让人心累。
想想人类, 竟还会为一小块地皮争斗、流血, 也许只是因为—— 他们从未看过这部纪录片。
九
触须星系,如蚊子幼虫, 但每一节节段段, 都镶嵌着钻石。
“创造之柱”早已不存在。 我们所见, 只是它消逝前留下的影像。 宇宙的奇异, 已超出人类逻辑的边界。
泡沫星云,像是宇宙肥皂泡; 马头星云,美仑美奂, 如幻如真。
天鹰星云, 让我想起实验室中 氨氖激光的红, 氩离子激光的蓝。
车轮星系—— 人间没有如此精美的车轮; 爱斯基摩星云,像透明虫茧, 碎碎黄绿的光膜环绕其旁。
若白居易看到这些图像, 他又会写出什么诗?
猫眼星云, 彩色半透明的梦幻泡泡; 面纱星云, 轻盈得如人类面纱, 只是—— 人类做不出这种色彩配方。
蝴蝶星云, 让我们把宇宙中的生与死, 命名为地球上的动植物之名。
十
影片最后, 四组照片排成回廊, 从头至尾回顾这场视觉盛宴。
这一刻, 仿佛有人轻轻为你关灯, 留下最后一轮 “宇宙美人图”。
那些, 不是地球人眼的风景, 是天外之眼留下的 透明的、生与死的图腾, 是无法言说的宇宙的—— 沉默的凝视。
第二部
这不只是星星。 不只是科学。 这是另一种存在—— 火焰与寂静的画廊, 由色彩与引力绘成的大教堂。
这些,不是图解, 而是被宇宙甩出的笔触—— 比思想还古老的力量。 星云,如丝衣坠落,缓慢崩塌。 星系,像舞者, 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在这里, 死亡制造美。 气体、尘埃与光—— 那些无感的物质, 竟释放出令人难以承受的优雅。 没有眼睛的形状, 却穿透了我们的目光。
宇宙, 冷漠而浩渺, 却成为 不可能之物的画家。 半透明的紫, 玫瑰色的红, 翡翠的雾, 日光般的黄色核心—— 它们不属于地球, 但我们竟能认出它们。
难道这不是——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作? 未曾由任何手完成, 却胜于一切手工。
我们凝视, 不再是天文学家, 而是朝圣者。 思想沉静, 自我消散, 只剩距离、 光, 与敬畏。
我们为它们命名—— “指环”、“面纱”、 “蝴蝶”、“火焰”—— 因为面对 这盛装的寂静, 我们只能如此回应。
这不是混乱, 而是一种曲线的语言。 不是毁灭, 而是另一尺度的设计。 “创造之柱”, 虽然早已消失, 却比我们的城市 更真实地存在。
这部影片没有解释。 它只是在提醒: 美, 不受用途的限制。 意义, 无法用功能来衡量。 爆炸之中—— 也可能孕育构造。
当最后, 银幕暗下, 但你的双眼不会。 它们已目睹了一个宇宙—— 无指也能作画, 无声也能作曲, 却依然 令你泪流。
附:
吴砺 2025.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