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回复: 0

[散文] 点燃世界的思想,历史的幽灵引擎

[复制链接]

8229

主题

190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2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5-22 14: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燃世界的思想,历史的幽灵引擎

                                                                            ——观看TTC纪录片《共产主义的兴起》P1–P4


               第一部

        一、历史的幽灵引擎

1917年4月,
密封列车穿越边界,
德国放行列宁归国。

一个人的思想,
像利刃划破世纪的皮肤。
他们称他为火种,
而他真正点燃的,
是历史自身的神经。

一位西方学者说:
如果不了解共产主义,
你便无法理解现代历史。

我静静聆听,
身处异地、异时——
指尖仍感那团火的余温。
若他山之石,
能凿开心中那顽石中的玉,
那就值得一听。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

说来惭愧,
这是我第一次
看见他们的英文拼写。

马克思与恩格斯,
两个名字,两颗头脑,
在昏黄灯下,
思索饥饿与革命的呼吸。

法国的血,
英国的烟,
德国的哲思——
三者熔炼,
成就了马克思的火种。

我的朋友Jimmy,
一个美国资本主义信徒,
在文革时下放北大荒,
读了五遍《资本论》。

他说:
在数千万中国党员中,
真正读过马克思的人,
也许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或许他是对的。
这是人类最奇特的信仰:
无数信徒,
却无人细读其经文。



               三、《共产党宣言》

1848年,
《共产党宣言》问世。
无声无息,
像夜中的低语。

它不是革命的引信,
只是一个信仰的轮廓。

学者说:
马克思设想的是一个
从零开始的社会——
不是历史的延续,
而是彻底的切断与重构。

那是一种婴儿式的理想,
将新生命裸身投进原始森林,
无父母、无经验、无传承——
让他们自己重写世界。

我明白了,
那些中国四十多年前极端的实践,
竟源于这个理论原点。

有人说,
马克思与女仆育有一子。
我们曾歌颂他与妻子的爱情,
而真实从来不那么整齐。

他是人,
我们却硬要把他奉为圣人。

一个书呆子的梦想,
唤醒了半个世界的实验。

他否认国家与民族,
也许是全球化思想的先声。

像福特、盖茨、乔布斯,
他预见了工业洪流下的未来,
却对理性寄予太多信仰,
以为思想能重塑天堂。

这,或许是他理论中
注定的失控基因。

如今的北欧,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他的幻象——
高福利,人人自由,
正是他笔下未来社会的倒影。

他失败了,
但“公平”这个词,
依然在世界各地低声呼唤。



             四、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起义者,
并非马克思的信徒。
但当鲜血洒落,
人们却将这场风暴归咎于他。

他不在现场,
也未主导过程,
只是起义失败后写下长文,
从此名声骤起。

后来的信徒,
将它视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前奏——
其实不过是
事后的重构与剪辑。

我读过其他版本——
雨果的回忆,
美国驻巴黎使节的观察,
都诉说着另一种光影交错的现实。

历史从不只有一个版本。
每个立场,都有它的叙述方式。

这场公社,
不是纯粹的烈焰,
而是多股火种的偶然交汇。

后来的人,反复剪辑、包装、重述,
直到它变成
他们需要的样子。



                 第二部

        一、载着风暴的列车

一节密封车厢,
穿越战火中的欧洲——
德国打开关口,
历史屏息。

列宁,
不是将军,
不是国王,
是一个满口思想的人,
将旧秩序颠覆。

他不是点火者,
他就是那团火。
整个二十世纪,
都在他的阴影下
学会如何生存。



         二、饥饿中诞生的思想之屋

马克思与恩格斯,
两个沾满墨水的手,
在贫困与煤灰中书写,
注视着世界的崩塌。

巴黎的断头台,
曼彻斯特的轰鸣,
柏林的哲学回声——
三股风暴
汇入他们的笔尖。

不是源于和平,
而是压迫。
不是出于幻想,
而是求生的欲望。



           三、没有地图的书

1848年,
“一个幽灵正在游荡……”
《共产党宣言》诞生,
在历史中缓缓传播。

它不是一张路线图,
只是一次召唤;
不是建模草图,
而是一种信仰的涌现。

马克思梦见
一个彻底抹去历史的世界——
仿佛历史是污渍,
只需一夜即可清洗。

但哪个社会,
能在无父母的黑暗中成长?
哪种未来,
能在遗忘中站立?



          四、燃烧得太早的城市

巴黎起义,
并不是为马克思而战。
枪声响起,
他的文字尚未落笔。

后来,
他写下赞歌,远在他乡——
神话由此生根。

一次失败的暴动,
被称为一粒种子;
杂乱的愿景,
被雕刻成信仰的图腾。

历史是柔软的,
总被需要它的人
重新塑形。



          五、回声与警告

这些故事,
不是过往的灰烬,
而是我们脚下
未熄的火星。

这部纪录片不歌颂,
也不谴责,
它只是轻轻推开门,
让幽灵们说话。

在那些声音中,
我们听见一个未被回答的问题——
公平,
是否可以在遗忘自由中存活?
希望,
能否在灰烬之上长出新芽?


附:


【TTC【双语字幕版】:共产主义的兴起-哔哩哔哩】 https://b23.tv/3B9BVDw


吴砺
2025.5.22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