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教冠与镜中人:梵蒂冈悖论沉思录
——观看纪录片《透视梵蒂冈》
一
从现代新闻的镜头看去, 梵蒂冈更像一个舞台中的舞台—— 一个建立在无法验证的假设上的神圣剧院, 却依旧散发出神话般的光, 包裹在丝绸与仪式之中。
对于我们这些 从小接受无神论教育的人来说, 它不只是宗教—— 更是一种遗产, 一种心理安慰, 是在医院病房里 轻轻拂过病人额头的温柔手势, 是当代最精致的幻觉, 却也最有效的麻醉。
纪录片里有人说—— 方济各教皇在割裂传统, 说他会毁掉教会的根基。 但在我眼里, 他更像一个 全球幼儿园的园长, 在成人世界的游戏里 教大家守规则、讲道理。 就像各国政客, 不过是当代公共剧场的演员。
我们只希望, 他们别演得太过火—— 别真以为自己是神, 别忘了, 你只是个组织里的管理人员。
方济各, 看起来明白这一点。 那位来自巴基斯坦的枢机主教—— 幽默、亲切、有温度—— 一笑, 就胜过千篇讲道。 这部片子所展示的, 远比书页更贴近真实的信仰世界。
方济各谈气候、谈地球, 惹怒了守旧者。 他任命边缘地带的教父入中枢, 打破数百年的规则, 他说: “上帝是惊喜之神。” 这话倒是挺有趣的。
当然, 也有丑闻—— 神职人员侵犯儿童, 这道伤, 神的祝福也无法抚平。 天主教不许神父结婚, 等于否定了人性, 性欲被压抑, 终有少数人 将黑暗倾泻在最脆弱的孩子身上。 组织结构上的失误, 注定带来悲剧。 如果他们像新教那样, 允许成家, 悲剧也许就能少许多。
现在,欧洲—— 去教堂的人不到十分之一。 魁北克, 九成五的教堂关门。 而这正说明: 生活的痛苦, 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模样。 宗教, 这颗精神止痛片, 人类大多, 已不再需要吞服。
方济各希望建立 “以人为本、值得信任”的教会, 方向也许是对的。 只是,教会的削弱, 是历史的潮水, 无法逆流而上。
但我们也知道—— 只要这个世界仍有苦难, 宗教, 便不会死去。
依旧会有人跪下, 点亮一支蜡烛, 在某个比时间更古老的地方, 寻找那一丝 难以言喻的恩典。
二
一座沉默与圣歌交织的城市, 大理石低语, 香烟掩盖着 历史创口的气味。
在这里, 仪式与悔恨并行, 祈祷升起, 在紧闭的门后颤抖。
它早已不再是帝国, 却仍承载 十亿灵魂的重量。 一个国家, 一座圣殿, 一个由时间与信仰 织成的象征。
方济各教皇—— 不是石头雕成的圣人, 而是一个明白 信仰之脆弱的人。 他谈气候, 谈移民, 谈贫穷。 他任命边缘者, 他打开那些 昔日黄金封锁的大门。
有人说, 他正在摧毁教会。 可或许, 他正在拯救 那还在呼吸的部分。
他说: “上帝是惊喜之神。” 而真正的惊喜是—— 这座教会仍未倒塌, 虽布满裂痕, 却仍站立。
沉默的罪—— 那些被出卖的孩童—— 如影随形, 缠绕着那些 自称纯洁的人 的长袍。
独身, 曾是纯洁的徽章, 如今却是一种设计缺陷, 一个牢笼, 压抑本能, 使秘密长出了利齿。
在欧洲, 长椅空了。 在魁北克, 大教堂闭上了眼睛。 可在南方, 在饥饿仍在呼喊的土地, 教会仍在歌唱。
这不是黄金时代, 也不是终章。 梵蒂冈依旧存在—— 一个活着的矛盾体, 天使与档案柜共处, 永恒之事 由穿黑鞋的官员 安排。
它不是化石。 它是一面镜子—— 照见当代人心中 尚存的神圣。
只要还有人 在黑暗中跪下, 点亮一支 对抗风暴的蜡烛, 这个古老的象征之屋 就不会空无一人。
附:
吴砺 2025.5.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