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95|回复: 1

[其它] 关注桐城黄庭坚读书处----------“古灵泉”

[复制链接]

250

主题

121

回帖

37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72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2 0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0512152610242.jpg 两千余年历史的“古灵泉”将面临艰难抉择

                         黄庭坚读书处  遭遇炮声扰   
    古灵泉庵位于桐城市区西门山东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乙未重修。因有泉滢然,故称“古灵泉”,后又更名为古灵泉禅院。相传建寺以前,这里曾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读书处。20世纪70年代,因建殡仪馆、烈士陵园,庵址东移重建,现址位于市水利局宿舍区坡下,坐北朝南,共有大殿2进。前进大殿供韦驮、观音、地藏、药王等菩萨,后进大殿供卧佛、三尊大佛、文殊、普贤等菩萨。整个庵堂20余间房屋,是桐城较有影响的寺庙之一。清代以山寺梵钟,修木清泉,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极一时之盛,邑人清诸生吴宗诚《过古灵泉》诗云:“萧然半偈万缘空,梵语清和晓磬中,一片白云迷路影,满山黄叶落天风。”
      说到古灵泉与黄庭坚,不得不就要提及宋画第一的李公麟。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宋代舒州桐城人。为元祐进士,历官长垣县尉、泗州参军、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检法等职。李公麟因居家在桐城龙眠山,取号龙眠居士,辞官后隐居龙眠山中。历史上李公麟与苏轼、苏辙、黄庭坚等结为好友,因此苏轼曾筑别业于桐城,黄庭坚亦曾读书于桐城灵泉寺。这两地与李公麟所住龙眠山庄相距7公里。李、苏、黄三人得以往还酬酢。黄庭坚在灵泉寺居住期间漫游龙眠山,写下了七绝《龙眠山》“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还为李公麟所绘《虎脊天马图》题词曰:“笔端那有此,千里在胸中。”又为李公麟所绘《五马图》题字。李公麟也为黄庭坚的龙眠之旅作画《黄山谷坐石牛象》。可谓情深意笃,非同寻常。黄庭坚写有《龙眠山诗》,就是纪实之作。苏轼也为李公麟所作《龙眠山庄图》写跋。
     然而今日的“古灵泉”却在开发商打通山水龙城隧道过程中,受其开山炸炮的剧烈震动(爆破施工处与寺庙间距不足50米),形成到处裂纹,成为触目惊心的危房,当年的黄庭坚读书处将夷为平地。我在赶往“古灵泉”采访时现任主持释圣应告诉我:“古灵泉”寺原有“旱地”面积3.53亩,(详见1973年5月25日桐城县火葬场协议,让火葬场征去,以利于“节约木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革命(见协议)。直至2001年元月19日,才由政府给本寺颁发了桐国用(01)字第00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为NO:010500821)。同时还颁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面积为1500㎡。用地位置“市西门原柴场”。本寺对该地交费叁万元,收据票号为:“895155”。由于政府行为,不容置疑。所以当年本寺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募集资金,准备兴建大雄宝殿,市设计室也已将图纸设计好,谁知4月5日,突然有人通知本寺停工,图纸也拿不到,到现在我还没有弄清为何停止寺内建设?2001年4月24日,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人民来访接待室给桐城市人民政府函:“请你们尽快研究给他们答复,以便他们能按时开工”(此函编号:1108),后来也不了了之。空留购置建设用地一块,今天还被非法侵占。听完圣应主持的叙说我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其实在我来“古灵泉”之前搜索过桐城市政府论坛上的两篇帖子,一篇为《龙城隧道怎么了》,在后面一个游客居然跟了这样的帖子:都是尼姑惹的祸。”另外一篇为《关于龙城隧道工程迟迟未见贯通的疑惑》,后面也跟了个帖子难道佛教事业大于人民群众利益,希望这件事能尽快解决!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别有用心还是在破坏桐城的安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我不清楚他们懂不懂这个道理。当代著名高僧净空法师的老师方东美教授说:学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就这一句话,成就了一代功德卓著,誉满全球的高僧大德。毛泽东说:佛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也可以完全抛开佛教来讲,“古灵泉”毕竟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读书的地方,单凭这个也是一处历史文化遗物,难道我们还要以坚硬的复制品来糊弄下一代吗?桐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难道复制的文物还不多吗?“六尺巷”是复制的,“文和园”是复制的等等,这些还不能够唤回从政者的良知吗?
    最后圣应主持还告诉我施工的工头公开以脏话侮辱她及其庵内的尼众,我没有正面接触施工的工头也不能轻易发表我的评论,但我相信出家人不打妄语,出家人以善为本,以慈悲为怀。特别令人痛心的是被遗弃庙门而被“古灵泉”所收养的那六个儿童,大的17岁,在市二中就读,小则5岁,都是花季年龄,前程似锦,难道也要随寺庙的倒塌而流离失所!千年的古庙难道真的要从“文都”版图上销声匿迹吗?山水龙城的商品楼开发是私人行为。但不管是政府还是私人,都应当依法办事,即使要占用“古灵泉”寺的地,必须要取得寺内同意,达成一致,方能进行。野蛮的途径在这个朗朗晴空照射的法制社会终究是行不通的。
     为此通过媒体呼吁:关注桐城两千多年历史的“古灵泉”,关注黄庭坚读书的地方???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7

主题

2万

回帖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7206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2 10: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尚知道的事情真多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