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回复: 0

[散文] 黑潮的轮廓,跨洋的锁链

[复制链接]

8229

主题

190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2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5-22 16: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潮的轮廓,跨洋的锁链

                                                           ——观看纪录片《奴隶贸易起源 第二集:为了世界的金子》

             一

我看见画面——
现代的非洲国家,
仍被贫穷困住,像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几个世纪过去,
它们仍未痊愈。

我心中升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
是的,我们那一代,
小时候也曾穷得咬牙。
但如今我明白了:
绝对的贫穷,
是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最残酷的命运之一。

奇怪的是,
欧美国家的人过得越来越好;
而那些被遗落的土地,
既不愿被治理,
又无力自救。

二十世纪曾有一个梦想,
要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
可最终,
却把整个世界拖入更深的贫穷。
人类社会,
总在自身的复杂中
跌倒在希望的门槛上。





当世界还没有石油,
奴隶,
就是帝国燃烧的柴火。

帝国靠的是人——
血肉与呼吸,
维持着贵族的糖与金。

葡萄牙开了头。
里斯本驱逐摩尔人,
开启航海与掠夺。
1434年,亨利王子——
打开海洋之门,
奴隶的哭声随风远航。

1444年,250名非洲人
在拉各斯被贩卖。
他们称这为“文明的恩典”,
说自己是在“拯救野蛮人”。
于是欧洲安心地,
一边祈祷,一边贩卖人命。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旧的奴隶通道被堵死。
目光转向非洲——
不仅为了黄金,
也为了灵魂。

教皇尼古拉五世挥笔:
“让异教徒成为永远的奴隶。”
在“上帝”的名义下,
暴力与信仰握手言和,
教堂的阴影
合法化了殖民的铁链。





1471年,圣多美岛成了新的锚地;
十天后,葡萄牙人抵达刚果。
刚果国王改信基督教,
他们曾一度平等而立——
但黄金与利益
迅速改变了一切。

圣多美变成了甘蔗之岛,
手掌在糖浆中割裂。
每年四千名奴隶,
在阳光下劳作十四小时,
在血与汗中学会沉默。





然后,甘蔗去了巴西,
去了加勒比。
1500年,他们发现了巴西——
没有黄金,只能种糖。

1515年,奴隶登上南美洲;
1516年,第一条跨大西洋奴隶航线
悄然开启。

皇室致富,
贵族延命。
而欧洲的兴起,
一部分,
正是建立在他人的血上。





十九世纪的欧洲,
孕育出共产主义理想,
一个新的梦。
结果,却是一场新的灾难。

文明在前行,
却总从一个极端,
滑向另一个极端。





现在,回望这段历史,
我们应当放下立场与国界,
以中性的目光,
凝视这血与影织成的地毯。

我们出生于何地,
不过是命运随手撒下的一粒尘埃。

欧洲奴隶贸易的规模,
远远超越伊斯兰世界。
里斯本,曾是非洲最大的“合作伙伴”;
16世纪时,黑人人口占比达10%,
不算后代。

这让我震惊——
原来葡萄牙人并不种族歧视。

如今,
南欧有一半人口
有非洲的血统。
而我们所有人,
都来自五万年前的非洲。
那是母亲大陆,
是我们共同的影子。





圣多美,16世纪末。
白人与黑人女性的混血,
多始于强暴。
这些孩子,被称为“大地之子”,
后来成了奴隶制度的中介者。

1595年,爆发反抗,
阿马多领导起义,
一年后被绞死。

制糖业的重心随之西移,
非洲的黑潮漂流至美洲。

1621年,葡萄牙主宰贸易;
25年间,已运走三十万奴隶,
送往巴西与中美洲。

随后,欧洲列强蜂拥而至,
加勒比海变成了焦点——
成了炼狱。





这不仅是一部纪录片,
而是一部横跨数世纪的创伤录。

一位法国混血教授说:
“我无法追溯我的祖先——
我的血脉中,
既有奴隶主,
也有奴隶。”

我听着,沉默。
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都是如此。

无从骄傲,
也无从仇恨——
我们的血液里,
本就是施暴者与受害者的混合物。





“民族”——
或许只是现代社会
发明出的伪命题。

我们都是混血儿,
是时光揉碎后重组的碎片。
我们的祖先,
都来自那片大陆,
都曾拥有黑色的皮肤。

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是谁,
而是我们如何记住
我们曾经做过什么。

               二

他们说,
那是为了黄金。
可闪耀的背后,
是血,
是沉默,
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

旧的航道断裂,
君士坦丁堡陷落,
欧洲的指针
转向非洲——
不只为了财富,
也为了灵魂,
为了用圣言装饰的征服。

教皇发话了。
尼古拉五世,
他的墨迹比夜更黑:
“让他们成为永远的奴隶。”
于是上帝的名号,
成了骨骸交易的印章;
成为这场以血为资本的
第一位股东。





里斯本崛起——
街道上铺满糖与哭声。
圣多美,
变成一座甜蜜的死亡之岛。
每年四千人被送来,
去割甘蔗,
直到双手
也融进土地的黏腻里。

这是一套精准的机器:
残忍而高效,
利润里藏着文明的优雅。
非洲,
不再是地理,
而是一条供应链。
每一个身体,
是一行账目,
一件货物。





他们又去了巴西,
去了加勒比。
那里的海水,
不再只是漂浮船只,
而是承载着帝国。
种植园不只种出甘蔗,
也种出沉默。

这一切,
不是偶然,
而是设计。
是披着“救赎”外衣的系统工程,
被贪婪优化的机器。
皇室受益,
教会默许,
商人欢呼,
而一艘艘船
载着哭声驶向新世界。





可故事从来不只是这样简单。

有些非洲国王,
曾与里斯本握手;
有些孩子——
暴力的产物——
成为制度的中介。
他们被叫作“大地之子”,
在模糊的边界中成长,
没有方向,
也没有归属。





一位法国教授说:
“我无法追溯我的祖先,
他们既是奴隶,
也是奴隶主。”

我相信他,
因为我的血液中也是如此,
你的,
也是。

我们都是矛盾的混合体——
仁慈与残暴交织,
记忆与遗忘纠缠,
我们活在夹缝里,
像未曾发声的证词。





这部纪录片,
不仅是一堂历史课,
它是一面镜子,
一条疤痕,
一个低语的警告:

国家的财富,
往往建在
被遗忘者的骨骸上。

所以,请认真观看。
不仅用眼睛,
还用你心底那一部分——
那部分仍然在
为正义隐隐作痛的灵魂。


附:


【【法国】【纪录片】奴隶贸易起源 Origin of slave trade-哔哩哔哩】 https://b23.tv/1KmLo8f

吴砺
2025.5.22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