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1|回复: 0

[散文] 绝非偶然

[复制链接]

8474

主题

192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25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15-6-18 08: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非偶然
翻阅《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美】埃利奥特•阿伦森著
  这本书作者的彩色头像给我第一眼印象很深一个标准美式知识分子的形象,有一种优雅的忧郁和强作欢笑的表情。总觉这个人有一些不幸。看书后才知道作者七十八岁后双眼几乎失明。
  作者著有《社会性动物》,被称作美国社会心理学“圣经”。
“当时是怀揣着并不高远的目标写作此书,仅仅打算将其当作赠予孙辈的一份礼物。小孩子们很难想象他们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曾年轻过,更没法想象安详如圣哲般的爷爷也经历过焦躁不安和失败的人生。我想让孙儿们明白,爷爷并不是生来就这么老的。”P
“齐拉特的故事寓意深远:‘你不必聪明绝顶——只要比一般人聪明一点点就行。’在他的故事里,‘聪明一点点’体现在比别人提前一天逃走。”
“比别人聪明一点确很重要,除此之外,我认为你还得特别幸运……作为心理学家,我十分清楚,记忆并不是一位完美的历史学家,它倾向于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叙述历史。”P
“依我之见,写自传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把自己所有的好运归于自己不凡……第二种写作方式是确定凡事都取决于命运的安排……这两种写作方式都没有错。”
“‘早在1835年,才华横溢的法国历史学家,美国社会的观察家亚历克西斯•托克维尔就在其传世名作《论美国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中写道:‘他们一致相信,人生可以达到至善。他们断言,知识的传播必然产生有益的结果,无知将导致可悲的致命的后果。他们把社会视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体,把人生视为一幅不断变化的图画,其中没有什么是永久不变或应当永久不变的。今天看来很好的事物,明天就可能被更好的取而代之。’只是典型的美国信念,笃信改变和自我完善的力量,相信工人的儿子可以成为教授,人们能够克服根深蒂固的偏见。现实并非一成不变,这一信念不但成为我研究的重心,也主宰了我的人生。”
似乎抄录了这么多前言内容,书后面具体内容可不再叙述了。
作者强调自己少年时代是一个不被看好的笨小子:“无论儿时还是少年时代,我都特别腼腆。在学校我从不主动发言,若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我总是结结巴巴,面红耳赤。相反,哥哥贾森则是明星人物,总是魅力四射。光彩照人的贾森仿佛是笼罩在我头顶的阴影,但我知道,就算移去这层阴影,露头的也不过是资质平平、腼腆无趣的笨小子。”P1
作者父亲离世早,多亏哥哥贾森力排众议坚持让弟弟上大学。作者在精神上对哥哥十分依赖,哥哥是大学教授但三十二岁就病逝了。这就不难理解作者照片中脸上总带着排除不去的忧伤。
                                                                                            
                                                                                  吴砺
                                                                   2015.5.25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