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迪里阿尼:空洞双眼与跨越时空的凝视
——观看《莫迪里阿尼262幅高清作品》
第一部
这个画家让我着迷。 我已为他写过—— 一本画册,一部纪录片, 然而迷恋仍在加深。
他是人类艺术史上 为数不多的“异类”, 一个站在边缘的天才, 却能直直切入我们的心。
几笔粗犷的线条, 最简洁的笔触, 他便勾勒出人脸—— 而那目光 比我们凝视他们 更先穿透我们。
那双眼—— 空洞,磁性, 仿佛一尊雕像 丢失了嵌入的宝石。 空白中回响着 灵魂的声音。
色彩让人想起 古埃及墓室的壁画, 在现代重新燃亮。 他笔下的女人—— 长颈,塌肩, 圆润而柔和的曲线, 像瓷瓶般光洁, 肌肤闪烁着 仿佛来自东方陶瓷的灵感。
男人,笨拙, 如古代书记官的石像, 在千年之后 仍背负沉重的形体。
他们从不微笑。 他们也不需要。 仿佛跨越时空, 从另一个沉默的世界 走入我们眼前。
然而—— 这262幅画的影像, 依旧像一层幕布。 印刷的质感, 黯淡的表面, 偷走了 至少八成的力量。
但仍然—— 这是我第一次 如此完整地看到他们。 这些空洞的眼睛, 这些被拉长的身体, 这些厚重的色彩—— 一种近乎难以承受的美, 即便在损失中, 仍闪烁,仍呼吸。
第二部
一
在屏幕上—— 二百六十二次回响, 每一幅画 都是同一只手 敲击的钟声。
颈项拉长如石柱, 肩膀倾斜入寂静, 脸庞化为记忆的椭圆。 那双眼—— 空,却带着磁力—— 说出了嘴巴无法言尽的秘密。
肖像的经文, 重复如同仪式, 美成为萦绕不散的咏叹。
二
他独自伫立, 当世纪在周围崩裂。 毕加索切割形体, 布朗库西雕刻飞翔的观念, 苏丁让肉身溶解。 而莫迪里阿尼—— 他拉长了身体, 将肌肤柔化成瓷器的光泽, 让虚空 在空洞的凝视中闪亮。
埃及、拜占庭、非洲—— 都在他的笔下呼吸, 却被转化, 成为他不可替代的声音。
具象仍在, 却被永远改变: 不再是肖似, 而是灵魂的提炼, 虚无成为表情。
三
画布本身在呼吸: 颜料层叠, 一种无法带走的在场。 版画低声回响, 纹理的纸页 依旧记得那支笔触。 画册压平—— 色彩沉入纸浆, 只剩下没有厚度的躯体。 屏幕重燃色彩, 却偷走了气场。
每一种媒介, 都是启示,也是丧失。 我们看得越多, 触碰得越少。 然而—— 即便隔着幕布, 那双空洞的眼睛依旧归来—— 提醒我们: 唯有原作 才拥有那不可替代的力量。
附:
吴砺 2025.9.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