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46
- 积分
- 372
- 威望
- 212
- 桐币
- 1184
- 激情
- 33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8-17
荣誉会员
 
- 积分
- 372
 鲜花( 4)  鸡蛋( 0)
|
从作家东方煜晓的《淮南散记》这本书里我慢慢地摩挲着一黑一白敬畏分明的淮南,淮南镀有历史胎记的轮廓渐渐地在我年轻的瞳孔里清晰放大。梦里也有过几回回的冲动,什么也不带就揣上作家所开出的淮南旅游线路精品处方,直奔那座已接近老年的城市走走看看,品品美不胜收的牛肉汤,嚼几块那带有浓郁地方特色面粉味道的大饼,吃饱了喝足了然后再找个野山野水且有白鹭鸣叫遗落的地方,哪怕就是一座小小的茅仙洞坐会儿,也是种极大的身心享受。12月6日淮南市文艺理论研究会更名仪式暨《淮南散记》研讨会在淮南市师范学院举行,淮南籍作家东方煜晓来电话邀请我也能参加,并且在我的博客上留言:已安排就绪,等你到来。其实在那一大串长长的作家评论家名单背后,我只能属于一个刚刚喜欢文学的那个毛茸茸的少年,但作家在古老的淮河岸边那斑斓的秋色里发来的红红请柬温热着我一个边缘文化人的情怀,真的很感谢煜晓为我创造了这样难得的机会,也让我真实地圆了亲近淮南的梦想。
接到煜晓的电话我开始对《淮南散记》这本书所提及的风土人情进行了再次温习,生怕到了陌生的淮南就象一个蹩脚女婿上门那样有了尴尬,这是要不得的。这次煜晓安排的日期真的很凑巧,我所从事的计划生育工作是每个月的2号到5号汇总然后上报市级机关,否则真的很够戗,也或许我连见一面淮南都是个遥远的未知数。把一切工作安排结束妥当我就踏上轻松的淮南之旅去赴煜晓的研讨会。车上我一个劲地问邻座的乘客什么时间到淮南,他是地道的淮南人,在省电力安装工程公司工作,是名工程师,现在被派到桐城的凯迪电力公司负责电力安装,目前回家探亲。他告诉我最起码要到六点半,顿时我懵了又是一个长得要命的旅途,我最怕就是枯燥无趣的行程。但我披着夕阳失去光泽的外衣抵达淮南站的时候,我想起女儿书上小马过河的故事,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体会到河水的深浅,原来到淮南的时间也不算长。
这个时候的淮南已经是华灯初放,隐隐约约地如同驯服的猛兽趴在遍地是煤炭的上面,虽看不见它原始的模样,可我感觉这个城市很安详地也即将熟睡。街上的行人与桐城的基本是一样的,只要不看那些指引的标牌,没有什么区别。所有的异乡原本都是自己的故乡,只不过是我们的祖先先期到达罢了。柔和倾泻下来的路灯光芒下我仿佛是来朝圣的教徒,也或是来体悟历史温度的学人,为了寻梦向淮南的纵深处游弋,一辆黄色出租车将我载到盛元宾馆。除了熟悉的戴煌老师、赵宏兴老师、程堂义老师,其余的都是些陌生的脸孔,好比我眼前陌生的淮南。此时我神交已久的煜晓出现在我的面前,戴着一副眼镜,温文而雅,不象一位城府老道的官员,更多的还是觉得他就是为文学而生,从他的身上我瞬间触摸到淮南的第一感觉,也是淮南给我的初次印象,那就是文化,名副其实的文化淮南。
第二天上午虽然淮南已经醒了,但我还是不能窥见它的全貌,淮南始终就象一个披着盖头的红嫁娘,我不敢越过淮河的矜持来端详它,如果冒昧地强行闯入去挑开它的红盖头,那我就是轻浮的甚至有点亵渎淮南。品尝完正宗的淮南牛肉汤我们就赶往会场开会,整个会议的议程满满的,一直到十一点四十五分我们在晓风对《淮南散记》的讨论中结束。在一个叫私房菜的饭店里匆匆地吃了点饭,我就与省城的作家离开了淮南。淮南自始至终都浓缩在厚重的《淮南散记》这本书里,只能远观不能进入,这是遗憾的。不过我很珍惜与我睡了一夜的淮南,同眠的缘分也是前世才修来的,我在淮南的梦里,淮南也在我十二月的梦里,就那样渗透,那样纠缠,也是件幸福的事。
八公山、焦岗湖、茅仙洞、亦真亦幻的瓦埠湖包括驰诧风云的刘安,所有这些胜迹都谜一样地收藏在淮南浩瀚的历史深处,我无缘一睹真实的面容。其实这样也好,不看未免不是一件好事,看了或多或少会破坏我对淮南的那种顶礼膜拜之情。人生路上有许多这样的擦肩而过,那也是美,是残缺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